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报 2009年第37 卷第2期
王义德’,王玉玺”(指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对近五十余年全国各中医杂志、学报等报道(兼采书籍著作)的治疗荨麻疹的经方,根据六经病的特点,大体按六经分类,以此抛砖引玉,以便学者对经方治疗荨麻疹更深人地研究。
1 太阳病方
太阳主表,将治疗表证为主的经方归为此类。
1.1 麻黄汤类方 见于风寒束表的表实证。包括麻黄汤、葛根汤、麻黄加术汤。李氏治一患,5天前因清晨冒寒致皮肤生斑块(风团),西药及中医浮萍方无效,以麻黄汤原方2剂治愈。张氏治一男,尊麻疹数年,西药扑尔敏不效,辨为营卫失调,风寒外袭,治以葛根汤加味,5剂则痒疹去,后以养血消风之品善后2。刘氏用麻黄加术汤治疗荨麻疹病人30余例,均取得较力满意的效果。患者服药后一般轻者2剂,重者5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2 桂枝汤类方 见于表虚证。包括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黄芪汤。刘渡舟治一60岁男性,荨麻疹数月不愈,其证伴汗出恶风,苔薄白而润,脉浮而缓,以桂枝汤原方治愈。刘氏治一60岁女性,荨麻疹5年余,先后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反复难愈。辨为营卫气血俱虚,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扶正固卫,养血祛风,共进11 剂病愈S。封氏治一37岁女性,荨麻疹数年,多法治之无效。辨为肌腾疏泄,玄府不固,以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防风,共服20余剂基本告愈。。邓氏治—34岁男性,荨麻疹1年,以中西药治之均未痊愈。其证伴恶风,背脊恶寒,易出汗,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共6剂痊愈”。张氏治一54岁男性,荨麻疹5年,各类西药医治无效。其证伴恶风,自汗出,形体寒凛,脉浮紧,以桂枝新加汤10剂治愈。李氏治一32岁女性,荨麻疹24年,西药只能控制一时,屡服中药凉血活血祛风之剂,并用埋线之法,其效皆罔。辨为阳气外虚,不能固密,风袭肌表,致使风团外“漏不止”。以桂枝加附子汤增味治之,共8剂治愈”。李氏治两例荨麻疹患者,皆因表虚以致外邪(李氏认为是风湿和湿邪)闭郁不解,医药多法治之皆乏效,均投以桂枝加黄芪汤治愈)。
1.3 麻桂合剂 见于风寒闭郁不重,而表气略有不足之证。包括桂枝二麻黄一汤、桂麻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如:孙氏治一15岁女性,荨麻疹5年,长期用扑尔敏控制症状。辨为风寒入腠,久稽不解。治以桂枝二麻黄一汤2剂痊愈。梁氏治一27岁男性,因13岁时外出淋雨患荨麻疹,屡服中西药,以及外治、西药封闭、针灸等疗法均无效,且阴天发作显著。投以桂麻各半汤2剂痊愈11。徐氏治一67岁女性,荨麻疹2年余,对多种食物及药物过敏,常以口服抗过敏药控制。
皮疹昼轻夜甚,夏轻冬重,发时伴全身发热,欲汗不得。
初投养血祛风药加虫类搜剔之品,易方3次而无寸功,改投桂麻各半汤3剂,瘙痒减轻,但表邪未清而内热又起,又投以桂枝二越婢一汤3剂后,皮疹未发,仅偶有瘙痒。
1.4 麻杏石甘汤 见于风热郁表证。陈氏治—24岁男性,荨麻疹8年,风团呈红色,蔓延迅速,时发寒热及喘息。西药口服及封闭皆无效。治以麻杏石甘汤,2剂疹消,又以8剂巩固。
1.5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防己黄芪汤 见于风湿困表证。朱氏治一47岁女性,荨麻疹2年,辨为风湿蕴热、营卫失和,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入进退十数剂而愈。王氏治一7岁男性,荨麻疹1周,辨为表卫不固,湿热郁结皮肤,以防已黄芪汤加味3剂治愈0。
