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家头针流派理论与实践的启发下,部分针灸工作者结合自身的临床心得和体会,自行划分了一些新的头针治疗区,用之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主要有安神区、强壮区、鼻咽口舌区、精神情感区、制狂区、腰区等。
【安神区】眉间向上引2cm的线。【主治】失眠。【鼻咽口舌区】前后正中线,发际上、下各2cm(即上星穴向下透刺,标准化方案中的额中线)。【主治】呼吸道感染。【次鼻咽口舌区】在鼻咽口舌区下2cm处。【主治】眩晕症伴恶心、呕吐、纳呆(除器质性病变)。【精神情感区】在血管舒缩区与胸腔区之间,平行正中线,左右旁开2cm。【主治】精神情感障碍。前头部位治疗区【制狂区】从枕外隆凸外(相当于脑空穴)35°角向哑门,左右斜下至第二颈椎横突。【主治】精神情感障碍。【腰区】枕外隆凸上4cm,视区旁开1.5cm。【主治】腰痛。后头部位治疗区【通顶区】上星透百会。【主治】用于针麻手术。【通顶旁区】五处透通天。【主治】用于针麻手术。通顶区与通顶旁区【癫痫区】晕听区上1cm。【主治】癫痫小发作或大发作。【手指加强区】顶颞前斜线中2/5(上肢运动区)下段,双侧旁开1~1.5寸处。【主治】手指运动功能障碍,刺激本区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侧头部位治疗区【锥体区】第二颈椎棘突向上1.5cm,左右旁开1cm,向下刺3cm。【主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其对运动功能改善缓慢者效果更好。【颞三针】第一针: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cm处,向后刺3cm;第二针:耳尖上1.5cm处,向后刺3cm;第三针:耳尖下2cm,再向后刺3cm。以上皆与水平线呈15°~20°角向后上方刺。部位是大脑外侧裂以下的额叶后部。【主治】语言和记忆功能障碍。【额五针】位于额叶前部、额前区的位置。前额发际上2cm与大脑外侧裂(标志从外眼角后3.5cm,再向上1.5cm处,至顶骨结节之连线)之间(不包括标志线),由前向后共刺五针,每针进针约3cm,五针之间距离相等,呈扇形排列。【主治】由额前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不注意或无兴趣,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弱等。额五针与颞三针侧面图【运动前区】运动区上点向前4cm处。向后刺3cm,距中线左右各1.5cm处各扎一针,共三针。【主治】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强握。【附加运动区】位于运动前区之中心。在运动前区中线的两侧从前向后各一针。【主治】运动功能障碍。【失算区】感觉区上点向后3cm,与前后正中线呈60°角,向后外刺5cm。【主治】大脑计算功能障碍,刺激本区可提高识别数学符号的能力。【清醒区】在正中线入发际2~4cm处,横刺2~6cm宽。【主治】晕厥或昏迷。【强壮区】从百会沿前后正中线,前后各刺3cm(前神聪透后神聪)。【主治】神经官能症。头顶部治疗区【声记忆区】在顶骨结节的下方和后下方。该区较广泛,在该区交叉刺入两针。【主治】听觉失辨,此时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但无法理解声音的意思。【声音形成区】在声记忆区下方,乳突的后方(乳突上部后缘),向下刺3cm。【主治】发音障碍。声记忆区与声音形成区【言语区】在额下回后部,额五针的第一针,运动区下2/5的前方。【主治】反应迟钝、失语、说话不清或讲话吃力。【安宁区】在第二颈椎棘突旁开2cm处,直刺2~3.5cm。【主治】失眠、癫痫发作。【制癫区】胸腔区向上刺4cm(即精神情感区)。【主治】精神障碍,癫痫小发作。【哑穴】风池上4cm处。【主治】假性延髓性麻痹。【头三角】目内眦直上发际处(即伏脏上焦部位)。以此两点间的长度,从发际正中向上量(伏象的头部)冠矢点前2~3cm呈一等边三角形,此三点的进针点,名曰头三角。沿头皮进针1cm。【主治】失眠。头三角【治聋五穴】1号穴:眉弓与耳尖连线中点向上0.5cm处,与此线呈45°角向后上刺入2cm(针尖至耳尖直上2cm)。2号穴:在1号穴针尖处与1号穴呈90度°角上2cm处进针,刺入到1号穴针尖处。3号穴:在1、2号针尖(耳尖上2cm)处,与1、2号针呈45°角,向后方刺入2cm。4号穴:在顶骨最高点进针,向下平行刺2cm。5号穴:以耳尖上0.5cm与枕外隆凸3.5cm连线中点为进针点,向下刺2cm。【主治】神经性耳聋。
治聋五穴
【运动区透感觉区五针】与运动区呈90°角,从运动区向感觉区透刺,从上至下等距离刺五针。【主治】偏瘫。【眼球协同运动中枢】前额入发际2cm,中线旁开2cm。【主治】眼肌麻痹。【颈膨大区】颈4至胸1棘突旁开1.5cm,针刺方向与脊柱平行。【主治】上肢瘫痪。【腰膨大区】胸10~腰4棘突旁开1.5cm,针刺方向与脊柱平行。【主治】下肢瘫痪。
这些新的治疗区域为头针疗法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和症状。然而,头针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62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