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期
不扛饿,不知饥饱,这都是脾胃绝气的信号。
不扛饿,看似吃了不少,一会就饿,还感觉很虚,浑身乏力,这就是转化不足。不知饥饱,一方面是欲望,一方面是无饥饱感了。没感觉了,就无限制了,很可怕。吃的东西仅仅是饱腹,精微储存不够,这耐力就无从体现,可不就是容易乏力。为什么孩子脾胃好了,感冒都很少。为什么大人做好忌口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李杲《脾胃论》尤其重视胃气,也讲过胃气充盈,人之有力,耐力则足。以至于李东垣所讲的胃气,犹如元气重要。
不可伤胃气,不可伤胃气,不可伤胃气。谨记!!!
吃饭不是你认为,而不是身体需不需要。这顿饭还没消化完,又塞一顿。尤其宵夜,鬼食之力,损人真阳耗真精。
糖尿病为什么是基础病,后期皮肤也滥,肢体也坏。从中医看,糖尿病初期为脾瘅,后期为消渴。中医没有胰腺,其功能都是脾胃。脾土润四方,脾土坏了,这四方必然出问题。土不养金,则肺损皮毛伤。土不养水,则水亏肢体坏。可见脾胃之气重要性。人生百年,得脾肾者长寿。
水果尽量靠近中午的时候吃,不可早晨和晚上吃,此等两时间段胃阳弱,如实在脾胃较差,不吃即可。晚餐一顿一定少吃,如果痰湿很重可以不吃。让胃气在夜间得以修整。不耐饿看似低血糖反应,实则精气不足,还得调胃气,否则长期以往会影响脑神。常人早晨或午餐可以喝米粥稀饭,脾胃虚弱可早餐吃点,实在痰饮已成,就好好遵守忌口,吃饭喝点温水即可,不可再给胃气增加痰饮负担。
现在人的牙齿为什么问题多?中医看:牙龈属阳明经,牙齿属肾。牙龈出血病机无非是胃火大熏灼动血,牙龈萎缩是脾胃虚,肾不足不养而成。牙齿脱落则为肾精不足,元气大耗。
引起牙齿问题,饮食结构一方面,关键是脾胃受损后,加速了肾气的损耗,可不就牙齿脱落。早早的牙齿坏了一遍。中医的用处在于避免,真龋齿了,牙齿坏掉了,大窟窿了,还得口腔科。但如牙齿长的慢,牙齿松动,咬合无力,牙龈出血这类通过调脾胃,肾气还有些作用。包括有经过验证的偏方也有奇效。重点在于牙齿已经反映了自身的不足。
脑神都影响脾胃,更要注意周围电磁辐射的影响。脑电波是存在的,所以西医可以通过脑电图测出来脑神经放电情况。癫痫就是脑电异常结果。那么中医所讲脑神,就是我们意识,精神,思维,亦是于此有关系的。当然中医有心主神,但这个神更多依赖于脏腑,而脑神即依赖于脏腑,又单独作用,还是不同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人天天被电磁影响都无异常。而有的人极易受影响,所以寻找偏安寂静之处尤其重要。进化本来就择优而选,体质不行,无法跟更多人一样参与实际活动,大可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安身之法。
人之阳发于肾中,肾间,亦是我们所讲之元阳。受于先天禀赋,但滋养于后天。禀赋确实决定了一部分,但后天如何调养亦是不可或缺。再好的体质不知道珍惜,照旧羸弱。先天的不足,后天能静心修养照旧可以寿之延年。
肾阳最怕妄动。虚人当宁静勿妄动,宁小动不大动。不必跟风别人过劳运动,这都是消耗自身的。尤其体弱之人,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自身修整。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打坐,站桩专注于自身气化的运行。通过意念令脑神和于脏腑。某个层面这种控制力是有帮助的。
元阳是一身阳气根本,一般寒气伤不到,但体弱之人寒气直中三阴者并不少见。久之,元阳也大虚。瘟疫伤人肾根,损元阳最显著。所以瘟疫所发之后,体弱,怔忡,大汗不止者尤其多。突然就感觉者气不够用了,实则跟肺脏,心脏都无关,就是伤到肾中元阳了。
元阳是阳气之根,那么此阳之所以不妄动,全看二水足不足,这二水就是双肾。因肾主水,二水之中藏这一点真阳。如果欲望妄动,贪恋之性,熬夜伤神,必然耗竭真水,水不足,则元阳妄动,变化莫测就在其中。
元阳为根,我们身体的阳气所发挥的统摄,温煦,推动等一切功能皆受损。但温补此阳世远远不够的,藏运才是根本。此阳一定是藏得住,运得起来才可以。否则,温补一来,如焰火投水,必然奔腾,躁动更显著。而且少火生气,需缓缓而起,更不能以大量火热投之。
