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名方,让美景常驻眼底作为一名中医眼科医生,我常在临床中遇到患者询问:'医生,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的视力问题?'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眼科经典名方——驻景丸。驻景丸是中医眼科的一张名方,最早记载于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原书记载它治疗'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后世的《本草纲目》中也收录了此方,记载其能'补虚明目',治'肝肾俱虚,眼昏黑花,或生障翳,迎风有泪'。为什么中医如此强调肝肾与眼睛的关系呢?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肾精上注则目明'。也就是说,眼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和肾精的上承。肝肾充足,眼睛才能明亮有神;反之,肝肾虚衰,眼睛就会失去滋养,出现各种问题。三味药材,蕴含大智慧驻景丸的组成简洁而精妙,仅由三味药组成:菟丝子、熟地黄和车前子。1. 菟丝子——肝肾同补菟丝子在此方中用量最重,为君药,味辛、甘,药性平和,入肝、肾经。它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归为上品,记载其'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轻身、延年'。菟丝子具有填精补髓,益精明目的功效-1,通过补益肝肾,从根本上滋养眼睛。2. 熟地黄——滋阴养血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是一味补血滋阴的中药材。中医讲'目为肝之外候,目得肝血而能视'。熟地黄质重味厚,滋阴养血的力量很强,能大大改善肝肾不足的问题,在此方中辅助菟丝子增强滋补肝肾的作用。3. 车前子——补中有泻车前子用量较少,是方中的佐使药。它性味甘寒,归肝、肾经。《名医别录》记载其有'明目'功效,并能'利水而泻肝肾邪热'。在方中,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泄浊,能引导湿热从下焦排出,使熟地黄、菟丝子补而不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以'补中有清'为特点,既补益肝肾,又兼顾清除虚火,适用于慢性眼病及日常护眼调理。制作服用方法组成:菟丝子、熟地黄、车前子(原方比例为5:3:3)制法:将上述三味药研磨成细致粉末,然后加入蜂蜜调和,制成每丸重9克的药丸。服法:一次9克(约30丸),一天2次。建议在早餐和晚餐前用温酒或淡盐水送服。汤剂用法:如果觉得制作丸剂麻烦,也可以改用汤剂服用:菟丝子、熟地黄、车前子(布包煎)。做法:菟丝子需酒浸后捣成饼状,车前子需用布包好煎煮;加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取药液约300毫升,加水再煎2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饭后30分钟服用。适用人群驻景丸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肝肾阴虚证:视物模糊、眼干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精血不足证:中老年视力减退、玻璃体混浊、轻度白内障、老花眼等慢性眼病。现在临床常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慢性结膜炎恢复期;长期熬夜、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疲劳、干涩,伴随腰膝酸软者。名方演变,后世发挥驻景丸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减化裁,形成了多个衍生方剂。如《银海精微》中的驻景丸加入枸杞子、五味子等,增强了滋阴明目的功效;《审视瑶函》中的加减驻景丸则加入当归、川椒等,适用于兼有血虚者。这些演变都丰富了驻景丸的应用范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注意事项再好的方药也有适用范围,驻景丸使用时需注意:湿热内盛者禁用:表现为口苦口臭、大便黏腻者不宜使用。外感初起者禁用:感冒发热期间应停用。孕妇慎用。急性眼病患者:如急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患者禁用,应优先考虑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脾胃虚弱者:需配伍陈皮、砂仁等理气健脾药,避免腹胀、食欲不振。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辣椒、生姜)、油腻(油炸食品)、生冷(冰饮、凉菜),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如果需要与叶黄素、维生素A等营养素联用,建议间隔1小时服用。辅助护眼方法除了药物调理,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配合以下方法:合理用眼:每工作或学习40-50分钟,应休息10分钟,远眺放松眼睛。眼部按摩:适当按摩眼部及周围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眼部肌肉的疲劳。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中药茶饮:平时可以泡饮枸杞菊花茶(枸杞子30克、菊花8克、红枣5枚),适合长时间用眼、眼睛干涩的人群。驻景丸是中医眼科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从肝肾入手,调理根本,帮助无数眼病患者改善了视力问题。当然,任何用药都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如果您有眼部不适,建议先咨询专业中医眼科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了解更多中医护眼知识,让每个人都拥有明亮清晰的视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76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