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岐黄老中医:阳虚久了附子理中丸没用,寒堵了补阳是不行的。遇到一个患者,他是阳事有心无力、腰膝酸冷、四肢沉重如灌铅、乏力、胃胀反酸、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难安、尿频、反复口腔溃疡。自己感觉是寒象…
2025
08-11

岐黄老中医:阳虚久了附子理中丸没用,寒堵了补阳是不行的。遇到一个患者,他是阳事有心无力、腰膝酸冷、四肢沉重如灌铅、乏力、胃胀反酸、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难安、尿频、反复口腔溃疡。自己感觉是寒象…

阳虚久了附子理中丸没用,寒堵了补阳是不行的。遇到一个患者,他是阳事有心无力、腰膝酸冷、四肢沉重如灌铅、乏力、胃胀反酸、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难安、尿频、反复口腔溃疡。自己感觉是寒象,便自行服用附子理中丸温补,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上火更剧。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后面的舌象才揭示的深层病机,其实是气机严重郁滞,导致单纯温补如“火上浇油”。他的舌象是寒湿为底,郁堵为要舌边红赤鼓胀 (连及舌尖): 肝胆区征象。为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的明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郁火扰心,则心烦失眠、思虑纷飞、情绪不稳。舌根苔厚腻(微黄): 肾区征象。提示肾阳亏虚,为一身阳气之根受损。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生内寒,表现为腰膝酸冷、尿频(膀胱气化不利)。舌质淡白,苔水滑: 整体阳虚寒湿之象。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脾土,脾阳亦虚。脾虚无力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寒湿内生。湿性粘滞,阻碍气机运行,郁久可化热;同时气血被湿浊瘀堵,无法濡养宗筋,则阳事不兴。病机是阳郁湿滞,郁热内生肾阳虚、脾阳虚是底子(虚寒),导致寒湿内生。肝气郁结是关键环节,不仅本身影响气血流通,其郁而化火更添扰动(形成虚火或郁热)。湿、浊、气滞、郁热相互胶结,瘀堵在经络脏腑之间,形成身体内部的“大拥堵”。这就是患者感到沉重、胀闷、不通畅的根本原因。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阳气(即使是补充进去的)也无法布达温煦该去的地方(如四肢、腰膝),反而可能助长局部的郁热(如上火)。附子理中丸(炮附子、干姜、白术、党参、炙甘草)以大力温补脾肾阳气(“加油门”)为主。其缺乏疏通之力,无针对肝郁、气滞、痰湿、郁热的有效疏导化解成分(“清路障、疏拥堵”)。在身体内部严重“交通堵塞”(气滞、湿阻、郁热)的前提下,强行温补:能量(阳气)无法通过“堵塞路段”送达需要之处(腰膝、四肢等),补益效果微乎其微(“白费力气”)。温燥之性会加剧郁热(原有的“堵点”可能“起火”),表现为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燥热失眠等“上火”症状加重(“火上浇油”)。可能暂时融化一点上游的“寒冰”(局部有点温热感),但无法解决下游湿浊泛滥的根本问题(如胃胀、沉重感依旧甚至因“水流”不畅而加重)。正确调理思路:分层疏通,通补兼施首要思路解除郁堵:疏肝解郁开闭: 针对舌边红赤(肝郁化火),疏肝理气(柴胡、香附、郁金) 是关键。化湿祛浊清障: 针对白腻水滑苔(寒湿),需温化痰湿(陈皮、半夏、苍术、茯苓、薏苡仁)。若见微黄苔(湿郁化热),谨慎配伍清透郁热之品(连翘、栀子、淡豆豉),避免寒凉闭遏。利水通络: 针对水肿、沉重(水湿泛滥),需利水渗湿(泽泻、猪苓、车前子)、通利三焦(滑石、通草)。通畅腑气: 针对湿秘,需行气导滞(枳实、厚朴、槟榔)。待路通热清(观察舌象变化): 当厚腻苔变薄/润、水滑减轻、舌边红胀消退、舌质转灵动,身体症状如胀痛、心烦、失眠、浮肿、二便不畅等显著改善时,标志郁滞缓解、郁热清除(或已控)、寒湿渐化,道路初步畅通。而后固本温阳: 此时,才是附子理中丸(或其变方如真武汤、金匮肾气芄等) 发挥温补脾肾之阳效力的黄金期。温阳药力能循通畅之道路,有效温煦四肢百骸,化散残留寒湿,强腰膝,助阳事,真正达到“补阳而阳气受纳运行”。 (关于文中提及中药,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