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四十二讲 179—185条 如月整理于2024.10.18
🌹179条:阳明病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称之为脾约,即太阳受病,先有表征,同时脾胃功能受到影响,不爱吃饭,胃中干,出现燥结,脾受到制约,无法疏布,出现宿便,小便不利。脉浮紧,无汗,通常用麻黄汤➕大黄(一点点)或➕麻仁(一点点)解表为主,去实为辅。
🌹正阳阳明是本身就有宿便,疼痛拒按。根据拒按部位确定使用诸承气汤或大黄甘草汤。
🌹少阳阳明是从少阳传到阳明去了。因为大发汗,利小便,胃中烦,燥,实,津液全无,便秘了。用小柴胡汤➕石膏(或大黄)或用大柴胡汤。
🌹少阳症应该用柴胡剂:小柴胡,大柴胡或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被称为三禁汤:禁汗,吐,下。因为病邪在半表半里,所以不能用此三法,只能就地解决。
🌹180条:阳明病,病邪在肠胃,无论因为寒还是热堵住了都是阳明病。肠胃为腑,六腑以通为顺,嘻嘻下行才对,停下来会很可怕。
🌹三焦指淋巴排毒系统,是由肝脏组织发散出来形成的脏腑外围的筋膜,有固定肌纤维,脏器组织,代谢水液的作用。如果阀门不通易水肿,茯苓能通利三焦,打开阀门,身上就不会水肿。
🌹181条,太阳病出现表征,怕冷。如果大发汗,大泻下,利小便,把体液包括血管里的水全消亡了,胃中就会干燥,继而转入阳明症。
🌹太阳表征可以用此法微微发汗,越早用越好:干姜30生甘草10大枣6枚(切)葱白一根(切)红糖适量煮水趁热喝,令其出一点儿汗,不要吹风。流清鼻涕时用。
以上为阳明病内证。
🌹182条,阳明病外证,里外都热,完全不怕冷,自己就出汗。原因是病邪在里边产生热能,又便秘了,只能通过出汗来散热。用白虎汤➕桂枝(一点点)
🌹如果怕冷,便秘,发烧,有汗,是太阳表征。用桂枝汤➕生石膏。
🌹183条,错简:“不发热而恶寒”应为“不恶热而恶寒”表征分两种:太阳病亢进的,少阴病衰败的。无论哪种都会怕冷。
🌹阳明病刚得上一天,怕冷不怕热,第二天就不再怕冷而怕热了,说明是外边传来的病。先感冒,然后慢慢切入进来的。热不太重用桂枝汤➕石膏,热重用白虎汤➕桂枝。
🌹184条,刚开始怕冷,一两天就怕热了,是阳明病了,阳明病的特点就是热。
🌹185条,“汗先出不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汗出不得法,大汗淋漓,身体虚掉了。所谓出汗得法应该是出一层润汗,热退身凉。二是此为重型感冒,病毒发出去百分之八十,还有一部分并没有在少阳停留,直接穿透少阳直达阳明。
🌹如果停留在少阳,用小柴胡汤就地解决。如果伤寒发热无汗是麻黄汤证。但现在不仅有太阳表征,还有干呕的少阳证,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阳明经热,汗出源源不断。用轻剂量的小柴胡汤(柴胡12黄芩9半夏9生姜9党参9甘草9大枣6)➕石膏(30—60 )百分之八十用此方,或小柴胡汤➕大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25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