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
青禾导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肠胃不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早在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创立了一张治疗胃肠疾病的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该方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被誉为“调理胃肠第一方”。
《伤寒论》:“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心下”就是胃脘。“痞”就是痞塞,堵住的意思。痞满就是痰气交阻的产物。因为痞塞引起烦躁、失眠、胃痛、反酸、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半夏泻心汤通过调理脾胃气机,恢复脾胃功能,缓解胃胀、反酸、呕吐等症状,适合多种慢性胃炎患者。
组成:半夏9克,黄芩9-15g、干姜10g、人参(党参)10g、炙甘草9克,黄连3-5克、大枣12枚。
核心症状:胃脘部胀满,嗳气,反酸,肠鸣,大便稀溏。
舌苔脉象:舌偏淡,舌苔黄白相间,或黄腻;脉象多弦,滑,数,但重按无力。组方思路:
半夏:清散结消痞,降逆止呕。针对核心病机“痞塞”,用半夏之“辛散”来开结散痞。
干姜、黄芩、黄连:这就是著名的“辛开苦降”法。用干姜的“辛”来开通散结,用芩连的“苦”来降泄清热。恢复气机正常升降。
人参、大枣、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
临床使用时,务必抓住 “痞、满、利”(胃堵、胀闷、腹泻) 的核心症状和 “舌苔黄白腻” 的舌象特征,才能准确运用,效如桴鼓。
加减应用:①口苦明显,胃中灼热者,加重黄连、黄芩的用量,或加入蒲公英、栀子。②怕冷,腹泻清稀者,减少黄芩、黄连的用量,加重干姜的用量,或加入附子、肉桂以温中散寒。③胃胀严重,嗳气频繁者,加入枳实、厚朴、木香。④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⑤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 夏振忠,笔名青禾。中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崇尚中医经典,临床治病善用经方,兼用时方,以效为先。
文章是本人临证体悟所得,皆为真实经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留言讨论。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医嘱建议,文中涉及方药请在中医师专业指导下应用。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46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