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治疗中,中成药以其方便、高效等特点,深受大家青睐。生脉饮、血府逐瘀丸、逍遥丸、归脾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便是常用的六种中成药。但需注意,每种药物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人群。了解这些,才能在用药时确保安全有效。
生脉饮:益气生津,并非人人适宜
生脉饮由红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源自经典方剂生脉散,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成。其功效显著,能益气生津、养阴敛汗。适用于气阴两虚之人,这类人常有体倦乏力、气短口渴、汗多等表现,夏季出汗严重、有气无力的气虚者也可服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脉饮中的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具有正性肌力、减慢心率及保护心肌的作用;麦冬能稳定心肌细胞膜、扩张外周血管;五味子可强心、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对心脏及血管功能产生独特影响,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不过,生脉饮并非所有人都能服用。感冒、咳嗽痰多、里实证、表证未解者不宜服用,因其会加重体内邪气。脾胃虚弱者也需慎用,生脉饮中的药物偏滋补,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影响病情控制。
血府逐瘀丸:活血化瘀,禁忌人群需注意
血府逐瘀丸源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是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它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多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常用于治疗瘀血内阻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还可改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血府逐瘀丸能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对人体血流动力、微循环、代谢及免疫功能等均有改善作用。
但体弱无瘀、气虚血瘀、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血府逐瘀丸以活血化瘀为主,体弱无瘀者服用可能会损伤正气;气虚血瘀者单用活血化瘀药物,可能会加重气虚症状;脾胃虚弱者,其药物的刺激性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此外,服用时要忌食辛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过敏体质者慎用,以防出现过敏反应。
逍遥丸:疏肝理脾,用药前需辨证
逍遥丸源自《和剂局方》,由四逆散加减而成,是疏肝理脾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再佐以少许薄荷增强疏散条达之功,旨在调和气血。它适用于肝郁血虚之证,常见症状有爱叹气、烦闷不乐、胸胁部胀满胀痛、食欲减退、嗳气、心悸、失眠多梦等。
然而,肝肾阴虚或者湿毒瘀阻所致的胁痛、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逍遥丸主要针对肝郁脾虚进行调理,对于肝肾阴虚者,其药物特性可能会加重阴虚症状;湿毒瘀阻者,逍遥丸无法起到有效治疗作用,甚至可能延误病情。感冒者、孕妇和月经过多者也不宜服用,服药期间要忌食寒凉、生冷食物,注意保持情绪平和。
归脾丸:益气健脾,对症用药很关键
归脾丸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使脾气健旺、生化有源;当归、龙眼肉、茯苓、酸枣仁、远志补血养心安神,使心得血养,则神自安宁;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全方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心悸、气短、失眠、头晕等症状。
但阴虚火旺、外感、实热内盛、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归脾丸偏于辛温燥热,阴虚火旺者服用会加重体内火热之象;外感、实热内盛者服用,可能会使邪气内闭,加重病情。此外,服药期间忌油腻食物,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特定人群禁用
附子理中丸由《伤寒论》中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主治中焦寒盛、腹痛、身痛、四肢厥逆、拘急等症。方中以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是先后天并补之剂。适用于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诸证。
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大肠湿热泄泻、泄泻兼有大便变不畅、肛门灼热、急性胃肠炎者不宜服用。孕妇服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妇女服用,药物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而肠道有湿热或处于急性胃肠炎症期者,服用附子理中丸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用药有讲究
金匮肾气丸是临床治疗肾气虚弱、命火不足证候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助命门温阳化气,又配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泻肝火,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能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水肿等症状。
但风水泛溢或湿热壅盛所致水肿者、孕妇不宜服用。风水泛溢或湿热壅盛的水肿,病因与金匮肾气丸的温补肾阳作用不符,服用可能加重病情;孕妇服用则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在使用这些中成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功效、适用病症及禁忌,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做到安全、合理用药,让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81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