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海派妇科流派膏方应用
2025
08-22

海派妇科流派膏方应用

  海派中医妇科历来注重整体的调理,临床上以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膏方就是一种中医独特的调理方法。妇人以血为本,经、孕、产、乳的生理易耗血伤气,临床上以虚证较为多见,非常适合用膏方调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服用膏方呈现持续升温的发展态势。海派妇科专家早已将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在用膏方调治妇科疾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出版了系列专著。如著名妇科专家李祥云主编的《妇科膏方指南》、胡国华主编的《海派中医妇科膏方选》分别于近几年出版,将妇科膏方从一般的临床应用上升到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海派中医妇科流派,既具有中医妇科的共性特点,又有特定时代和地区的个性特色。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形成了具有独特学术经验与技术专长,融会现代医学资源的各家各派,各流派在医疗实践中,呈现出海派中医妇科特有的诸多特点。对海派中医妇科各家流派的传承渊源、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案医话等进行整理和研究,既利于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思路的创新,提高中医妇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又进一步促进了海派中医妇科特色的传承与发展。而妇科膏方方面的资料整理研究是重要内容。

  海派中医妇科在膏方治则中,尤其注重调肝脾肾与气血冲任。由于妇科病的病理主要反应在肾、肝、脾胃和气血、冲任等方面,因此在治法上,也应根据调经、求嗣、散瘀、止带各期之不同,着重辨其属肾、属肝、属脾和在气、在血,并按标本缓急,确定治法、遣方和用药,进行辨证论治。

  (1)补肾: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与妇女的生理和病理有密切关系。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冲任二脉,导源于肝肾,肾以系胞,故肾气的旺盛,主宰着女子的生长发育、月经和孕育的生理。古人对妇女病分三个阶段,有“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之说。因女子在青春前期和青春期,肾气尚未旺,冲任亦未盛,机体发育还未成熟,如受病邪侵袭,易伤肾气,影响冲任二脉通盛,从而引起月经疾患。肾气之盛衰,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故青年女子,一般应以补肾为主。至于中年治肝、老年治脾,也是相对而言,有时也应兼顾及肾,毕竟肾为先天之本,对各阶段均有影响。冲任之脉皆系于肾。女性肾气充沛,然后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才有经、孕、产、乳的生理机能。如肾气不足,或肾阴亏耗,或肾阳衰少,或阴阳俱虚,致使冲任通盛失调,就能产生经、带、胎、产、乳的疾病。所以,补肾应为妇科的首要治法。根据病情,可选用温肾助阳,滋肾养阴,育阴潜阳,或阴阳双补等法则辨证论治。

  (2)调肝养肝: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与冲脉相通。肝又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如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或气郁化火,使肝阴亏损,或肝阳偏亢,或阴虚阳亢,均能影响冲脉,而致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闭经、恶阻、子痫等病证。因此,调肝养肝,亦为妇科病重要治法之一。中年妇女由于经、孕、产、乳等数伤于血,易致肝血偏虚,肝气偏盛,调肝养肝,就更为重要。肝失疏泄者,疏之散之;肝郁化火或怒动肝火者,清之泻之;肝阴亏损或肝血不足者,柔之养之;肝阳偏亢者,平之潜之。

  (3)补脾和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妇女脾胃功能正常,则血海满而月经如期,胎孕正常。脾胃失调,受纳运化功能减弱,或使生化之源不足,或使统摄无权,或使水湿停滞,若进而损伤冲任,则可导致月经失调、崩漏、闭经、带下、妊娠呕吐、妊娠水肿、子宫脱垂等病,故健脾和胃亦为妇科病重要治法。特别老年妇女经断前后,肾气已衰,气血俱虚,全赖水谷滋养,此时补脾和胃以资化源,就更为重要。但具体治法,应本虚者补之,滞者行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陷者升之,逆者平之等等,辨证施治。

  (4)调理气血:妇女以血为本,由于孕、产、乳多易耗血伤气而产生妇科病。因此,调理气血,亦为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治法。但在辨证时,必须分清病在气在血,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气与血相互依存,故调气理血常同时进行,调气必兼理血,理血亦必兼调气,但各有侧重。病在气者,以调气为主,佐以理血。虚者补之,滞者行之,并佐以养血或活血。病在血者,以理血为主,并佐以调气。血虚者补血养血,血瘀者活血祛瘀,血热者清热凉血,血寒者温经散寒。出血多者或日久不止者固涩止血。如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气虚夹瘀者则补气佐以活血祛瘀。血虚气滞者,补血中佐以理气行滞。

