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晨钟撞碎雾霭,吐纳之术在千年光阴里流转。四度深呼吸如潮汐涨落,三息之间丹田隐有炁动。青峰山深处的少年,正以血肉之躯探寻这天人合一的古老秘辛。
青峰山的晨露总比别处浓些,沾在云逍的粗布衣衫上,洇出点点湿痕。他盘腿坐在溪边青石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怀中那本泛黄的古籍,封面上 “青云吐纳诀” 五个篆字已快磨平,边角处还残留着溪水浸泡过的浅褐色印记,纸页间夹着的干枯艾草也已泛脆。
这是三年前在山涧捡到的宝物。那时他刚被镇上最有名的李郎中诊出肺腑有疾,对方捻着三缕长须摇头叹息,说他先天不足,肺叶积寒如冰,脉息微弱似风中残烛,活不过二十五岁。绝望之际,山洪过后的溪水冲来个紫檀木盒,盒身雕着云纹,锁扣是青铜莲叶样式,里面就躺着这本改变他命运的书。
“云逍哥,又在发呆?” 清脆的女声打断思绪。扎着双丫髻的阿竹挎着竹篮走来,篮子里除了草药,还放着个粗陶碗,碗沿沾着一圈奶白色的药渍,草药清香混着晨露气息飘来,“王婶看你这几日咳嗽加重,特意用川贝和雪梨熬了润肺汤,快趁热喝,凉了就苦了。”
云逍抬头时,阳光恰好穿过他额前碎发,露出那双异常清亮的眸子,眼尾因长期调息而带着淡淡的平和。他接过陶碗轻声道谢,温热的药汤滑入喉咙,带着淡淡的甜味,暖意却抵不过丹田深处那缕若有若无的凉意,像揣着块冰碴子,无论怎么焐都化不开。
“阿竹,你说这天地间真有气息流动吗?” 他忽然问。少年手指无意识点着膝盖,那里因常年打坐已磨出薄茧,呈淡淡的青灰色,边缘还泛着些微红。
阿竹歪头看他,羊角辫随着动作摇晃,发梢还沾着片竹叶,鼻尖冻得红红的:“当然有呀,先生讲过’天地一气’的道理呢。春风吹过,草木发芽,那就是生气在动;秋风吹来,树叶飘落,那就是杀气在行。就像你喘气,气进进出出才活着呀。” 她踮脚够到他肩头,拍掉片枯叶,“你练那吐纳法子有用没?去年你还总咳嗽,今年开春都没犯过,李郎中上次来都夸你气色好了。”
云逍笑了笑没说话。三年来他每日寅时起身练吐纳,寅时三刻开始第一组呼吸,寅时六刻第二组,卯时初刻第三组,卯时三刻第四组,从未间断。寒冬腊月里,石凳冻得像冰块,他也照样盘腿坐满一个时辰。从最初的胸闷气短,练完一组就头晕眼花,嗓子眼发甜,到如今能连贯做完四组深呼吸,气息绵长如溪,只是那古籍记载的 “三息唤炁”,他始终不得要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今日该练第四式’云归丹田’了。” 他喝完药汤起身,将碗递还阿竹,碗底还剩着两颗没煮化的川贝。青灰色的身影走向竹林深处,步伐虽缓,却比三年前稳健了许多,踩在枯叶上几乎听不到声响,只有偶尔碰落的露珠滴在地面的轻响。
竹林深处有块被踩得光滑的青石,石面上刻着浅浅的圆圈,是他用指尖日复一日画出来的,圈里还刻着歪歪扭扭的 “静心” 二字。这是他的秘密修炼地,四周竹林茂密,枝叶交错如伞,能隔绝外界声响,连鸟鸣都变得遥远。云逍盘膝坐下,腰背挺直如松,按照古籍所述,先凝神静气,双目微闭,舌抵上颚,双手交叠放于小腹。
他缓缓吸气,第一息吸至喉间,感觉喉咙微微发胀,像含着颗温润的玉珠;第二息沉到胸腔,两肋有种撑开的感觉,像揣了团棉花在舒展;第三息直入丹田,小腹微微隆起,皮肉下似有气流涌动;最后绵长呼出,气息如丝,萦绕鼻尖不散,带着股淡淡的草木清气。四组呼吸做完,额角已渗出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青石上,晕开一小片深色。
他能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缓缓游走,从指尖到心口,再到小腹,却总在丹田外徘徊,像隔着层看不见的薄膜,无论怎么引导都进不去。那薄膜时而柔软如棉,时而坚硬如石,触感很是奇特,每次气流撞上去,都会反弹回来,带着轻微的麻意。
“为何总差一线?” 他喃喃自语,指尖按在小腹处打圈按摩。那里本该是炁息汇聚之地,此刻却只有微弱的温热感,比手心的温度还低些。古籍上说 “丹田如炉,炁为火种”,可他这炉子总也点不燃,空有柴薪,不见火苗。
忽闻竹林外传来脚步声,踩在枯枝上发出 “咔嚓” 声,节奏缓慢而沉重。云逍迅速将古籍藏入怀中,用粗布衣衫盖住,动作快如狸猫,顺手还抓了把枯叶盖住石上的刻痕。只见村长拄着枣木拐杖走来,拐杖头包着层铁皮,在地上点点戳戳,留下一个个浅坑。
“逍小子,后山禁地你去过没?” 村长开门见山,浑浊的眼睛盯着他,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今早巡山的老李头发现,禁地入口的八卦石被人挪动过,石缝里的朱砂都掉了,露出底下的黑土,怕是有歹人盯上了。”
