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肝病临证配方3(肝癌,肝病各种急证)
2025
10-30

肝病临证配方3(肝癌,肝病各种急证)

一、肝癌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首先发于肝脏的称之为原发性肝癌;由其他脏器转移到肝脏的称之为续发性肝癌。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续发性都难医治。传统医学认为,肝癌的发生是由情志抑郁,饮食内伤导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日久正气不足,气滞血瘀所致。在临床中,把它分为郁滞型,血瘀型,阳虚邪蕴型,肝肾阴虚型,损消型,肝郁脾虚型,热毒内蕴型,结聚型。(一)郁滞型1.病因:肝气郁结,瘀滞不散所致。2.症状:肋间剧痛,时痛时止,有时恶心,乏力,舌苔老厚,脉象沉涩。3.实验室检查;B 超、CT检查为肝光点增粗,肝内管道明显受压,肝脾大。肝块56 毫米x55 毫米以上。

4.基本方:昆布20 克,海藻30克,生牡蛎30克,炙鳖甲18克,炮山甲8克,柴胡(醋炒)10克,夏枯草24克,川楝子10克,香附子12克(碎),延胡索12克(碎),连翘30 克,紫苏6克,桔梗6克。

5.加减法:食欲不振加麦芽、神曲;痛甚加三七;胀加青皮、陈皮、沉香;有瘀加丹参、土元。

6.方义:方中昆布、海藻、夏枯草行气散结;炮山甲解毒、活血通经;炙鳖甲、生牡蛎软肝;醋柴胡助鳖甲软化尤能平肝;川楝子、延胡索、紫苏、桔梗理气止痛;连翘解毒消炎。

(二)血瘀型

1.病因:肝内瘀结不散,日久成形,以致肝脾失和致病。

2.症状:面色不鲜,似有青气,腹胀,肢有瘀斑,食入胀甚,舌有瘀斑或青,脉象弦涩。

3.实验室检查:CT检查为肝癌。

4.基本方:当归尾12克,炮山甲6克(冲),炙鳖甲15克,蜣螂虫4克,土元10克,夏枯草30克,柴胡6克,昆布10克,海藻18克,沉香10克,丹参30克,赤芍10克,连翘30克。

5.加减法:胁胸失和加紫苏、桔梗;痛加青皮、香附子、延胡索、三七;食欲不佳加麦芽、谷芽、神曲;腹胀加莱菔子、大腹皮、砂仁壳、降香;纳差加砂仁;小便失利加猪苓、通草、车前子。

6.方义:方中当归尾、蜣螂虫、土元、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消结;炮山甲、炙鳖甲、夏枯草、昆布、海藻软坚散结通经行气;沉香调气;连翘解毒消炎。

(三)阳虚邪蕴型

1.病因:由久病邪蕴不去,中阳不振所致。

2.症状:面色晦暗、萎黄,腹胀,食差,小便少,腹有冷气,舌质淡,苔腻,脉象细。

3.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为肝内结构不均匀,光点增粗,管道欠清晰,边缘不规则,低暗回声,最大72 毫米x71毫米。提示肝癌、硬化、腹水。蛋白倒置,黄疸指数偏高。

4.基本方:茵陈30 克,夏枯草24克,炙鳖甲18 克,茯苓20 克,桂枝10克,猪苓20克,泽泻20克,大腹皮24克,生姜皮15克,炒白术15克,连翘30克,炮山甲6克,昆布10克,海藻 18克,柴胡6克。

5.加减法:食欲不振加麦芽、谷芽、神曲;胸胁不舒加紫苏、桔梗;气虚加黄芪;中焦失和加苍术、厚朴;虚冷加制附片。

6.方义:方中茵陈利胆退黄;夏枯草、炙鳖甲、炮山甲、昆布、海藻软肝散结行气通经;白术、茯苓祛湿守中;桂枝、生姜皮温通;猪苓、泽泻利水守阴;大腹皮消胀;连翘消炎。

(四)肝肾阴虚型

1.病因:郁热耗损真阴,以致水不涵木所致。

2.症状:消瘦,鼻衄,腰膝无力,胁下不适,午后潮热,舌质红,乏苔,脉象细数。

3.实验室检查:CT检查为肝癌。

4.基本方:蜣螂虫4克,蟋蟀6只,昆布20克,海藻30克,连翘30克,丹参18克,柴胡6克,早莲草30克,生地黄15克,女贞子30克,炙鳖甲24克,夏枯草18克,黄芩12 克。

