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两步就满身汗,但觉得“出汗是排毒”,可在中医眼里,汗液不只是“废水”,更是健康的 “晴雨表”。中医把以汗液外泄失常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汗证。各个部位的过度出汗,可能反映身体某些疾病。额头出汗:胃热《黄帝内经》里,前额属于阳明经的循行区域,特别是足阳明胃经,所以额头出汗多可能和胃热有关。胃热多因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油腻)、情志郁火或外感热邪等导致,热气上蒸头面,引发局部出汗。常伴随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苔黄腻等症状。手脚心出汗:脾虚湿热手心脚心经常出汗中医称为“手足多汗症”,主要表现为双手、双脚经常潮湿多汗,严重者汗水甚至会像水滴一样往下流。中医认为,手足汗多与脾虚湿热相关性很大。脾主运化水湿,水湿代谢出现问题,导致湿气积聚,可能通过手足出汗排出。背部出汗:肾虚背部是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与肾经互为表里。背部异常出汗,中医认为与肾阴虚或肾阳虚有关。肾阴虚表现为背部多汗,常为夜间盗汗,常伴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而肾阳虚同样导致背部多汗,常为白天活动后出现,常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乏力。劳心汗:心气虚“劳心汗”又叫心胸汗,指汗出于心窝或两乳房之间。如果心胸位置出汗过多,可能是平常比较劳累、操心较多,导致心气相对不足。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心气虚弱,汗液(心之液)外泄,集中于心胸部位。常伴随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或苍白等症状。
名称已清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59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