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双重矛盾,在治疗上以滋阴化湿为基本治法
2024
04-02

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双重矛盾,在治疗上以滋阴化湿为基本治法


SS在客观上存在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双重病理机制,两者具有相统一的关系。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的病机中存在津液亏虚和湿邪化生的双重矛盾,两者在疾病病机衍化中可同时出现,且又密切联系。

津液亏虚是湿邪化生之重要病理基础,湿邪化生又是津液亏虚病机进展之动因,两者共同推动病情发展,最终协同酿生他邪,亢害机体。

干燥综合征的病机演化包括津液亏虚、阴虚夹湿、阴虚夹湿热、气阴两虚夹湿热、气阴两虚夹湿热瘀毒五个阶段。

治疗时应以滋阴化湿为基本治法,在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或清热、或益气、或化瘀、或解毒以治之。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为基本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是口干、眼干。

据其症状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燥证”或“燥痹”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津液的生成与输布异常,在治疗上或滋阴或布津,但往往收效甚微。

临床上,SS常见症状除口干、眼干外,还伴有乏力、关节痛、肢体重着麻木、腮腺肿大、猖獗齿等,此外,SS还具有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等特点。

在治疗上以滋阴化湿为基本治法,在疾病所处不同时期,或清热、益气,或化瘀、解毒,多获疗效。

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关系

中医是一门讲究“阴平阳秘”的平衡医学,对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中医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等关系,究其根本乃是对立统一关系之衍生。

如以寒温并用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辛开苦降并用治疗痞证的半夏泻心汤,辛散与酸收并用治疗痰饮咳嗽的小青龙汤等。

历代医家所创制的传世名方中,无不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观。

在SS病理机制中,也存在着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关系,两者在病机上密切联系,可同时存在于病机之中,又能协同推动病机之发展,酿生他邪,亢害机体。

1.津液亏虚是湿邪化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灵枢·决气》云:“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是谓液。”

津液源于水谷,水谷经胃受纳腐熟、小肠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生成津液,通过脾气转输作用布散周身,其代谢过程涉及肺之通调、三焦决渎等。

即所谓“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津液正常化生输布,则五脏六腑、皮肤孔窍受之濡润,反之,津液不足或运行失常,则可能化生为湿邪。

首先,水湿同源,水谷不化津则生湿。

津液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湿邪乃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产生的病理产物,但两者从生成本源上均来自水谷精微。

《素问·厥论》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若脾胃纳运协调,则水谷化津;若脾胃对水谷精微运化不足,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势必造成津液的生成不足和湿邪化生,故《景岳全书》云:“盖饮为水液之属……此皆水谷之余。”

其次,津亏气弱、水聚成湿。

古云“津气相随”,津可载气,气以行津,津液亏虚则势必气弱,如《灵枢·本神》云:“阴虚则无气。”

此犹若奔涌之大河比之涓涓细流,津液充盈则畅而无阻,因其气足则势宏也;津液亏虚则聚水成洼,因其气弱无以助势也。

津液之运行受气之推动,津盈气足,其势必宏,则布散如常;津亏气弱,无以助势,津液留滞,化而为湿。

《张聿青医案》云:“气弱则脾土少运,生湿生痰。”最后,津亏化燥、郁生痰湿。

津液者,性本为阴,津液亏虚,机体制约阳热不及,火势乘虚而旺,火旺则煎熬津液,犹是则阴血黏稠,行之艰涩,遂生痰湿。

即《医原》所谓“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亦如《医碥》所云:“痰本吾身之津液,随气营运。

气若和平,津流液布,百骸受其润泽,何致成痰为病?苟气失其清肃而过于热,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

2.湿邪化生为津液亏虚病机进展之动因

湿邪化生为推动津液亏虚病机之动因。

第一,湿邪化生能加重津液亏虚。

一方面,湿邪化生源于津液停聚,由此,湿邪之长则必有津液之消,即《温病条辨·下焦篇·寒湿》所谓:“邪水旺一分,正水反亏一分”。

另一方面,湿邪于内,必耗伤阳气,《温热论》云:“湿盛则阳微。”

然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犯之,中焦脾阳不振则运化失职,津生乏源,则进一步加重津液亏虚,故叶天士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第二,湿邪阻碍津液布散。

津液最终的作用是要布散周身,以司濡润,即所谓“水精四布”,津液布散依赖于气之调控,然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机不畅,则津液濡润失司。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云:“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

第三,燥邪内生。

燥者,即机体失于津液濡润而呈现出“干”的现象,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故燥邪因于内者,其本质是机体失于津液之濡润,而燥乃此病机之外化而已。

在SS病机中,一方面,湿郁于内,阻碍津液布散,津液相对亏虚,濡润失司则燥生,即《医原》所谓“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化燥”;

另一方面,津生乏源,津液绝对亏虚,皮肤官窍等失于濡润而生燥。

SS病因病机及辨治思路

1.疾病之初:津液亏虚

SS初期病情轻,病程短,症状较单一,主要以口干、眼干为主,可兼咽干、鼻干,午后及夜间潮热等津液亏虚之象,舌红,苔薄或苔少,脉细或数。

其病机在于津液亏虚,官窍失于濡润。

疾病初期主要矛盾在于津液亏虚,治当滋阴益胃生津,方选沙参麦冬汤或增液汤。

方中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味甘性寒,滋阴生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玄参滋阴润燥,桑叶轻宣凉润,天花粉生津止渴,白扁豆、甘草化湿和中助运以固后天,甘草清热调和。