1.6 小青龙汤 见于外寒内饮证。黄氏治一40岁女性,荨麻疹3年,逢冬即发,曾诊断为冷激性荨麻疹,经用桂枝汤及扑尔敏治疗未愈。辨为内伏蕴饮,复因风寒袭表而引动内饮之证,投小青龙汤8剂而愈”。
2 阳明病方
阳明主里,多见于热,亦可见寒证。将治疗里热里实证为主及阳明虚寒证的经方归为此类。
2.1 白虎汤类方 见于阳明气分大热证。包括白虎汤、白虎加参汤。如:陈氏治一22岁女性,发热4天伴周身起风团,以西药对症治之不佳。辨为阳明气分热盛证,以白虎汤加味,2日即愈 。张氏治一36岁男性,2年前患肠伤寒,经治后热退,但身发风团,各类西药医治无效。辨为津伤气耗,卫气不荣,以白虎加参汤再加麦冬、白芍,6剂而愈。
2.2 承气汤方 见于阳明腑实证。包括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颜氏以小承气汤加槟榔、玄参、生地治愈两例荨麻疹患者0。纪氏治疗—35 岁女性,荨麻疹5年,近3天加重,诊为胃肠型荨麻疹急性发作,予大承气汤加减,2剂病减,继原方调服20余剂而愈。
2.3 桂枝加大黄汤 见于表证而伴阳明腑实证。顾氏治一32岁女性,荨麻疹5年,愈发愈频,剧烈时特别怕冷,身必重裘。大便一直燥结难下,腹微痛。西药抗过敏及中药祛风活血均归无效。投桂枝加大黄汤加全瓜蒌、麻仁,服后3小时则诸症皆失而愈。
2.4 升麻鳖甲汤 见于毒邪内蕴证。程氏治一28岁男性,荨麻疹半年,辨为风热毒邪内蕴,宗升麻鳖甲汤加紫草、丹皮、地肤子,6剂痊愈2。
2.5 吴茱萸汤 见于阳明虚寒证。许氏治一46岁女性,荨麻疹4年,多次抗过敏治疗终不能除根。逢冬即发,遇风下水尤甚,小腿常拘急。以吴茱萸汤加味,8剂痊愈21。
2.6 经方合方白虎汤合调胃本气汤 见于内热充彻兼腑实证。周氏治一43岁女性,辨风邪外束,侵人阳明,阳热充彻,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以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共服,10剂痊愈。
3 少阳病方
少阳主半表半里。“少阳为枢”,病变可见枢机不利。将治疗邪郁于半表半里及气分郁遏的经方归为此类。
3.1 小柴胡汤 见于半表半里证。张氏治一40岁男性,荨麻疹1年半,每次发病先恶寒后则发热,时欲呕,纳差,以小柴胡汤略加减,3剂风团即消,继调理,10剂而愈5。
3.2 大柴胡汤 见于邪在少阳,并与在内之阳明相结,兼有里实之证。王氏治—41 岁男性,患荨麻疹两日,辨为风邪袭表,阳明燥结,肝胆郁热,熏蒸肌肤,表气壅遏,以大柴胡汤加减,2剂疹消,后易方四逆散合栀子豉汤2剂,余症皆除20。
3.3 四逆散 见于少阳枢机不利证。许氏治一59岁女性,原有胆囊炎,脘腹胀痛3天,风斑(荨麻疹)1天,治以四逆散加味,3剂后风斑消失。
4 太阴病方
太阴主湿,主中焦虚寒。将治疗里湿证及中焦虚寒证、中焦寒湿、中焦湿热以及心下痞证的经方归为此类。
4.1 理中汤、建中汤类方 见于中焦虚寒证。包括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熊氏治一
43岁男性,荨麻疹10余年。辨为脾胃虚寒,风邪外袭,以理中汤加黄芪、乌药、陈皮、防风10剂治愈。
谭氏治一30岁男性,荨麻疹10年,辨为中焦虚寒,风邪外袭,以桂枝人参汤加防风、僵蚕、蒺藜5 剂治愈~。陈氏载两例医案,一例患者除荨麻疹外,尚有过敏性鼻炎,诊时伴胃脘部不适,大便微溏,使用小建中汤加辛夷,4剂而取效;另一例除荨麻疹外,尚有溃疡病史,使用小建中汤,3剂而取效w0。熊氏治—38岁女性,荨麻疹5年余,辨为中焦虚寒,外感风邪,以黄芪建中汤加味,15 剂治愈印。
4.2 半夏泻心汤 见于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周氏治一35岁女性,荨麻疹2年,兼证与《伤寒论》痞证颇吻合,既往诸医以祛风除湿,升阳散寒为治,年余无效。
