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伤寒论》里有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有大柴胡汤,有小柴胡汤?
这个逻辑千百年来,很少有人讲清楚,而李可是讲的比较透彻的一个人。
🔥三阳病
1️⃣太阳病的两个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外邪入里会根据人的体质,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化热化实,一个是化寒化虚,比如麻黄汤症,如果在太阳证阶段没有解决掉,那外邪入里之后,化热化实的症状就是大青龙汤,化虚化寒的症状就是小青龙汤。
①太阳病初级阶段
🔥麻黄汤证~入里化热~大青龙汤证
🔥麻黄汤证~入里化寒~小青龙汤证
那太阳病初级阶段的桂枝汤和麻黄汤,哪个是化热化实,哪个是化虚化寒呢?外邪入里之后,会根据人的体质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化热化实,一个是化寒化虚。两个汤剂都有发热,都有脉浮,而最大的区别在于桂枝汤有汗,麻黄汤无汗。
相对而言,麻黄汤偏向于化虚化寒,因为寒主收引,所以无汗;而桂枝汤偏向于化热化实,因为流汗是实证,不是虚证,而桂枝汤里面有芍药、有大枣,酸干可以养阴,说明桂枝汤偏于化热化实,才需要酸干养阴。所以胡希恕在临床中非常喜欢用“桂枝汤合生石膏”,桂枝汤合生石膏,就是桂枝汤里面的化热化实方向。而桂枝附子汤就是桂枝汤里面的化寒化虚方向。
②太阳病第二阶段
🔥麻黄汤~化虚化寒,桂枝汤~化热化实
🔥桂枝汤证~化热化实~桂枝汤合生石膏
🔥桂枝汤证~化寒化虚~桂枝附子汤
2️⃣阳明病的两个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①阳明病的初级阶段
阳明病初级阶段胃气不降的时候,典型方剂是白虎汤,那白虎汤对应化热化实方向,而它对面的化寒化虚的方剂是四逆汤。
胃气上逆之后化寒化虚的方剂是什么呢?
答案是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里面既有降胃气的,还有些补益类的草本
🔥阳明病初级阶段:
胃气不降~化热化实~白虎汤
胃气不降~化寒化虚~四逆汤
②阳明病最严重阶段是大承气汤证,属于严重的胃气上逆的反应,而胃气上逆之后,化热化实的方向毫无疑问就是承气汤类型的方剂。
②阳明病第二阶段:
🔥阳明病严重阶段:
胃气上逆~化热化实~承气汤类型
胃气上逆~化寒化虚~旋覆代赭汤
阳明病在225条里面提到“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治”。
四逆汤是里证当中化寒化虚的一个通用方。
桂枝汤是表证当中化热化实的一个通用方。
所以《伤寒论》91条又提到了一句话,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3️⃣少阳病的两个发展方向是什么?
少阳病初级阶段化热化实对应的是大柴胡汤,相对而言,化寒化虚则是小柴胡汤。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相对而言,
大柴胡汤是化热化实,而小柴胡汤就是化虚化寒。
到了少阳病严重阶段,李可也在少阳病化热化实的方向经常用引火汤,而化寒化虚之后,就是引火汤的基础上,加肉桂、加附子。
🔥少阳病初级阶段
大柴胡汤~化热化实,小柴胡汤~化虚化寒。
🔥少阳病严重阶段
李可:化热化实~引火汤
化寒化虚~引火汤+肉桂+附子
张仲景:化热化实~大黄黄连泻心汤
化虚化寒~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炮附子
在《伤寒论》里少阳病后半段,对于化热化实对应的汤剂是 “大黄黄连泻心汤”,而化虚化寒用的是“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第154条写的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条文,而155条写的就是“附子泻心汤”的条文,而附子泻心汤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炮附子。
而在少阳病的严重阶段,它还有很多虚实结合的变证,所以有了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三阴病
讲完三阳病每两个阶段化热化寒的对症方剂后,我们学习三阴病。
4️⃣太阴病的两个发展方向是什么?
