凡以解毒疗疮,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主要适用于疥癣、湿疹、痈疮疔毒、麻风、梅毒、毒蛇咬伤等病证。
本类药物,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外用方法有:研末外撒;或用香油及茶水调敷;或制成软膏涂抹;或煎汤洗渍及热敷等,因病因药而异。内服时,除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外,宜作丸散剂使用,以便缓慢溶解吸收。
本类药物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无论外用或内服,均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以防中毒。制剂应严格遵守炮制,以减轻毒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一、雄黄
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主含二硫化二砷。又名雄精(质量最佳)、腰黄、明雄黄。以色红块大、质地疏松、半透明、有光泽者为佳。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随时可采,除去杂质,研成细粉或水飞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肝、胃经。
【功效】解毒,杀虫。
【应用】
1. 用于痈疽疔疮、湿疹疥癣、虫蛇咬伤。①痈疽疔疮,常与乳香、没药等药同用,以达活血消痈之功,如醒消丸。②湿疹疥疮,与白矾等量研末,清茶调涂患处,以增强收湿止痒之功,如二味拔毒散。③毒蛇咬伤,可与五灵脂为末,调酒冲服,并以药末涂患处。
2. 用于虫积腹痛。内服可毒杀蛔虫,常配槟榔、牵牛子等驱虫药,如牵牛丸。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哮喘、疟疾、惊痫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香油调敷。入丸散,每次0.15~0.3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本品能从皮肤吸收,外用时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以免中毒。切忌火煅,煅烧后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石。
雄黄
雄黄
二、硫 黄
为天然硫黄矿的提炼加工品。又名石硫磺、制硫磺。以色黄、光亮、松脆、无杂质者为佳。主产于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采后加热溶化,除去杂质,取出上层溶液,冷却后即得。若内服的硫黄,需与豆腐同煮呈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净,阴干,研末用。
【性味归经】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杀虫止痒,壮阳通便。
【应用】
1.用于疥癣、秃疮、湿疹。为治疥疮要药。①治疥疮,可单用研末,麻油调涂悲处。②治干湿癣,配石灰、铅丹等共研末外撒。③治湿疹瘙痒,可单用硫黄粉外敷,或与蛇床子、明矾同用,以达祛湿止痒之功。
2.用于寒喘、阳痿、虚寒便秘。①寒喘,常与附子、肉桂等同用,如黑锡丹。②阳痿,可与鹿茸、补骨脂同用。③虚寒便秘,常与半夏同用,如半硫丸。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香油调涂。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畏朴硝。
硫磺
硫磺
三、白矾
为天然矿物硫酸盐类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主含硫酸铝钾。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主产于浙江、安徽、山西、湖北等地。生用或煅用。
【处方用名】
1. 白矾: 又名明矾。去杂质生用的白矾。
2. 枯矾: 又名煅明矾。煅过的白矾。增强燥湿收敛作用。
【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肺、肝、脾、大肠经。
【功效】解毒杀虫止痒,化痰止血止泻。
【应用】
1. 用于湿疹、湿疮、疥癣。常与硫黄、轻粉研末外用;治小儿鹅口疮,配朱砂研未外敷,如白矾散。
2.用于久泻久痢。常与五倍子、柯子等同用,如玉关丸。
3. 用于便血、崩漏。常与五倍子、血余炭同用。
4.用于癫痫、癫狂。多与郁金为丸,如白金丸。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化水薰洗。入丸散,1~3g。
白矾
白矾
四、蛇床子
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的成熟果实。以果实饱满色灰黄、香气浓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以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地为多。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经。
【功效】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应用】
1、用于疥癣、湿疹、阴部骚痒。可与地肤子、苦参、花椒、百部等煎水熏洗或坐浴。
2.用于阳痿、不孕。常与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等同用。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用法用量】外用15-30g,煎汤外洗;或研未外擦或制成油膏、软膏、栓剂外用。煎服,3~10g。
蛇床子
_蛇床子
五、大风子
为大风子科常绿乔木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又名大枫子。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性足者为佳。主产于云南、台湾、广西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取出种仁,晒干,研末用,或制霜用,或取油用。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攻毒杀虫,祛风燥湿。
【应用】用于麻风、梅毒、疥癣。为治麻风病之要药。
①治麻风、梅毒,以大风子烧存性,加轻粉研末,麻油调涂;或配防风、川芎、全蝎等研末为丸内服,如大风丸。
②治疥癣,常与雄黄、硫黄、苦矾等共研末,麻油调涂,如大风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入丸散,每次0.3~1g。
【使用注意】本品毒性强烈,内服宜慎,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孕妇、体虚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大风子
大风子
六、土荆皮
为松科落叶乔木植物金钱松的树皮或近根树皮。又名土槿皮。以形大、黄褐色、有纤维质而无栓皮者为佳。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五月挖取根皮或树皮。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杀虫止痒。
【应用】用于体癣、手足癣、头癣等。可单用浸酒涂擦或研末用醋调敷。现多制成10%~50%土槿皮酊,或与水杨酸、苯甲酸等制成复方土槿皮使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研末醋调敷,或制成酊剂涂擦患处。
土荆皮
土荆皮
七、蜂房
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 、日本长脚胡峰的巢。又名露蜂房、蜂窝。以单个、整齐、灰白色、桶长、孔小、体轻、内无幼虫及杂质者为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地区尤多。随时可采。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效】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应用】
1.用于痈疽、瘰疬、癣疮。①治痈疽、乳痈初起,以本品培黄研末内服,或煎汤外洗。②治瘰疬,可配玄参、蛇蜕等熬膏外贴。③治疥癣,单味研末油调外敷,或煎水外洗。
2.用于风湿痹痛、瘾疹瘙痒。①风湿痹痛,可配桑寄生、威灵仙、鸡血藤同用,以达法风除湿止痛之功。②瘾疹瘙痒,可与蝉蜕、白癣皮等配伍,以达祛风止痒之功。
此外,还用于恶性肿瘤,常与全蝎、白僵蚕、山慈菇等同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或煎水洗患处。煎服,6~12g。
蜂房
蜂房
八、大蒜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以独头蒜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五月叶枯时采挖,晾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应用】
1. 用于痈肿疔毒、疥癣。①痈肿疔毒,以大蒜3~4枚捣烂,入麻油和匀,贴患处。②疥癣瘙痒,大蒜切片外擦或捣烂外敷。
2. 用于肺痨、顿咳、泻泄、痢疾。①肺痨咳嗽,用紫皮蒜煮粥送服白及粉,或每餐饭后嚼服2~3枚大蒜。②顿咳,以紫皮蒜30g捣烂,凉开水浸12小时,取汁加白糖调服。③泄泻、痢疾,可生食大蒜,或单用煎服。
3. 用于钩虫、蛲虫病。多与槟榔、鹤虱、苦楝皮等驱虫药同用,以增强疗效。①治蛲虫,用大蒜捣烂,加入菜油少许,临睡前,涂于肛门周围。②对钩虫病还可作预防用,在下田劳动前,将大蒜捣烂涂于四肢。③治妇女阴肿阴痒,可单用本品煎汤薰洗。
此外,亦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和治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切片外擦。煎服或生食或制成糖浆服,5-10g.【使用注意】本品外敷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故不可敷之过久。
大蒜
大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915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