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 方 一
针对放疗、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如疲劳、免疫力下降、手脚麻木、睡眠障碍等),中药泡脚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温通经络、缓解神经毒性等方式辅助缓解症状。以下提供药方及详细使用建议:
基础泡脚药方
组成与功效
1. 黄芪 20g- 补气升阳,增强免疫力,缓解乏力。
2. 当归 15g- 活血养血,改善血虚肢麻、面色苍白。
3. 川芎 10g- 行气活血,缓解化疗后神经麻木、疼痛。
4. 艾叶 15g – 温经散寒,改善手脚冰凉、循环不畅。
5. 鸡血藤 20g – 通络止痛,针对肢体僵硬或放射性神经损伤。
6. 姜片 10g(或干姜5g)- 温中散寒,缓解恶心、畏寒。
7. 夜交藤 15g – 安神助眠,改善化疗后焦虑、失眠。
根据症状进行加减调整
– 恶心呕吐明显:加 陈皮 10g(理气止呕)。
– 水肿或排尿不畅:加 **茯苓 15g**(利水渗湿)。
– 疼痛剧烈:加 延胡索10g(活血止痛)。
– 皮肤干燥脱屑:加 白鲜皮 10g(润肤止痒)。
使用方法
1. 煎煮:将药材加水15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
2. 调温:药液兑温水至40℃左右(以脚部舒适为准,避免烫伤)。
3. 浸泡:双脚浸泡15-20分钟,至微微出汗为宜,每日1次(睡前更佳)。
4. 疗程:连续7-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可重复。
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 血小板低下、皮肤破损、出血倾向者(如便血、鼻血)禁用活血药(如川芎、红花)。
– 糖尿病或周围神经病变者,需严格控制水温(≤38℃),避免烫伤。
2. 药物反应:首次使用前在手腕内侧测试过敏反应,观察30分钟。
3. 配合治疗:泡脚后饮用温盐水或红枣汤,避免脱水;结合穴位按摩(如涌泉穴、三阴交)增强效果。
4. 饮食调理:治疗期间忌生冷,可搭配食疗(如黄芪枸杞粥)。
组 方 二
针对放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如疲劳、免疫力下降、神经损伤、手脚麻木、水肿等),中药泡脚可通过局部透皮吸收和刺激足部穴位,辅助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气血、缓解不适。以下是几种常用方剂及注意事项:
一、基础调理方(通用型)
组成: 艾叶20g 红花10g
当归15g 黄芪15g 生姜5片(或干姜 10g)
作用*: 艾叶温经散寒,缓解手脚冰凉; 红花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 当归+黄芪补气养血,提升免疫力; 生姜温中散寒,缓解疲乏。
适用症状:放化疗后气血两虚、畏寒乏力、手脚麻木。
二、神经损伤缓解方
组成:鸡血藤30g 川芎15g 桂枝10g 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作用: 鸡血藤+川芎通经活络,缓解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 桂枝温通经脉,促进药物渗透;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缓肌肉僵硬。
适用症状: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奥沙利铂)导致的神经毒性。
三、消肿利水方
组成:茯苓20g 泽泻15g 车前草15g 益母草15g 桂枝 10g
作用: 茯苓+泽泻+车前草利水渗湿,减轻化疗后下肢水肿;益母草活血利水,桂枝助阳化气,增强代谢。
适用症状:淋巴回流受阻或药物性水肿。
四、止汗安神方
组成:浮小麦30g 五味10g 酸枣仁15g 龙骨20g(先煎) 牡蛎20g(先煎)
作用: 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缓解放化疗后虚汗;酸枣仁+龙骨+牡蛎
组 方 三
针对放疗、化疗后出现的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盗汗等症状,中医认为多与气血两虚、阴虚内热、脾胃失调相关。以下药方以补气养阴、健脾安神、固表止汗为核心,配合泡脚和辅助调理建议。
核心泡脚药方(调整版)
组成与功效
1. 黄芪 20g
– 补气升阳,缓解乏力,增强体力。
2. 党参 15g(或太子参10g)
– 益气生津,改善气短、食欲不振。
3. 当归 10g
– 补血活血,调和气血不足。
4. 浮小麦 30g
– 养心敛汗,针对阴虚盗汗、虚烦失眠。
5. 酸枣仁 15g
– 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失眠多梦。
6. 白术 10g
– 健脾燥湿,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7. 五味子 10g
– 敛阴生津,改善盗汗、口干。
8. 夜交藤 15g
– 养血安神,助眠通络。
加减调整(对症加强)
– 食欲极差、腹胀:加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g,消食化积。
– 盗汗严重:加 糯稻根 20g或 煅牡蛎 15g,增强固表止汗。
– 心烦燥热:加 生地黄 10g,清热养阴。
– 手脚冰凉:保留原方中的 艾叶 10g,温经散寒。
使用方法
1. 煎煮:药材加水2000ml,煮沸后小火煎30分钟,浓缩药效(酸枣仁、浮小麦需久煎)。
2. 调温:药液兑水至38-40℃,避免过热耗伤阴液(盗汗者忌高温)。
3. 泡脚时间:睡前1小时浸泡15分钟,配合深呼吸放松,促进睡眠。
4. 疗程:连续10天,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配合调理建议
1. 食疗辅助
– 乏力盗汗:用西洋参3g+麦冬10g+乌梅2颗,煮水代茶饮(滋阴补气)。
– 食欲不振:山药小米粥+陈皮3g,健脾开胃。
2. 穴位按摩
– 足三里(健脾)、内关(止呕安神)、涌泉(引火归元),每穴按压3分钟。
3. 生活习惯
– 盗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 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蒸南瓜、藕粉)。
注意事项
1. 禁忌:
– 阴虚火旺者(口干舌红、潮热)慎用大量温补药(如黄芪、党参),可改用太子参、西洋参。
– 严重腹泻或腹胀时暂停泡脚,先调理脾胃。
2. 药液吸收:泡脚后可搓揉脚底涌泉穴,促进药效渗透。
3. 及时就医:若盗汗伴随低热、体重骤降,需排查肿瘤进展或感染。
作用解析
– 黄芪+党参:补益脾肺之气,改善放化疗后“气虚懒言”;
– 浮小麦+五味子:收敛固表,调节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异常出汗;
– 酸枣仁+夜交藤:通过足部肝经、肾经吸收,调节睡眠节律;
