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中医治疗疝气,二,中医辨证治疗疝气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三,抖音方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冷痛。四,老偏方治疗疝气   大别山养生堂
2025
10-04

一,中医治疗疝气,二,中医辨证治疗疝气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三,抖音方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冷痛。四,老偏方治疗疝气   大别山养生堂

一,中医将疝气归为“狐疝”“气疝”等范畴,认为多与肝气郁结、中气下陷、寒湿凝滞等因素相关,治疗以疏肝理气、益气升提、散寒化湿为主要原则,常见方法如下:

 

中药内服

 

– 肝气郁结证:表现为疝内容物时出时入,胀坠疼痛,情绪波动时加重,伴胸闷胁胀。常用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等),功效为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乌药疏肝行气,小茴香散寒止痛,共奏理气散结之效。

– 中气下陷证:多见于体弱或久病者,疝块突出,劳累后加重,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常用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升麻等),功效为益气升提,通过补益中气、升举下陷之气,缓解疝气症状。

– 寒湿凝滞证:疝块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减轻,伴畏寒肢冷。常用暖肝煎(肉桂、小茴香、当归、枸杞子等),功效为温经散寒、理气止痛,温化寒湿以消散疝块。

 

外治疗法

 

– 敷贴法:用温阳散寒、理气散结的中药(如小茴香、吴茱萸等)研末,加醋或酒调成糊状,敷于疝囊或脐部,可缓解局部不适。

– 艾灸法: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艾灸,借助温热刺激温通经络、散寒益气,适用于寒湿或气虚型疝气。

 

注意事项

 

– 疝气若出现嵌顿(疝内容物不能回纳,伴剧烈疼痛),属急症,需及时就医,不可单纯依赖中医治疗。

– 中药及外治疗法需在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

–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负重、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以防疝气加重。

 

您是否有疝气突出的情况?平时发作时是否有疼痛或坠胀感?

二,中医辨证治疗疝气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寒湿内盛证

 

– 症状:阴囊冷痛肿胀,坠胀不适,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常伴有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 方剂:天台乌药散加减

– 剂量:乌药9g、木香6g、小茴香6g、青皮6g、高良姜9g、槟榔9g、川楝子9g、巴豆7枚(去皮心,麸炒令黄,去油取霜) 。

– 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 方解: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木香、青皮、小茴香、高良姜辅助乌药行气散结,散寒止痛,共为臣药。槟榔下气导滞,川楝子行气止痛,配伍巴豆霜,去油用霜,既能减轻川楝子的寒性,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力,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

– 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每服3 – 6g,温酒送下。现代临床多作汤剂,水煎服。

 

气虚下陷证

 

– 症状:阴囊坠胀,时有时无,遇劳加重,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 剂量:黄芪18g、人参6g(或党参15g) 、白术9g、炙甘草9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

–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或党参)、白术、炙甘草为臣,补气健脾,增强黄芪补中益气之功。当归养血和营,使诸药补而不滞,为佐药。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壅,亦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阳气,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

–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肝郁气滞证

 

– 症状:阴囊、少腹坠胀疼痛,时聚时散,发作与情绪变化有关,伴胸闷胁痛,嗳气叹息,舌苔薄白,脉弦。

–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 剂量:柴胡6g、陈皮6g、川芎5g、香附5g、枳壳5g、芍药5g、炙甘草3g。

–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枳壳助柴胡以疏肝理气,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肝气得以条达,气血通畅,疼痛自止。

–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中医治疗疝气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以上方剂仅供参考。若疝气出现嵌顿、绞窄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进行手术等紧急处理。

 

您疝气发作时疼痛是刺痛、胀痛还是隐痛?疼痛的程度如何,能否忍受?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

三,抖音方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冷痛!

暖肝煎方剂治疗

适用症状

 

暖肝煎主要用于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常见症状为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气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弦沉迟。

 

方剂组成及剂量

 

– 当归6 – 9g或15g

– 枸杞子9g

– 小茴香6g

– 肉桂3 – 6g

– 乌药6g

– 沉香3g(或木香亦可)

– 茯苓6g

 

功效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方解

 

– 君药: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二者合用,温肝肾,散寒凝,共为君药。

– 臣药:当归辛甘温,养血补肝;枸杞子甘平,补肝益肾,二药均能补肝肾之虚,寓以补为通之意,为臣药 。

– 佐药:乌药、沉香辛温,行气散寒,使气行则寒滞散;茯苓甘淡,渗湿健脾;生姜辛温,散寒和胃,皆为佐药。

 

全方配伍,以温补肝肾治其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虚寒得温,寒凝气滞得散,则睾丸、少腹冷痛等症可愈。

 

用法

 

上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现代用法多为水煎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使用该方剂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请问您是否有上述类似症状?如果有,症状出现多久了?症状发作频率如何?

四,老偏方治疗疝气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