5.加减法:浊度高加当归、板蓝根;食欲不振加麦芽、谷芽、神曲;腹胀加莱菔子、大腹皮;小便失利加猪苓、泽泻、车前子。

6.方义:方中蜣螂虫、蟋蟀、丹参、昆布、海藻、炙鳖甲活瘀散结消积通经;生地黄、旱莲草、黄芩养阴清热;连翘消炎;女贞子补肾;柴胡引药归肝;夏枯草助鳖甲、昆布、海藻散结。

(五)损消型

1.病因:是由肝实质内耗,结而失达所致。

2.症状:日渐消瘦,不思饮食,舌质淡,脉象弱。

3.实验室检查:CT检查为肝癌。

4.基本方:黄芪30克,党参 30 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鸡内金 10 克,谷芽15 克,麦芽 15 克,炮山甲10 克,夏枯草30 克,丹参18 克,昆布 18 克,海藻 24克,柴胡6克,紫苏6克,桔梗6克,连翘30克。

5.加减法:有嗜酒史加葛花;爱生气加郁金、枳壳。

6.方义:方中黄芪、党参补虚养本扶正;白术、茯苓重用以和土气;鸡内金、麦芽、谷芽消食和胃;炮山甲解毒活瘀通经;夏枯草、昆布、海藻软化散结;丹参活血祛瘀;紫苏、桔梗理气;连翘消炎尤能复肝。

(六)肝郁脾虚型

1.病因:是由肝气郁结,引起脾胃功能减弱所致。

2.症状:腹胀如鼓,恶心纳差,胁下胀痛,消瘦便溏,苔白腻,脉象弦细。

3.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为肝光点稀疏、增粗,管道欠清晰、受压,可见15毫米暗区,提示肝硬化、腹水、肝癌。蛋白倒置。

4.支持疗法:补充适量白蛋白。

5.基本方:制附片 10克,桂枝10克,砂仁6克,白蔻6克,生姜皮10 克,猪苓30 克,炒白术15克,炙鳖甲24克,昆布20克,海藻30克,夏枯草20克,泽泻20克,大腹皮18克,茯苓20克。

6.加减法:气虚加党参;食欲差加麦芽、谷芽、神曲;胀气多加沉香、莱菔子;黄疸指数高加茵陈;恶心加竹茹;痛加延胡索、三七。

7.方义:方中制附片、桂枝、生姜皮温中,助脾阳利水消肿;砂仁、白蔻健脾养中止泻;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昆布、海藻、鳖甲、夏枯草软化散结;猪苓、泽泻、大腹皮利水消胀。

(七)热毒内蕴型

1.病因:由热毒郁伤,蕴结不去所致。

2.症状:消瘦,皮肤干燥,面晦微黄,便秘,食则胀,胁痛,舌苔微黄,脉象弦数。

3.实验室检查:CT检查为肝癌。

4.支持疗法:静脉滴注10%葡萄糖、维生素 C。

5.基本方:茵陈 30 克,夏枯草30 克,海藻 30 克,昆布18克,炮山甲10克,莱菔子30克,木香10 克,槟榔10 克,牵牛子6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

6.加减法:食欲不振加麦芽、谷芽、神曲;便秘加大黄;呕恶加竹茹、枳实、半夏、代赭石、生姜。

7.方义:方中茵陈利胆祛黄;夏枯草、海藻、昆布、炮山甲软化散结;莱菔子、木香、槟榔理气消胀;牵牛子通二便;连翘、金银花清热消炎。

(八)结聚型

1.病因:是由痰气内结,聚而不散所致。

2.症状:体胖,胸闷,胁间有时不适,舌苔白腻,脉象滑而结等。3.实验室检查:CT检查为占位性病变。

4.基本方:昆布 18 克,海藻30 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姜半夏10克,紫苏6克,桔梗6克,丹参24 克,炮山甲10克,夏枯草30克,连翘30克。