– 白术:修复放化疗损伤的胃肠黏膜,提升食欲。
提示
此方需根据体质动态调整,若服用靶向药或免疫抑制剂,需提前咨询医生是否与中药冲突。症状持续加重时,及时结合西医支持治疗(如营养输液、止汗药物)。
组 方 四
以下是几种针对放化疗后常见副作用的外用泡脚方剂及功效:
缓解疲劳、提高免疫
· 方剂组成:黄芪30克、当归10克、艾叶10克、红花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 功效原理:黄芪、当归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艾叶、红花可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疲劳;桂枝、白芍、甘草能调和营卫,缓解肌肉疲劳;生姜、大枣可温中益气,增强身体的整体机能。
改善神经损伤、手脚麻木
1. 方剂组成:黄芪100克、白芍30克、桂枝2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功效原理:黄芪能补气升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白芍可养血柔肝,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桂枝能温经通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营养供应;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身体提供气血生化之源,有助于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 功效原理:黄芪能补气升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白芍可养血柔肝,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桂枝能温经通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营养供应;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身体提供气血生化之源,有助于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2. 方剂组成:熟附子40克、桂枝60克、甘草20克、黄芪60克、白芍60克、当归60克、鸡血藤60克、伸筋草60克。
· 功效原理:熟附子、桂枝可温阳散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手脚麻木;甘草调和诸药;黄芪、白芍、当归、鸡血藤等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神经损伤引起的麻木、疼痛等症状;伸筋草可舒筋活络,增强方剂的通络止痛作用。
摘者加注:1. 黄芪桂枝五物汤见上(黄芪100 g,白芍30 g,桂枝20 g,生姜10 g,大枣10 g)。2. 温通1号方见上(熟附子40 g,桂枝60 g,甘草20 g,黄芪60 g,白芍60 g,当归60 g,鸡血藤60 g,伸筋草60 g)浸泡,结果证实对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有确切的疗效。
3. 温经通络方(老鹳草、川乌、桂枝、红花)能够减轻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分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4. 养血温经通络中药(黄芪30 g,当归10 g,乌头10 g,鸡血藤30 g,艾叶10 g,路路通10 g,红花10 g)泡洗,结果表明可以明显降低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分级水平。
摘者加注:奥沙利铂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
去年,我被诊断出患有大肠癌,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接受化学药物的治疗,而奥沙利铂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药物。医生说,奥沙利铂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它就像一把利剑,直指那些正在肆虐的癌细胞。
然而,每一种药物都有其两面性。奥沙利铂也不例外。在带给我希望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呕吐和疲劳。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食欲,身体也异常虚弱。此外,我还出现了手指和脚趾的麻木感,这种感觉让我感到非常不适。
在使用奥沙利铂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对病友们有所帮助:1️⃣ 保持良好的心态、2️⃣ 遵循医嘱、3️⃣ 注意饮食调理、4️⃣ 适当锻炼、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然奥沙利铂给我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但它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想告诉正在经历化疗的病友们,不要害怕、不要放弃。我们要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让化疗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
缓解水肿
· 方剂组成:黄芪50克、泽泻30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冬瓜皮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
功效原理:黄芪能补气利水,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水分的排泄;泽泻、茯苓、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冬瓜皮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赤小豆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有助于消除体内湿气;陈皮理气健脾,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少水湿的内生;生姜可温中散寒,增强整体的利水消肿效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18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