  (5)调理冲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冲、任二脉在女子一生生长、发育、成熟、生殖、衰老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冲任与人体生理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诊断和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医学源流论》说:“凡治妇人病,必先明冲任脉……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源洞悉,而后所生之病,则千条万绪,以可知其所从起。”“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损伤是发生妇产疾病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的机理,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冲任,使胞宫、胞脉发生病理变化,出现妇科病证。

  冲脉的生理:冲脉为气血之要冲,为“经脉之海”,也是“五脏六腑之海”,故全身十二经之海归属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上能灌诸阳,下能渗诸阴,是经脉气血之要冲。冲主血海,《灵枢·海论》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女子以血为用,血海充盛,得以按时满溢,则月经正常。冲脉是月经之本,主生殖。与女子的经、孕、产、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为阴脉之海:输注全身阴液,调节阴经气血的功能。任主胞胎,任者妊养、担任之意,有妊养、孕育胎儿的作用。

  冲任的病机:冲任病证的发生,临床上有虚、实之分。虚证者往往由于大病、久病、劳损暗耗,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虚弱,冲任亏损所致;实证者往往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气血失和,痰、湿、瘀阻而致冲任气血阻滞所致,也可由于各种原因直接损伤冲任,如产育过多,流产过多或经期产后调摄失宜,也可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累及冲任而致病。

  《素问·骨空论》曰:“任脉之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之为病,逆气后急。”《难经·二十九难》曰:“任之为病,其内苦急,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临床上任脉为病的实证,可见癥瘕积聚、带下、阴中疼痛等,虚证可见不孕、滑胎、月经不调、闭经等;冲脉为病之实证,可见奔豚气逆上冲、少腹胀急疼痛、恶阻、倒经等,虚证可见月经不调、崩漏、不孕、乳少、倒经等。

  总之,凡是由于脏腑等病变影响冲任的,可以依照所出现的症状进行诊断。例如漏胞一证,在它的前趋期有腰酸、胎动不安等征象时,属于肾虚的类型;如果后来漏红现象显著时,则属于冲任固摄无权。凡是由于三因直接影响冲任的,例如经期行房引起的崩漏,刮宫后所引起的小腹痛和经水淋漓等,都属于冲任损伤或虚弱的类型。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甲以为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用当归以为宣补。”“……鹿角壮督脉之阳,鹿角霜通督脉之气,鹿角胶补督脉之血。鹿性阳,入督脉;龟性阴,走任脉。”认为冲、任、督、带各有一味主药。《傅青主女科》记载:“山药、芡实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白果引入任脉中。”《女科要旨》曰:“鹿茸入冲、任、督三脉,大能补血,非无情草木所可比也。”“巴戟、白果以通任脉。”根据古今医书记载及临床经验,上海妇科专家朱南孙教授等分别提出相应药物:

  补冲脉之气:吴茱萸、巴戟天、枸杞子、甘草、鹿衔草、鹿茸、紫河车、苁蓉、紫石英、杜仲。

  补冲脉之血:当归、鳖甲、丹参、川芎。

  降冲脉之逆:木香、槟榔。

  固冲脉:山药、莲子。

  补任脉之气:鹿茸、覆盆子、紫河车。

  补任脉之血:龟甲、丹参。

  固任脉:白果。

  温补冲任:鹿茸、人参、五味子、黄芪、仙茅、淫羊藿、蛇床子、川断、寄生、当归、丹参、川芎等。

  补养冲任精血:鹿角胶、龟甲胶、阿胶、乌骨鸡、海螵蛸、枸杞子、当归、鲍鱼、雀卵等。

  疏调冲任:当归、香附、牛膝、川芎、柴胡等。

  固摄冲任:鹿角、补骨脂、海螵蛸、金樱子、龟甲、白果、赤石脂等。

  温通冲任:吴茱萸、炮姜、艾叶、川椒、肉桂等。

  清泄冲任:生地、黄芩、丹皮、黄柏、侧柏叶等。

  镇冲降逆:紫苏、紫石英、木香、槟榔、半夏、伏龙肝、竹茹等。

  补冲任方:龟鹿二仙胶、寿胎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补肾固冲丸。

  调补冲任方:四物汤、二仙汤、乌鸡丸。

  疏调冲任方:桂枝茯苓丸、生化汤。

  固摄冲任方:震灵丹。

  清泄冲任方:清肝引经汤、保阴煎。

  温通冲任方:艾附暖宫丸、温经汤。

  镇冲降逆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紫苏饮。

  (6)女性疾病膏方调治:现代都市女性大多不是营养不足需要进补问题,而是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缺少体育运动和营养不均衡,在经、孕、产、乳等生理过程后,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衡,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调整问题。怎样不违反自然规律预防逆转疾病的发生发展延缓衰老呢?“药补相宜,治养结合”的海派妇科膏方可以发挥其特有功效。