投以半夏泻心汤加厚朴、枳壳、焦三仙,3剂皮疹基本消退,服至9剂皮疹未再发生(」。
4.3 茵陈蒿汤 见于湿热内结证。熊氏治一36岁男性,1周前因食海蟹患荨麻疹,辨为胃肠湿热,以茵陈蒿汤加味,3剂病愈大半,继原方稍作调理,7剂痊愈3。
4.4 茵陈术附汤 见于中焦寒湿证。张氏治一58岁男性,西医诊断为淤积性黄疸,身发风团半年,前医予疏风解表之剂愈重。辨为湿困脾阳,投茵陈术附汤加味,4剂后症状减轻,微调原方又4剂风团即止,尔后服前方,45 剂 愈®]
4.5 薯丸 见于脾气不足,风邪留恋之证。王氏治一50岁女性,荨麻疹1年,遇冷加重,夜间尤甚,用苯海拉明口服只取一时之效。辨为脾气不足,风邪内伏,以薯蓣丸去神曲、寸冬、阿胶、干姜,加黄芪,共服13剂痊愈。
4.6 五苓散 见于湿邪困阻证。王氏等治一26岁女性,荨麻疹10余日,服抗组织胺药及中药消风散加减均无大效,辨为风湿侵袭,气机困阻,风客肌肤。投五苓散加地龙,4剂症消。又去地龙以3剂巩固而愈)。
4.7 经方合方小承气汤合半夏泻心汤 见于胃肠湿热证。郭氏治一52岁男性,荨麻疹2天,辨为胃肠湿热,以小承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16剂痊愈的。
4.8 经方合方越婢汤合五苓散 见于水湿弥漫三焦证。金氏治—-47岁女性,急性荨麻疹合并血管性水肿3d,辨为重型瘾疹并伴“风水”“蓄水”证,以越婢汤合五苓散加味,3剂痊愈。
5 少阴病方
本病方包括足少阴病方及手少阴病方。足少阴病方,多见于肾阳不足证。手少阴病方多见于心阴阳气血不足,或阴虚内热证。
5.1 甘麦大枣汤 见于心之阴血不足,而生内热之证。万氏治一8岁女性,荨麻疹年许,烦痒剧烈。多次打针及服中西药效果不佳。查见皮疹广泛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形态不一,少数融合成片,兼夹条状爪痕及血痂。搔之遂手索起。饮食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稍数。甘麦大枣汤加地黄、牡丹皮、桑叶治之。6剂疹块全消,继以3剂巩固31。
5.2 黄连阿胶汤 见于肾水不足,心火失制而亢盛之证。张氏治一36岁女性,荨麻疹半年余。辨为少阴经证,阴虚火旺型,以黄连阿胶汤加麦冬、柏子仁1剂治愈。
5.3 真武汤 见于肾阳不足,水湿泛滥之证。罗氏治
— 48 岁女性,荨麻疹1年余。辨属脾肾阳虚,水邪泛滥皮肤之证,以真武汤加味,5剂痊愈。
5.4 麻黄附子细辛汤 见于肾阳不足,表寒闭郁之证。沈氏治一男性,荨麻疹月余,曾以中药祛风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法治之无效。伴见汗孔闭凑,畏寒夜甚,形神憔悴,困倦嗜卧,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治以助阳解表,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剂治愈。
5.5 炙甘草汤 见于心之气血不足证。闫氏治3例荨麻疹患者,皆可见心气虚、心血不足等证,多方治疗不效,皆以炙甘草汤加減治愈。
5.6 四逆汤、肾气丸、乌头赤石脂丸 见于少阴阳虚证。梁氏治一16岁女性,荨麻疹6天,发于两手拇指侧,全身畏寒肢冷,局部红肿痒痛难忍,夜间及遇冷尤甚。以四逆汤加细辛、防风,4剂近愈,又稍调理痊愈 。路某治一23岁女性,寒冷性荨麻疹11年,辨为肾阳不足,以成药金匮肾气丸连服2月余治愈0。刘氏治一57 岁男性,荨麻疹10余年,辨为素体阳虚挟有风邪,以乌头赤石脂丸加减,6剂治愈。
5.7 经方合方桂甘龙牡汤合附子泻心汤 见于少阴阳虚兼有热毒之证。聂氏治一32岁女性,荨麻疹10年,此次发作20天,西药激素及钙剂治疗无效,辨为阳虚而有热毒,以桂甘龙牡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味,5剂治愈的。
