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中医人!
何健,网名远志,湖北荆州人,现居湖南长沙,中医硕士研究生,国家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曾任某中医院中药房主管,某国学院高级中医讲师,长沙北京同仁堂坐诊中医师。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就读于暨南大学(211)、湖南中医药大学,酷爱中医,矢志岐黄,耽玩中医十余载,理论功底扎实,熟读中医四大经典,旁通各家学说,博采诸家,融合伤寒与温病,推崇经方,不薄时方,勤于笔耕,已撰写公众号原创文章三百余篇。私淑李东垣,临证重视脾胃,主张针药并用,临证处方用药精简,专注于中医经典理论以及历代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擅用历代经典名方治疗内科、妇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来自望城区的一位患者因咳嗽久治不愈,我开了5剂中药后痊愈,后因湿疹反复发作求诊于余。刻诊:体型偏胖,湿疹位于腰部,疹出色红,瘙痒难忍,胃口好,舌红,苔白厚,脉数。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诊断为湿热内蕴。处方:消风散。荆芥10 防风10 蝉蜕5 苦参10 白鲜皮10 黄柏10 苍术10 薏苡仁30生石膏30 知母10 地肤子15 生地15当归10 赤芍10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二诊,诉服上方后,病情毫无变化!瘙痒依旧!我陷入了沉思:患者体型偏胖,肥人多痰湿,口干,舌红,苔白厚,脉数。湿热证无疑,消风散正对病机啊,为何无效呢?既然消风散无效,那就试试当归饮子吧。荆芥10 防风10 当归10 生地20 赤芍10 制首乌15 甘草6 蒺藜10丹皮10 白鲜皮10 丹参15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三诊,患者诉服上方后,瘙痒有好转!疗效反馈,说明这次的思路是对的!前方加苍术、薏苡仁、茯苓,继进7剂。荆芥10 蝉蜕3 当归10 赤芍15 生地15 甘草6 蒺藜10 丹皮10白鲜皮10 丹参15 制首乌15苍术15 茯苓30 薏苡仁30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患者今天反馈,吃了4付药,已经不痒了!思路分析:患者因咳嗽久治不愈,我用5剂中药解决,随后请我治疗湿疹。出于思维定式,我草率地用了消风散,居然毫无疗效!湖南地区湿热证多,肥人多痰湿,湿疹色红,我得出了湿热内蕴的诊断,用了清热祛湿止痒的消风散。患者出于对我的信任,又给了我一次诊断的机会,我改用了当归饮子,有效,但未完全好。我在前方的基础上加上了健脾祛湿的苍术、茯苓、薏苡仁3味药。消风散和当归饮子是我临床上治疗各种皮肤瘙痒的最常用的2张方子,前者用于湿热型,后者用于血虚型。关于这两个方子的详细解读,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中有专门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中搜索。本案患者开始用了消风散无效,后改投当归饮子有效,说明该患者为血虚。但我并没有完全使用原方,而是去掉了辛温的川芎和甘温的黄芪,加了清热凉血的白鲜皮、牡丹皮、丹参,我认为该患者除了有血虚的因素外,还兼有血热,所以在补血的同时,用了凉血药。三诊,考虑到患者体胖,肯定有湿邪,于是加了健脾祛湿的苍术、薏苡仁和茯苓。患者服了4剂,已经不痒了。三诊时,因药房防风缺货,于是我用蝉蜕代替。本案的启示:一、不能先入为主,否则会形成思维定式。二、诊断要仔细,不放过患者细微的症状。三、加强与患者的互动,患者的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四、珍惜患者的每一次就诊机会。五、不断反思才能提高医术。在一般人看来,中药方子都差不多,都是些常见的中药,但在一位中医师的眼中,中药处方不是随意的拼凑,而是有规律的配伍组合,在每一个处方背后都蕴藏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辨证智慧。同一个方子,不同的剂量,疗效不同,多一味药或少一味药,功效相差悬殊,岂能用差不多形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中药的世界里同样适用。
2025.6.17 于长沙
温馨提示:本案所载方药只适用于该患者,如有类似病证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治疗,也可联系本人就诊,若自行服药造成的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81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