5.加减法:食欲不振加麦芽、谷芽、神曲;痛加延胡索、三七;胀加沉香、莱菔子;内郁加柴胡、郁金;恶心加竹茹;咯气加降香。

6.方义:方中昆布、海藻、炮山甲、夏枯草散结通经;姜半夏消痰浊;陈皮、紫苏、桔梗理气;丹参活血化瘀;连翘消炎。

二、肝病急症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皆有它的慢性阶段与急性突然变化阶段,对于这些急性变化阶段,则可采用中医药应急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呕吐

1.病因:是由肝气犯中,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

2.症状:突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进药,精神委顿、昏沉,舌苔腻,脉象细。

3.西药疗法:静脉滴注10%葡萄糖、维生素B6。

4.基本方:竹茹 12 克,代赭石18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生姜 10 克,麦芽12 克,谷芽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神曲10克,丹参12克。

5.方义:方中竹茹、代赭石、半夏、生姜、枳实止呕降逆;柴胡、郁金平肝解郁;党参扶正;麦芽、谷芽、神曲消食和胃;茯苓健脾利湿;丹参活血祛瘀。

(二)肝区痛

1.病因:由病变而致结滞不通所致。

2.症状:突然疼痛,不可忍受,许久慢慢缓解;第二日又痛,一连3日,越痛越长,舌有瘀斑,脉象细。

3.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为肝恶变。

4.基本方:鳖甲24 克,昆布18克,海藻30 克,丹参24克,茵陈30克,夏枯草24克,当归尾 12克,白芍10 克,三七6克(冲),檀香10克,延胡索15克(碎),香附子15 克(碎)。

5.加减法:食欲不振加麦芽、谷芽、神曲;胀加莱菔子、大腹皮;腹水加猪苓、泽泻、茯苓皮、冬瓜子。

6.方义:方中鳖甲、昆布、海藻、夏枯草软肝散结;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茵陈利胆;当归尾、赤芍、丹参祛瘀止痛;香附子、延胡索、檀香理气止痛;三七祛瘀止痛。

(三)腹泻

1.病因:由肝病变化内传,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2.症状:突然腹泻,1日10余次,腹胀,尿少,舌质浅,苔薄,脉象弦软。

3.西药疗法:静脉滴注氨基酸。

4.基本方:党参15 克,炒白术10克,茯苓 15克,薏苡仁20克,山药15克,砂仁10克,炒扁豆30克,车前子30克(包煎),桔梗10克,生姜皮15克,大腹皮15克。

5.加减法:胃胀加藿香、紫苏;食入不化加炒半夏曲;肾虚加山萸肉。

6.方义:方中党参扶正;白术、茯苓、薏苡仁安中祛湿;山药健脾益肾;砂仁、炒扁豆健脾止泻;桔梗调上焦之气;车前子止泻利小便;生姜皮、大腹皮温通祛胀。(四)黄疸(指肝病变症性黄疸)

1.病因:由肝病恶变、阻塞胆道所致。

2.症状:突然发黄,进展迅速,胁下不适,腹胀,舌苔黄腻,脉象细数。

3.实验室检查:CT检查为占位增大。

4.基本方:鳖甲 24 克,丹参24克,当归尾 12 克,海藻 28 克,昆布16 克,茵陈30克,木通15克,泽泻20克,黑栀子10克,夏枯草24 克,党参15 克,茯苓20克。

5.加减法:食欲不佳加麦芽、谷芽、神曲;胀加沉香、莱菔子;腹水重加蝼蛄。

6.方义:方中鳖甲、海藻、昆布、夏枯草软肝散结;丹参、当归尾活血化瘀;茵陈、泽泻、木通利胆退黄祛水;茯苓健脾利湿;黑栀子驱热邪;党参扶正。

(五)出血(指突然吐血、便血)

