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文章,我当下有多少学识写多少,不同意见你可以说出来,互为补充。我记录,没想着用文章向外求得啥。请不要想着,点开后没你想的那么大收获,就是耽误你时间了,然后随意贬低我抬高你,请别这样恶心我。你可以选择看或不看,但我没办法选择什么人能看或不能看…瘀血,几乎是一个人人都存在的病理产物了,只是程度不同。腹诊,判断瘀血的轻重,简单可靠。最常见且最轻的瘀血指征:脐中及右下腹部位的压痛(大概是阑尾炎的常规压痛点)很多人在这个基础上压痛点增多,或触诊时就可以感觉到指下不柔软,有坚韧感或条索状物。按我平时归纳的一些,确实可以和具体处方关联的点。脐中刺痛,伴随脐上悸动,结合舌淡胖水润:当归芍药散最常见。正脐下的小腹,压痛明显,不柔软,舌根浊腻(苔质地密实,覆盖“瓷实”,不管白腻或者黄腻)较长时间的下焦环境污浊,影响气化,能量运转形成严重受阻,几乎都有腰部困重疼痛,带下不净,排尿不畅。甚至宫腔内异物生长…这样的情况在调和的基础上(如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或者温通益气)化瘀:抵当汤或者下淤血汤。在瘀血较久时,虚瘀夹杂,大黄蛰虫丸也可以:大队的虫药佐了半个桃红四物汤,兼清郁热。右下腹疼痛为主时:最常用的是桂枝茯苓丸,偏热性的选择大黄牡丹汤,寒性的可以选附子薏仁败酱散。当然,你可以不用选全,寒热错杂时选代表。当舌色淡,脉弦紧时,腹股沟处压痛明显,可以考虑吴茱萸汤,天台乌药散等…在小孩子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以寒凝气滞(郁)夹滞时这个处方里的三味代表药就可以选择:乌药、槟榔、木香,引出了四磨汤口服液,如果下寒没那么重,沉香就可以换成白芍。附带两个关于头晕的医案,都夹杂有瘀血:女性,35岁,头晕来诊。刻下:明显头晕1周,伴恶心,耳鸣,无纳差,口微苦,无明显口干,不欲饮。无小便不利,大便成形。脉象:脉缓,沉滑,双尺脉均不足。舌象:舌前凹,舌边红,苔白不润,中裂纹。腹诊:胃脘区韧,脐中、正脐下压痛,右侧少腹部压痛明显。头晕,不欲饮,恶心,苔白:太阴饮证。但食欲尚可,苔不润,舌中裂纹:湿阻化热,再次伤津。→→口微苦,舌红:枢机不利,少阳郁热。舌前凹,脉沉底力不足,苔白:中虚夹饮:小柴胡汤出腹诊多处压痛:湿瘀互结病机:太阴,水饮夹瘀,下元不足处方:柴龙牡合 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捏起来柴胡2,丹皮2代替黄芩(因为上热不足用黄芩,而且苦燥伤津)姜半夏2,党参2,炙甘草2,龙牡2,茯苓3,桂枝2赤芍2,桃仁2,酒大黄1,当归2,山萸肉4,黑顺片1化瘀需养血,当归和山萸肉一收一散,而且水饮夹郁热冲逆在上面,归芋兜底,柴胡丹皮外达。4天颗粒剂后不晕了。所有的淤滞湿阻都是太阴的影子,目前以“标象”为主,清除后就需要固本,后续中成药的选择:归芍地黄丸和六君子丸,经前一周吃血府逐瘀颗粒。去脾湿的同时一定要兼顾胃阴,否则非常容易耗伤胃阴,比如舌苔白,如果过用温燥,舌中的苔就会出现若隐若现的剥苔。脾虚湿停,本就津液利用生成差,不可以看到白厚苔就可劲儿化湿…有一个中成药叫养胃舒颗粒,组成很好:黄芽汤的基础上加了玄参,北沙参,乌梅,菟丝子…,当然黄芽汤是少量,后面的比例大一些。医案2:很苦的一张方。患者,女,头晕、头痛1周。刻下:感冒输液后头晕,头痛(头顶为主,头沉闷明显)伴随恶心,饮水少,食欲很好,大便不畅,无小便不利。脉象:右脉浮弦细缓,左脉沉滑无力。舌象:舌前小,两侧回凹(典型肝血不足舌,如果具体拿药说事儿:当归白芍舌)苔浊暗腻。腹诊:左肋缘下疼痛,胃脘区韧。中脘处压痛,脐中压痛明显,正小腹压痛更明显。信息很多:舌脉相符。右脉弦细,苔浊腻暗,质地不润:寒虚相抟,头顶痛。平素脾胃虚寒,输液后液体代谢无力,加重脾胃负担,多吃,排便不畅:中气下陷。病机:太阴虚寒,血虚夹瘀吴茱萸汤和小陷胸汤合附子薏苡仁汤加减吴茱萸2,党参2,大枣3,炙甘草3,生姜2当归2,桃仁2,薏苡仁4,淡附片1.5袋,瓜蒌4黄连1,姜半夏2,麦冬3其实,吴茱萸汤合小陷胸或者小柴胡也可以,但是下焦的寒瘀也不能放着。如果舌苔水润或水滑,小陷胸就成连理汤了。次日舌苔反馈匀净了不少,不晕了。嘱咐不吃辣,忌口生冷。全文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63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