全方集甘寒之品以养阴,酸甘合用以化阴,共奏滋阴益胃生津之功。

2.疾病发展:阴虚夹湿

随着SS病程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津液亏虚本身致使湿邪化生;另一方面,阴虚及气,气机失调,津液不行,则湿从中生,衍生为阴虚夹湿之证。

本证患者除出现口干、眼干外,还有口中黏腻,眼中异物感且眵多,纳差,胃腹胀满,大便黏等症状,舌红,苔少或白腻,脉细或濡。

疾病发展期主要矛盾在于阴虚兼湿滞中焦,方予加味一贯煎养阴行气,运脾化湿。

方药组成:沙参、麦冬、生地黄、苍术、白术、陈皮、青皮、柴胡、三棱、莪术、薄荷。

方中沙参、麦冬、生地黄养阴生津,苍术、白术、陈皮、青皮健脾理气而行湿滞,柴胡升清阳、调气机,清阳升则浊阴自降。

湿滞甚而津气尚可者,稍加三棱、莪术破气以行湿滞,加薄荷轻清宣透兼以醒脾,以防湿郁化热。

3.疾病进展:阴虚夹湿热

SS持续进展,津液亏虚更甚,阴不制阳,则出现燥热或阳热亢盛之象,即所谓“阴虚则内热”。

又因湿郁于内,久则化热,湿与热结,如油入面,遂成阴虚夹湿热之证。

此期阴虚尤甚,湿滞依然,且邪热已成,但邪热虽成却未盛,盘踞中上焦,未及下传。

本证常表现为口干、眼干或鼻干,反复口腔溃疡或口角炎,可伴手足心热或身感烘热,腹痛腹泻,大便黏,舌红,苔剥脱或黄腻,脉细或滑数。

疾病进展期阴虚湿滞依旧,且内热生,应养阴生津、清热疏脾化湿,予局方甘露饮加减。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石斛、茵陈、黄芩、柴胡、枳壳、枇杷叶、甘草。

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阴生津为君,天冬、麦冬及石斛滋阴清热为臣,柴胡、黄芩同用清上焦,茵陈清热利湿,防邪热下传,柴胡、枳壳、枇杷叶微调肺脾气机为佐,甘草益气调和为使。

诸药合用,滋阴而不碍脾,清热利湿又不伤阴,宣畅气机以助化湿,共奏养阴生津、清热疏脾化湿之功。

有研究显示,局方甘露饮对湿热伤阴型干眼、阴虚湿热型角结膜干燥症患者有较好疗效;

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能有效改善非系统受累pSS患者病情,减轻口眼干燥、乏力、腮腺肿大、关节疼痛等症状,并能降低血清IgG、IL-17水平。

4.疾病持续进展期:气阴两虚夹湿热

SS持续进展,津液耗损导致阴亏更甚,燥热耗伤气津而致虚损,故衍生为气阴两虚夹湿热证。

此证除口眼干涩外,可伴乏力、汗多,纳差,胃脘胀满嘈杂,大便黏,小便黄短,舌淡或胖大,苔薄或黄腻,脉沉细或细数。

疾病持续进展期病机特点表现为:阴虚而致气阴两虚,中焦失运,生化乏力,且湿与热结,治当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兼运气机。

方选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方药组成:人参、黄芪、苍术、白术、升麻、当归、青皮、陈皮、柴胡、炙甘草、麦冬、五味子、泽泻、神曲、黄柏、葛根、黄连、薏苡仁。

此方本为“长夏湿热困脾”而设,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证,方中补中益气汤补脾益胃以缓生津液,生脉饮急补亏虚之阴液,再合泽泻走中焦、下焦以清热利湿。

因有生脉饮为基,不至于辛燥苦寒渗利伤及津液,更以青皮、陈皮助气机,葛根生津升清、疏通筋络。

5.疾病后期:气阴亏虚夹湿热瘀毒

疾病后期,由于气阴两伤、湿热弥漫日久,煎灼津液,燥盛不已,酝酿成毒;或因气虚推动无力,湿滞经脉,或因津液耗伤,血稠不行而成瘀。

《医学入门》云:“盖燥则血涩气液为之凝滞”,其生理基础在于津血同源。

正因如此,瘀血阻滞血脉不行又可加重津液亏虚,则燥愈盛。

此时可见口干、眼干,下肢皮肤干燥皲裂或有紫癜,唇舌干裂或青紫,伴腮腺肿大或猖獗齿等,舌暗或见瘀点,苔少或厚腻,脉涩或沉细。

疾病后期邪气深入,瘀、毒已成,应予参芪丹鸡黄精汤益气养阴、理气化湿、散瘀解毒。

方药组成:丹参、鸡血藤、黄精、生地黄、玄参、首乌藤、苍术、白术、青皮、陈皮、柴胡、薄荷、三棱、莪术、黄芪、当归、甘草。

其中丹参、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生地黄、玄参养阴生津润燥,玄参解毒,更清浮游之火,三棱、莪术破气化瘀通滞;

黄归、鸡血藤大补气血,且补行相合,黄精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配合苍术、白术、青皮、陈皮健脾理气而祛湿滞,首乌藤通络,柴胡、薄荷疏肝解郁,薄荷芳香走窜,上行通利诸窍。

结语

津液亏虚是湿邪化生之重要病理基础,湿邪化生也是津液亏虚病机进展之动因,SS病机中存在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双重矛盾,两者可协同亢害机体,又可酿生他邪,推动病情发展。

本文从津液亏虚与湿邪化生的关系探析SS病机之衍化,根据瘀热虚毒等兼夹之不同。

将SS划分为津液亏虚、阴虚夹湿、阴虚夹湿热、气阴亏虚夹湿热、气阴亏虚夹湿热瘀毒五个阶段予以施治,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辨证治疗SS的理论和治法。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