太阴病,太阴病在《伤寒论》里面的条文非常少,一共才八九个条文。所以要提炼出4个对方,实在是非常为难。借助《金匮要略》,还有后世医家的方剂,才能组成太阴病的4个对方。
太阴病初级阶段的化热化实,就是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桂枝汤+饴糖。
中医有两句口诀,“甘味入脾”,“酸甘养阴”。小建中汤是补中焦的津液,因为太阳中风化热化实之后,传导到中焦,形成中焦津液不足,腹中急痛的时候就可以用小建中汤。
这在《伤寒论》太阳病第100条讲到的,而《伤寒论》太阴篇276条太阴病也提到了,“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说明桂枝汤很适合太阴病初级阶段发热化实的,而加上饴糖,就是小建中汤,就是太阴病初级阶段化热化实的代表方。
🔥太阴病初级阶段
脾气不升~化热化实~小建中汤
脾气不升~化寒化虚~大建中汤
反过来,大建中汤就是太阴病初级阶段化寒化虚的代表方,大建中汤里面三味药材,分别是蜀椒、干姜、人参,它的温阳作用不言而喻。
所以《伤寒论》用大小来命名的时候,有一部分是区分程度的,比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而另一部分只是存在一定的对称性,里面的材料完全不一样。比如,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
🔥太阴病第二阶段
脾气下陷~化寒化虚~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脾气下陷~化热化实~升陷汤(张锡纯)
太阴病严重阶段化热化寒的两个方向。
太阴病初级阶段,只是脾阳升的能力不足,到了严重阶段后,脾阳不仅不能上升,它反而出现下陷,脾气下陷会阻碍肝血、阻碍肾气上升。身体就开始进入负循环。而脾气下陷后,化寒化虚的方剂是理中汤,包括理中汤的加减版桂附理中汤,由干姜来温脾阳,人参把下陷的脾气重新升上去。
脾气下陷后化热化实的方剂就是张锡纯的升陷汤,张锡纯的大气下陷是指脾气、肝气、肾气,全部出现下陷,这三气合体叫中气。
有人讲:心跟肺合起来,下陷的气叫宗气,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因为心火本来就是下潜的,肺本来就是肃降的,它怎么会怕下陷呢?一定是肝,脾,肾三个上升的气出现了下陷,它才是大气下陷。而脾气下陷最容易形成大气下陷,所以脾气下陷对应的汤剂就是升陷汤。
升陷汤里有知母用来清热除烦,所以大气下陷其中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脾气下陷之后化热化实,所对应的方剂就是升陷汤。
5️⃣少阴病的两个发展方向是什么?
《伤寒论》到了少阴病初级阶段,就是表里同病的阶段,它既有里虚,又有表虚,所以会有很明显的表证问题,比如少阴病初级阶段化寒化虚所对应的汤剂,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它经常出现的表证问题是过敏性鼻炎。一方面正气想要驱赶外邪出去,另一方面又里虚,正气不足,所以形成了正邪一拉一扯的反复当中,就形成了过敏性鼻炎。
🔥少阴病初级阶段
表里同病(表虚里虚)~化寒化虚~麻黄附子细辛汤
表里同病(表虚里虚)~化热化实~猪肚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张仲景)
表里同病(表虚里虚)~化热化实~乌蛇荣皮汤(李可)
而少阴病初级阶段化热化实所常见的症状是咽中痛,它所对应的汤剂有很多,少阴病310条讲“猪肤汤”,311条讲“甘草汤和桔梗汤”,312条讲“苦酒汤”,313条讲“半夏散”,这几个条文的核心症状都是讲咽中痛,都是少阴里虚化热,上扰咽喉的一个反应。
那么李可在自己的临床中,针对少阴病初级阶段化热化实,还有一个常用的方剂乌蛇荣皮汤,乌蛇荣皮汤=桃红四物汤+桂枝汤+定风汤 组成的,而针对的问题就是血燥生风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皮肤病的常用方。
所以少阴病从301条讲麻黄附子细心汤到313条讲半夏散,都是少阴病初级阶段化热化寒所对应的解决方案。
6️⃣厥阴病的两个发展方向是什么?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组方思维的一种核心体现,同时也是《伤寒论》厥阴篇的核心方剂。如果你把四逆汤跟当归四逆汤混为一谈,那绝对是大错特错。四逆汤温心阳、温肾阳的,是少阴病的主方,
当归四逆汤是养肝阴养经脉的,是厥阴病的主方,完全不一样。
养肝阴,有个名方叫四物汤,四物汤里有白芍、当归、川芎、熟地,这个方有3个滋阴药养阴的,一个推动的。但很多血虚的人,肝阴不足的人,他本身运化能力不行,用了四物汤就导致滋阴过重,反而效果不好,增加脾胃负担。
经方思维:“滋阴的比重”不能超过“行气推动的比重”,所以当归四逆汤里当归3两,就配桂枝3两来推动;用白芍3两,就用细辛3两来通经脉;用炙甘草2两,就配通草2两。这是经方核心思维的体现。
在经方思维里,气机通畅放在第一位,滋阴再需要也在其次,所以肝血不能濡养四肢经脉的时候,就是《伤寒论》里面厥阴篇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条文,大家不要觉得手足厥寒一定是阳虚的问题,血到不了四肢,同样会手足厥寒。而当归四逆汤证再严重下去,就会阴阳两虚,形成真正的脏寒。
