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安理 2025–7–19)
这是我在德生堂坐诊时治疗的一个病案,记录如下:
【一诊】2025年6月20日下午,梁某某,女,65岁,渔民,患湿疹20余年,由其侄女带来就诊。刻诊:全身长满红色丘疹,后背、胁肋、大小腿等处泛发,抚之碍手,时痒时不痒。不怕冷不怕风,也不怕热,但出汗多,汗味很咸。口苦口干口渴,大便稀烂不成形,小便黄,脐左下有明显压痛,舌淡苔白,脉无力。
辨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厥阴病。
处方1(内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茯苓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组成:(20250620)柴胡20克,黄芩10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天花粉2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10克,赤芍15克,茯苓20克,桃仁15克,牡丹皮15克,连翘15克,赤小豆60克,杏仁10克,桑白皮20克,生姜6片,大枣6枚,白鲜皮15克。三剂,水煎服。
处方2(外洗方):加味苦参汤。
组成:(20250620)苦参60克,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枯矾30克。三剂,煮水热敷外洗。
反馈:6月25日复诊,患者说效果很好。查体发现,原来的红疹大部分已消退,剩下少部分颜色变浅变淡,也没有新的疹子长出来。吃药期间,身体没有发痒。脐左压痛明显减轻。
【二诊】2025年6月25日复诊,一诊吃药后,诸证明显改善,效不更方,原方内服和外洗方再开五剂。
反馈:7月2日,其侄女说,姑姑已经完全好了。
辨析:
(1)“口苦口干口渴,大便稀烂不成型,脉无力”,这是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炙甘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2)脐左有明显压痛感,这是瘀血证,选桂枝茯苓丸。
(3)“疹子颜色鲜艳,扶之碍手,小便黄”,这是湿热内蕴,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因患者平时多汗,故去掉麻黄。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二两,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炙甘草二两。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4)加白鲜皮祛风解毒。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风湿热痹等症。其苦寒之性善清下焦湿热,兼能祛风止痒,为皮肤科常用药。
(5)这个病案,还用了一个外洗方——加味苦参汤(苦参60克,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枯矾30克)。这是一首非常高效的外洗神方,有除湿、止痒、消炎的作用,可以解决很多皮肤方面的问题。我用此方医人无数,效果奇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70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