1.病因:由肝气横逆,食管或胃静脉破裂所致。

2.症状:吐血或便血,脉象芤。

3.措施: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法及药物止血法。

4.基本方:阿胶珠 15克,生地黄12克,藕节15 克,白茅根50克,小蓟50克,侧柏炭10克,生牡蛎30克,石斛18克,三七6克(冲),白芍20克,香附子15克(碎)。

5.加减法:食少加麦芽、谷芽、神曲;手足心热加黑栀子、知母肉。

6.方义:方中阿胶珠补血养血止血;藕节、白茅根、三七、小蓟、侧柏炭散瘀止血;生牡蛎软肝潜阳止血;石斛、生地黄养阴;香附子理气、引血归经。

(六)肝臭

严重肝脏机能不全的病人,呼出的气味常呈鱼腥样而带有芳香性甜味,临床上称之为肝臭。这种气味的产生,现代医学认为是肝机能不全再分解机能降低,甲硫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通过肺脏呼出体外,因此形成了肝机能不全所特有的肝臭。当肝脏病人的肝臭特别明显时,常常预示肝昏迷即将到来,医者则可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肝昏迷的产生。

如减少氨的来源,增加氨的去路,控制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烧、电解质紊乱(如过量长期服用利尿药)等诱因。

1.基本方:茯苓18 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连翘30克,丹参24克,麦芽10克,神曲10克,紫苏10克,桔梗10克。

2.方义:方中用二陈汤的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祛痰浊理气和中;石菖蒲开窍;柴胡、郁金平肝解郁;连翘解毒消炎;丹参活血祛瘀;麦芽、神曲消食和胃;紫苏、桔梗理气。

(七)肝昏迷

肝昏迷是肝脏疾病晚期肝功能严重衰竭的表现,是肝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神经系统机能紊乱。

1.原因:

(1)氨中毒:氨的毒性很强,正常人血中氨的含量甚微,动物实验证明,当100毫升血液中的氨升高到5毫克时,就会引起动物中毒死亡。

(2)代谢紊乱:电解质、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低钾、低镁血症与肝昏迷有一定的关系。肝功能极度不良时,肝糖元合成减少,肝不能调解血糖,出现低血糖,可诱发昏迷;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出现氨质血症、酮血症。酮血症造成酸中毒,也可导致昏迷。(3)假性神经介质的形成:肝功能不全,由于肝脏解毒能力降低或毒物经侧支循环绕过肝脏,经肠道吸收入血的胺类增多,如苯乙胺和酪胺,随血流直接进人脑组织,在脑细胞中形成苯乙醇胺及去甲新福林,这些物质在结构上与正常的神经介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很相似,但它们的神经传导功能都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所以叫做假性神经介质。脑组织中假性神经介质的含量增多,逐渐取代了神经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储存与释放,使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发生障碍,从而产生神志方面的改变,甚至昏迷。

由此可见,肝昏迷的发生是体内毒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作用的结果。由于毒性物质作用而导致脑组织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此,对严重的肝脏病患者应注意妥善治疗和精心护理,预防肝昏迷的发生。一方面从清除肠内含氨物质,减少氨的生成和对抗氨的毒性作用人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纠正病人的物质代谢、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传统医学认为,是由肝、脾、肾功能严重损害,功能失调而产生的浊邪上蒙,神明为扰,秽气郁闭清空而产生昏迷。对于此症的治疗,则可采用开窍豁痰,和中渗湿法,如紫雪丹、至宝丹、牛黄安宫丸等,尤可施以汤剂。

2.基本方:天南星 10克,石菖蒲10 克,郁金 10 克,木香 10 克,丹参24克,青皮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

3.加减法:虚极加西洋参。

4.方义:方中用二陈汤的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合天南星祛痰浊理气和中;石菖蒲开窍;丹参活血化瘀;青皮、木香理气。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