阴阳为根本,阳主阴为从。力求真阳生,先把真阴存。
阴精是物质基础,阳气是功能体现。
此阳气如锅底之柴,温煦之力发挥这脾胃运化才有利。所以有附子理中丸这个千古明方给我们启发。但今人羸弱,更多夹杂中焦不通,不运。那么这个用药看似正常,正确,实则增加火热特性。可见复杂程度已经并非纯粹的脾肾阳虚,应该解中焦郁滞,壅滞,通达阳气,才能药入而行,不至于反方向问题。
脾胃中焦,水谷壅滞之地,得降为补。你说胃气怎么才算补,实际上健胃的中药没几味,反而行气者偏多,本身就是符合胃气以降为顺。滋补是分情况的,不是一堆补药就是滋补了。顺应才是最好的滋补。尤其胃气,想办法让它通降了,减少了胃的负担,这就是最智慧的滋补。
如今看似很多人羸弱,更是不可乱吃。忌口要有原则,更有度。不要总认为吃了就一定好,吃了不吸收不转运的问题才更多。生出大量痰饮水湿,壅滞于局部,影响一身经络的运输。尤其这孙浮之络,犹如小路,比高速路这种大路通调起来更难,更复杂,更慢。泥泞小路难行。
忌口是为了减少负担,更是降低病因来源。
不要认为米粥养胃,常人吃什么都行。脾胃虚弱,就是不能吃,尤其虚寒,已经痰饮内停于胃中了。多吃点烤馒头片,适当温水即可,小口润润而饮。每天喝水越多,米粥越多,胃气越伤。除非你不是这个病机,那就不在这个范畴之内。
中阳根源在于肾阳,往往都是互相损耗,复杂为变。
原本就是因为吃凉太多,导致中阳不足,那会肾阳还能启动,元阳还能发挥作用。但时间日久,形成不良习惯,逐步挫伤肾中元阳,从而腹泻都是没有消化的食物,如鸭溏粪便。实在是整个消化系统五阳可用了。
温元阳,暖脾阳,通气化,解痰饮。
痰饮形成无不是脾胃运化失调而起的,脾胃不运,这痰饮甭想去除,可见其复杂程度。
气化水路,聊得最多的就是脾胃之气,因此气实在重要。人之水谷运化,精微物质的转化,对于一天当中的精气神的维护,全赖中焦。脑神所伤之人,往往躯体症状突出,脾胃这个位置问题最多。可见出脑伤发病,最耗人之气血,牵连中焦。所谓“忧思伤脾”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脑伤层次是远远高于这个脏腑伤的,应该加以区别对待。
督脉自长强开始止于龈交,为人体阳经之海。此脉贯通整个后背。有众多重要的穴位。而经络自身是没有力量来源的,依靠脏腑力量维持功能。也就说督脉之力是脏腑之力的延伸,畅通即可。而对督脉的任何调整是为了促进脏腑的运转。比如督灸,实际上就是通过调整督脉,反馈于脏腑。如果脏腑不调,只是督灸,而且一做时间很长,大概率这个人元气是被蒸腾而出的,太亢奋了就一定出问题。
督脉常温常通是关键。
后背不可受寒,保护好后背,犹如保护好肚脐一样中药。吹空调,睡凉席,这都是容易诱发督脉受寒的因素。一定多注意才行。
八段锦不是药,但练功后,利于身体气化调整,胜似一剂良药。只是还得因人而异,到底是一天做几套,还是挑选几个动作,必须因人而异。总不能练功又耗气,得不偿失。所练者,需耐力坚持,有朋友习功十余年,自感受益良多。有几日就想见效,主任在此交代一定沉住气。
揉腹方法是先揉双侧肋,由后向前推摩发热。再按摩中脘,由上往下,按揉发热。最后肚脐周围正反揉按。每个部位可按摩200次。需坚持,以利脾胃。
我们往往陷于自证,会自以为,缺乏客观。如此就容易讲出来很多大话,偏颇言语,不利于证得果位。最近体会修习佛法的妙用就在于对贪嗔痴的修为,实在重要。规则是一方面,规律才是更智慧。这个方子到底管不管用,哪里是写出来就一定管用的。要这样都可以去学习方剂学了,也不会感之中医理法高深了。方剂学是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组方原则,具体还要辨证才行。如陷于此门,又偏执,那么离中医只会越行越远。从瘟疫之后主任就讲,“满世界讨方子,不如用心学理法,只有辨证才出适合自己的明方”。
最后提醒:近来过敏多,很多分不清是感染还是过敏。瘟疫必发热,但发热不一定都是瘟疫。如仅是鼻窍,咳嗽问题,尤其夜间发作,也可能是过敏反应。这一点务必加以辨别,别再迷迷糊糊的输液打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09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