  ①卵巢早衰膏方调治:“如放脱水之鱼于江河。”卵巢被誉为“女性后花园”,直接影响女性性功能、肤质肤色和三围体态,卵巢功能减退直接导致面色发黄、体态臃肿、阴道发干和衰老提前。中医治疗以补肾活血化瘀为主,平时以汤药为主,“予脱水之鱼涓涓细流”,而采用膏方进补则“如放脱水之鱼于江河之水”,其效不言而喻。

  ②产后病膏方调治:围绕“多虚多瘀”的特点进行。女性产后病(包括流产、人流手术),常见的有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大便难、产后身痛等。中医认为产后病其特点是“多虚多瘀”,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根本,非常适宜采用不用煎煮的膏方调治。

  ③绝经前后诸症:辨证分型用膏方。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容易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的治疗是中医妇科的特色之一,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膏方严格辨证论治,活用40余味药物,更有独到之效。

  ④女性养颜理容:膏方整体调理。女性的容颜关系到内在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多个方面,如果五脏六腑患有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必定见诸于外,引起色斑、皱纹、面色灰暗粗糙等问题。女性要容颜靓丽,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症状等进行辨证,运用“调治养”结合的膏方,才能达到养生驻颜的效果。

  ⑤慢性盆腔炎膏方调治:渐图调摄,补中有消,消中有补。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失治而成,常见症状有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部酸痛、乳房胀痛、心烦、容易疲倦、睡眠质量差等,容易导致很多更严重妇科疾病。在冬令拟制膏方“渐图调摄,补中有消,消中有补”,清热除湿,疏理冲任,扶正祛邪,补其不足,删其有余,提高免疫和卵巢功能,来年体健安康。

  ⑥女性不孕膏方调治:辨证论治,调经种子。女性不孕病因是由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等多因素交叉引起。中医认为女子不孕,除先天病理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后天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致冲任病变,胞宫不能摄精成孕。在治则上强调辨证分型论治,循“调经种子”之法等。膏方补养与治疗双管齐下调治卵巢功能障碍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等。

  (7)产后用膏特色:女性产后(包括流产、人流手术)病,常见的有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大便难、产后身痛等。中医认为产后病其特点是“多虚多瘀”,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根本,非常适宜采用不用煎煮的膏方调治。

  产后病调治原则:

  ①补益气血:陈良甫曾言:“产后元气大脱,新血未生,概以大补气血为主。”妇人分娩后,气血大伤,百脉不实,亟须以补益滋养之品填补,即便有余血外邪留滞,也应当在补虚的基础上调理。急攻不可,峻补也不可,用药之时,同时须注意补而不滞,以防闭门留寇。

  ②活血行瘀:产后元气亏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气运行无力,不免血止成瘀,因此产后病以多虚多瘀为一大显著特点。活血行瘀时不可忽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若攻邪太过,损伤机体正气,不免南辕北辙。

  ③顾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产妇若能纳谷如常,自然脏腑易平复、气血易和调。因此用药时常酌加调和脾胃、疏理气机之味,以期正气早复。

  产后病用膏特点:

  ①补气之品:生晒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产后用药以平为期,不可过于滋补,一剂膏方中补气药物不必尽括,用量也不宜过多。多用于产后体虚、产后自汗等症的治疗。

  ②补血之品:熟地、阿胶、何首乌、龙眼肉、仙鹤草、当归身、白芍等,其中以炒白芍微酸而收尤其宜于阴气耗散之证。常用于产后血晕、产后发热、产后痉病、产后大便难等症。

  ③补肾之品:气血大亏常损伤肾中真阴真阳,引起体虚无力、腰腿酸软、足跟疼痛等症状,临床常以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墨旱莲、女贞子、桑椹子等滋补肾阴,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紫石英、胡芦巴等补益肾阳。

  ④活血化瘀之品: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山甲片等,须配伍养血之品运用。在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发热、恶露不绝等症中应用较广。