6 厥阴病方
厥阴为风木所主,厥阴经为阴尽阳生之经。多因风木郁遏而见寒热不调。又厥阴为肝脏及心包所属,也与血分关系密切。所见治本病的经方属此类的如下。
6.1 乌梅丸 见于上热下寒证,亦见伴蛔虫症者。张氏治荨麻疹伴见蛔虫症,以乌梅汤(乌梅丸作汤)加减
1剂则愈®。吴氏治一48岁男性,荨麻疹10年加重
10天,辨为饮食积滞,寒热错杂兼风热之邪外袭,以乌梅汤加味,5剂诸证悉除,并以参苓白术散善后如。
6.2 当归四逆汤 见于血虚寒厥证。何氏治一19岁女性,患荨麻疹 13年,多方医治效微。辨属血虚风闭,寒人经脉。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共服 10剂痊愈切。
6.3 酸枣仁汤 见于肝阴不足证。闫氏等治一16岁女性,胆碱能型荨麻疹2年余,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安太乐等治疗,效不佳。辨肝阴不足,以酸枣仁汤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山楂,21剂痊愈$。
7 血瘀证方
将治疗血瘀证的经方单独列出,见到的报道如下。
7.1 桂枝茯苓丸 许氏治一33岁女性,荨麻疹1年余,服中药祛风利湿搜剔之品不应。辨为病久人络,用桂枝茯苓丸加味,5剂好转,上方又加补肾滋阴之品7剂疹不再现,再以当归饮子调理,半月痊愈的。
7.2 桃核承气汤 曾氏以桃核承气汤加当归、赤芍治疗30例患者,全部病例均接受过西医及中医消风祛湿、止痒、凉血清热等治疗数月至2年不等,治疗未痊愈,经常复发。治疗结果为痊愈26例,显效2例,有效1 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治愈率 86.7%。30例病人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7.3 经方合方四逆散合下淤血汤 李氏等治一女性,荨麻疹半年余,辨为肝郁血热,化燥生风,以四逆散合下淤血汤加减,共12 剂痊愈。
以上搜集的治疗荨麻疹的经方(包括经方合方)共计54 首。将其大致归类,按治证所偏归属六经(治血瘀证者单列)。如小青龙汤证系太阳太阴合病(足太阳与手太阴合病)之证,而证偏太阳,故归太阳;桂枝加大黄汤证系太阳阳明合病之证,而证偏阳明,故归阳明;
余皆类推。还应说明的是,治某型的方不止一个,某方亦不专为某型而设。如:表虚证既可用桂枝汤,又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新加汤或桂枝加附子汤等。又如同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刘氏的一个病案偏于营卫气血俱虚“,郭氏治疗的病证偏于卫阳不固,李氏的一个病案则偏于中焦虚寒(3。同用桂枝加大黄汤,王氏的一个病案是气血两虚伴便干者,顾氏则用治表证明显,而大便燥结者[20],杨氏则用治以腑证明显的胃肠型荨麻疹。余可仿此,总须药证相应,无需教条。
综上得出:经方治疗本病疗效卓著。由上面所引医案即见运用经方收效极速,纵是多年不愈者亦可数日而愈。本文所引医案多为个案,意在有助读者明确辨证,形成系统化的辨证思维模式,而能更好的个体化服务,如此方显经方之妙。然而今天的荨麻疹在治疗上并非皆如以上报道所言能药到病除,随手奏效。因此在把握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对证用药上,仍需我们继续努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疾病的本质,才能做到用药有的放矢,收效如桴鼓。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95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