这时就是《伤寒论》352条,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 的条文。炮附子是温心阳肾阳的,吴茱萸是温肝阳的,肝是阴体阳用,所以肝阴严重不足之后,肝的疏泄能力也会不行,所以这时要加上吴茱萸和人参来助力。这就是《伤寒论》厥阴篇的主方,当归四逆汤,还有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
《伤寒论》最后一篇厥阴病,厥阴病这个阶段化热化寒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厥阴风木,体内脏腑之间的温差很大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风,过寒过热都会生风,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个小宇宙。
🔥厥阴病化热化寒阶段
少阳病阶段~热风癫痫~中风~脑出血~镇肝熄风汤
厥阴病阶段~寒风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
风往下吹~协热下利~四逆汤
风往下吹~阳浮于外~通脉四逆汤
那少阳和厥阴互为表里,少阳阶段产生的内风一般是热风,热风往大脑冲的时候,就会产生不通级别的伤害:癫痫~中风~脑出血。一般用镇肝熄风汤。
而到了厥阴病阶段,它产生的风是寒风,寒风往上吹的时候就是厥阴病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这3个症状都是典型的寒气上冲的表现,所以用到的是吴茱萸汤。
那么,风往下吹会形成下利,协热下利的时候是白头翁汤,协寒下利的时候就是四逆汤,还有更严重的下利,伴有阳浮于外的情况,这是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治”,除非你用“寒风热风,往上吹,往下吹”,来理解厥阴病,能够掌握其中的逻辑。
7️⃣总结
“六经十二方”这套理论体系完整的名字叫做
“一气三系六经十二方二十四化”。
✔️“一气”是指“浑元一气”的“气”,在我们身体内形成的“一气周流”;
✔️“三系”是指人的三套运行体系,包括气的流通系统,脾胃的升降系统,脏腑的冷热系统;
✔️“六经”就是“三阴三阳”,其中,
太阳和少阴属于气的流通系统,
阳明跟太阴属于脾胃的升降系统,
少阳和厥阴属于脏腑的冷热系统;
✔️“十二方”,六经每一经又有两个方向,叫做“十二方”,也可以理解为12个阶段。
①太阳病的两个阶段是表气自病和表邪入里阶段;
②少阴病的两个阶段是里气受病和里气不固阶段;
③阳阴病的两个阶段是胃气不降和胃气反逆阶段;
④太阴病的两个阶段是脾气不升和脾气下陷阶段。
⑤少阳病的两个阶段是经络热瘀和脏腑热厥阶段;
⑥厥阴病的两个阶段是经络寒瘀和脏腑寒厥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会出现化热化寒的情况,叫做“二十四化形”。
🔥“二十四化形”大总结
1️⃣太阳病的两个阶段是表气自病和表邪入里阶段
麻黄汤~化虚化寒,桂枝汤~化热化实
①表气自病 ②表邪入里
麻黄汤证~入里化热~大青龙汤证
麻黄汤证~入里化寒~小青龙汤证
桂枝汤证~化热化实~桂枝汤合生石膏
桂枝汤证~化寒化虚~桂枝附子汤
2️⃣少阴病的两个阶段是里气受病和里气不固阶段;
①里气受病 ②里气不固
表里同病(表虚里虚)~化寒化虚~麻黄附子细辛汤
表里同病(表虚里虚)~化热化实~猪肚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张仲景)
表里同病(表虚里虚)~化热化实~乌蛇荣皮汤(李可)
3️⃣阳阴病的两个阶段是胃气不降和胃气反逆阶段;
①胃气不降
胃气不降~化热化实~白虎汤
胃气不降~化寒化虚~四逆汤
②胃气反逆
胃气上逆~化热化实~承气汤类型
胃气上逆~化寒化虚~旋覆代赭汤
4️⃣太阴病的两个阶段是脾气不升和脾气下陷阶段。
①脾气不升
脾气不升~化热化实~小建中汤
脾气不升~化寒化虚~大建中汤
②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化寒化虚~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脾气下陷~化热化实~升陷汤(张锡纯)
5️⃣少阳病的两个阶段是经络热瘀和脏腑热厥阶段;
①经络热瘀
大柴胡汤~化热化实,小柴胡汤~化虚化寒。
②脏腑热厥
李可:化热化实~引火汤
化寒化虚~引火汤+肉桂+附子
张仲景:化热化实~大黄黄连泻心汤
化虚化寒~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炮附子
6️⃣厥阴病的两个阶段是经络寒瘀和脏腑寒厥阶段。
①经络寒瘀
经络寒瘀~当归四逆汤
阴阳两虚,脏寒~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
②脏腑寒厥
少阳病阶段~热风癫痫~中风~脑出血~镇肝熄风汤
厥阴病阶段~寒风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
风往下吹~协热下利~四逆汤
风往下吹~阳浮于外~通脉四逆汤
六经,每经2个阶段,每个阶段会出现化热、化寒2种情况,叫做“二十四化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79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