  ⑤养血活血之品:鸡血藤、当归尾、川芎等,此类药物同时兼有养血活血之效,十分适宜产后诸症治疗。

  ⑥和胃理气之品:木香、砂仁、青陈皮、郁金、山楂、神曲等。

  “方有膏、丹、丸、散、煎、饮、汤、渍之名,各有取义。膏取其润,丹取其灵,丸取其缓,散取其急,煎取其下达,饮取其中和,汤取其味,以涤荡邪气,渍取其气,以留连病所。”妇人产后诸症以虚为主,而多有瘀血夹杂,以膏滋药平以润之,缓而图之,必可使邪去正复。

  (8)各流派膏方浅析:

  朱氏妇科在膏方治疗中主张乙癸同源、肝肾为纲,在膏方中若用到柴胡、淡黄芩、广郁金、青蒿、夏枯草等疏肝清肝之品,会配以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川断、桑寄生等益肾之品,在滋补肝肾方中会少佐青皮、川楝子等疏达肝气之药。朱氏所创制的“健壮补力膏”“怡情更年汤”“促卵助孕汤”均为滋补肝肾之良方,在膏方中多有应用。“健壮补力膏”中用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五味子补肝肾、摄精气、固冲任,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石龙芮补肾强壮,孩儿参补气,广泛运用于肝肾不足、冲任虚损之崩漏、带下、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胎漏等疑难杂病。“怡情更年汤”以滋养肝肾之阴的二至丸为主,加巴戟天、肉苁蓉、桑椹子加强滋补肝肾之力,紫草、玄参清肝降火,淮小麦、炙甘草健脾养心除烦,首乌藤、合欢皮解郁怡神,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和其他年龄妇女属肾虚肝旺者;在“促卵助孕汤”中用女贞子、肉苁蓉、桑椹子益肝补肾,巴戟天、淫羊藿补肾壮阳,加减四物益气养血调经,辅以石楠叶、石菖蒲、白芍醒脑怡神。共奏益气养血、补肾助精、促卵助孕之效。朱氏妇科强调肝肾在月经周期中的作用,经前肝气偏旺偏重于疏肝理气调经;经后肾气耗损着重补源以善其本。为此朱氏常嘱后学:“此类药物貌似平常,权衡却在因人因时之宜。”朱氏还详细总结冲任二脉常用药物。如入冲脉补冲脉之气的药有吴茱萸、巴戟天、枸杞子、杜仲、甘草、鹿衔草、紫河车、肉苁蓉、紫石英等;补冲脉之血的有当归、丹参、川芎、鳖甲等;木香、槟榔等降其逆;山药、莲子等固其陷。入任脉药主要有鹿茸、覆盆子、紫河车等补其气;龟甲、丹参等补其血;白果固其陷等。

  蔡氏妇科在膏方应用中,强调肝脾肾同补,用药讲究醇正。补土取法李东垣;滋阴崇尚朱丹溪;调气首推汪石山;理血尤崇叶天士。遣方用药,须知权变,标本兼顾,经病注重肝脾肾,治当调理气血为主,总则为以通为用,通补结合。闭经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涩,重视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忌用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

  陈氏妇科在膏方应用中,强调妇科病以扶持正气为本,以调治血分为要,在治疗妇科杂病时以调肝为中心环节,而且临证注重掌握体质辨证,认为月经病的根本在于调理改善病人体质,并总结了阴虚血热、阳虚血寒、气血虚弱、痰湿壅阻、肝经郁滞、脾虚失运、肾精亏损等七种类型的辨证论治经验。

  王氏妇科在膏方应用中,注重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关系,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强调掌握病变实质。注意正气与邪气关系,认为正气不足是根本原因,疾病发展转归中,正气盛衰起到决定性作用。强调不能妄自攻伐,如只重病邪而不顾正气,施以妄攻,往往正气被伤而难复,如果邪实而妄补,则致留邪而伤正。同时注重疾病标本缓急,讲究调理气血阴阳协调平衡,重肝肾,滋补肝肾、疏肝理血、温阳行气、疏调和养肝脾、促进脾胃运化、健脾养血、养肝疏肝等都是妇科膏方重要治则,同时注重充分应用五行生克乘侮的生理病理关系而母子同治,补泻兼施。

  骆氏妇科在膏方应用中,四诊合参,尤以问诊为要。注重心身医学,强调药治与意治并重,临证时多加以心理疏导;认为月经病以调为主,养血为先,月经又与肝肾脾关系最为密切,故临床以肝肾为纲,心脾为目,纲举目张,尤其对素体肝肾不足,或兼肝郁脾虚、气虚血少者,则肝肾同治,佐养心脾,通调冲任,相互资生,月事正常,孕育得子。认为难治性妇科疾病多与痰瘀有关,临证则抓住痰瘀相关的本质进行辨证论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