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因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哮喘的病因有下述几种:
风:无论有过哮喘病史的人,或未尝患过哮喘的人,令之发作的唯一因素,系外感风寒所诱致者,均属这一种。其为病大都具有发热、恶寒、脉浮等一系列的表证。
痰:凡是由于停痰停饮冲逆于肺,因致喘嗽不休者,均属这一种。其为病,大都现有咳唾痰涎,喘鸣迫塞气短等特有象征。甚者有时发现浮肿,更易辨别。
食:宿食不化,大便秘结,腑气不得下行,逆迫于肺而发喘咳,即属这类。其为证当然现有阳明里实的症候。
血:肺络因热致伤,血痰混杂阻碍于肺,因致咳喘者,即属这一类。其为病常有少腹瘀结,上迫胸胁的见证,尤其是咳血、便血。在妇人每伴经期前后发作者,更为明确之特征。
哮喘治法1.风寒性的哮喘,治宜发汗,若无汗项背强而恶寒甚者,应以葛根汤为主,兼渴者更宜加味石膏与之。若热多寒少,反汗出而渴烦者可与麻杏石甘汤。以上两者为此种哮喘最常遭遇的方证。
2.痰饮性的哮喘,痰甚,喘不得卧,则宜葶苈大枣泻肺汤。支饮喘满心下痞坚者,可与木防己汤。
3.因宿食而作喘者,自然应行攻下。若腹满而实者,当酌用承气或三物厚朴汤,或七物厚朴汤。若更胸胁苦满、心下痞硬者,则宜主以大柴胡汤。
4.至于瘀血性的哮喘,以出现桃核承气汤证为最多,如大便通调,则宜桂枝茯苓丸。
以上系按病名述其一般的所见方证,然在临床实际遭遇患者时,单现一因一证的喘病则为例甚少,反而以数因数证交错互见的为例较多,今更择要分述如下:1.小青龙汤证:风寒夹饮常多此证,即仲景所谓“心下有水气,表不解”是也。此方偏于辛热,须以咳唾白痰或涎沫(又称泡沫痰)、口不干不渴为必要的使用对象。哮喘而致浮肿非利尿剂所能治,但本方施之则有效。
2.葛根与大柴胡汤的合方证:此即所谓风寒夹食,既有表复有里也,如兼渴者本方还宜加生石膏。哮喘此证颇多,读者应注意。
3.大柴胡与桃核承气汤的合方证,或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的合方证:此为里实而兼瘀血者。若检查患者既无表证,又无为痰为食的特征,大都属于瘀血为患。本法治疗常收意外的疗效。
总之哮喘一病,为证多变。以上只是一些亲身遭遇过的实例。所出治法,亦是我经试有效的方剂,故特提供同道参考,或加试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11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