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许多人都可能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疾病,其实不然,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对本病的相对应的记载,根据其多饮善渴的表现特点,《黄帝内经》最早将本病称之为“消渴”,并有“消瘅”“肺消”“鬲消”等多个名称,“消渴病”顾名思义就是消谷善饥而多饮,很直观简洁地概括了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
《黄帝内经》还明确指出了消渴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因素、情志因素、生活习性和体质因素。许多病友也经常听说糖尿病是阴虚引起的,但是却并不知道“阴虚”究竟是什么。中医阴阳理论将人体内的所有物质按照阴阳属性分为两类。其中阳代表火,动力;阴代表水,能量储备。糖尿病发生的核心病机就是内热伤阴耗气。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口干口渴,喝水多,容易饥饿,吃得多,小便多,全身乏力等症状,就是“内热”耗伤了身体里面的正常水份和能量储备导致的,即“伤阴”,而“内热”的形成与下面几种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为了给大家一个临床对照的事例,今天特地为大家整理了邓铁涛、方和谦、朱良春、李玉奇、周仲瑛、颜正华、颜德馨7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10个经验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965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