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啊,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都说孩子晚上睡觉汗出得多!夏天嘛,孩子们出点儿汗是正常的,毕竟天气热,他们又都是“纯阳之体”,就像个小火炉似的,烧得旺旺的。
可是呢,如果晚上开着空调,温度挺合适的,孩子还是一直出汗,那就得琢磨琢磨是不是身体哪儿不太对劲了。
这汗啊,就像是脾胃的一面“照妖镜”!特别是头上冒汗,可能是肺气不够给力。孩子一睡着,头上就汗津津的,枕头都湿透了,可身上其他地方就没这么严重。这可能就是肺气不足的表现了。
01
中医里讲“肺主皮毛”,肺气要是不够,就像是门锁坏了,毛孔关不住,汗就往外冒,尤其是头部。所以啊,要是孩子晚上头汗多,就得考虑是不是肺气有点儿虚弱了。
头汗多只是个信号,不能光凭这一点就说孩子肺气虚。肺气虚的孩子通常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特征:
◆身体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懒得动弹。
◆干点儿活儿就喘得厉害。
◆脸色苍白,容易出虚汗。
◆抵抗力弱,经常感冒。
◆皮肤干燥,容易脱皮。
02
如果孩子白天不出汗,一到晚上就出汗,而且汗量还不少,这可能是阴虚在作怪。你知道吗?脾胃可是气血的大本营,负责生产津液和维持它的运转。脾气不足的话,津液的生产自然就少了。
再加上白天是阳气旺盛的时候,晚上则是阴气占主导。当阳气压制了阴气,孩子就容易在晚上出汗,手脚心还发热,这些都是阴虚的表现。
阴虚的孩子还会有这些特点:
◆大便干燥,脾气暴躁,好动。
◆身体容易发热,但不是发烧那种。
◆嘴唇鲜红,眼袋发红或发紫。
◆偏爱吃凉东西。
03
再说说胸汗,它可能和心气有关。胸口靠近心脏的位置,汗液被认为是心气的产物。
心气虚的孩子除了胸汗多,还可能会有:
◆烦热失眠,情绪容易激动。
◆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
◆气短乏力,无精打采,对啥都不感兴趣。
我之前就有个小患者,气血不足,刚见到他时,整个人没精打采的,身体瘦瘦的,舌头颜色淡,嘴巴偏红,脉象也弱得很。
孩子妈说这段时间孩子总喊口干,但又不喜欢喝水,晚上睡觉汗出得厉害,白天总是一副没力气的样子,连饭也不想吃。
我就以生脉饮为基础方,给他配了个益气生津的方子,里面加了麦冬滋阴,丹皮降火,还有煅龙骨和煅牡蛎来止汗。
我还给他配了个健脾助长的膏方,热水一冲就能喝,方便得很。
日常我还建议孩子妈回家给孩子煮点补气的汤饮,用苹果、无花果、排骨或瘦肉,加上太子参、麦冬、芡实和莲子。
做法很简单:先把太子参搓洗干净,排骨焯水,苹果切块;然后把所有食材都洗干净放进锅里,加水炖两个小时。
这汤里的太子参能补脾气和肺气,还能补津液,改善阴虚的状态。麦冬、莲子和芡实一起用,能补中益气、滋阴润燥。
吃了药一周后,孩子妈反馈说孩子出汗少了。吃了半个月的药,孩子精神好多了,晚上睡觉也踏实了。胃口也变好了,不过为了防止积食,还是控制着不让多吃。经过两个月的调理,孩子长高了两公分!
这说明啊,调养身体还得慢慢来,不能急,得按部就班地来。
我是何友为中医师,我认为医道无界,仁心有情,我会用心聆听您的每一处不适,如果您有任何健康上的问题,我目前在【武汉】坐诊,也可以在线上视频看诊,方便的话都可以找我聊聊。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44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