后山禁地是村里的禁忌,据说藏着百年前云游道士留下的阵法,当年道士羽化前曾说,禁地动则山灵不安。祖辈传下规矩,禁地里的东西动不得,否则会引祸上身,轻则山洪,重则瘟疫。云逍心头一紧,连忙摇头:“不曾去过,我每日都在此处打坐,阿竹可以作证,她几乎天天来送汤。”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村长审视着他,忽然叹了口气,拐杖在地上顿了顿:“我知道你身子弱,想寻些强身健体的法子。但禁地不同别处,前几年有外乡人不信邪进去寻宝,出来后就疯疯癫癫,见人就说看见白胡子老头追他,没多久就咳血没了。你可千万别好奇,那地方邪性得很。” 他用拐杖敲了敲地面,“最近山里不太平,夜里总听见狼嚎,还带着些怪响,你晚上早些回家,别在外逗留。”
待村长走远,云逍才松了口气,后背已惊出层薄汗,被山风一吹凉飕飕的。他望着后山方向,那里云雾缭绕,隐约可见嶙峋怪石,像蛰伏的巨兽,山顶的雾气总也散不去,常年灰蒙蒙的。古籍最后几页记载的 “天人感应”,说需借地脉之气引动丹田,禁地说不定就是地脉汇聚之处,那波动的气息或许能帮他突破瓶颈。
暮色降临时分,阿竹又来找他,手里拿着块烤红薯,用荷叶包着,还冒着热气,荷叶边缘已被烫得发黄:“娘看你没回家吃饭,特意烤了红薯给你当点心,选的红心蜜薯,可甜了。” 她见云逍望着后山发呆,小声道,“我听采药的李伯说,昨夜禁地那边发光了,像有灯笼在晃,还隐约有雷声,轰隆隆的,可天上明明没乌云。”
云逍接过红薯的手微微一紧,荷叶下的红薯滚烫,烫得他指尖发麻,不得不换手来回掂着。他想起古籍里的话:“月满之夜,禁地炁盛,地脉与月华为应,可借天力通丹田,此时不通,再等三年。” 今夜正是月圆,月晕都泛着淡淡的红光,像蒙着层胭脂,难道是天意?
“阿竹,替我保密。” 他忽然起身,眼神亮得惊人,像淬了星光,“我去禁地附近看看就回,绝不进去,就看看那发光的是什么,免得你担心。” 没等少女反应,青灰色身影已消失在暮色中,速度快得不像个肺疾之人,连衣袂翻飞的声音都轻得很。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后山的路比想象中难走,藤蔓缠绕着怪石,像蛇一样勒在石头上,稍不注意就会绊倒。月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忽明忽暗,像鬼火在飘,风一吹树叶哗哗响,倒像是有人在背后跟着。云逍按照古籍绘制的简图,在乱石堆里穿梭,简图上标注着 “左三右四,前七后八” 的步法,踩着特定的石头走,脚下竟异常平稳,连打滑都少了。
越靠近禁地,空气越显清冷,连虫鸣声都消失了,只剩下自己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咚咚地响,像敲鼓。风中带着淡淡的土腥味,还混着些铁锈般的气息,吸入肺中,丹田处的凉意似乎更甚了,那层薄膜都在微微发颤。
前方忽然出现片空地,中央立着块丈高的石碑,碑身布满青苔,上面刻满扭曲的符文,像游动的蛇,在月光下泛着青黑色。月光照在碑上,符文竟隐隐发光,形成个奇异的光圈,将石碑笼罩其中,光圈里有细小的光点飞舞,像萤火虫,却比萤火虫更亮些。
云逍心脏狂跳,几乎要蹦出嗓子眼,这不正是古籍记载的 “聚炁碑” 吗?碑下的基座刻着八卦图案,乾卦位置的石头果然有挪动的痕迹,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他按捺激动,在碑前三丈处盘膝坐下,再次做起吐纳,这次格外专注,连呼吸的节奏都比平时慢了半拍。
四组呼吸做完,他明显感觉到空气中的能量变浓了,像无数细小的光点在飞舞,顺着呼吸往身体里钻。“三息唤炁……” 他默念口诀,集中精神引导气息,舌尖抵着上颚,津液缓缓咽下,滋润着干涩的喉咙。第一息时,光点围绕周身旋转,像形成个漩涡,带着轻微的吸力;第二息时,光点开始渗入皮肤,带来轻微的刺痛感,像被细针扎;第三息刚落,丹田处忽然传来轻微的 “啵” 声,像气泡破了!
那层阻隔的薄膜破了!暖流瞬间涌入丹田,带着酥麻的痒意扩散至四肢百骸,像干涸的土地遇上甘霖,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云逍惊喜地睁开眼,却见石碑上的符文骤然亮起,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眼前一片白茫茫,连思维都仿佛被照亮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丹田炁息初动,聚炁碑却突发异变。刺目的白光中,云逍感觉身体仿佛被托起,无数陌生的画面涌入脑海 —— 奔腾的江河、燃烧的烈火、破土的新芽、飘落的雪花。这究竟是幻觉,还是古籍所言的天人感应?
强光渐弱时,云逍发现自己仍坐在石碑前,只是周身笼罩着层淡淡的光晕,像裹着层薄雾,伸手能穿过光晕,却感觉暖暖的。丹田处暖意融融,那股炁息已能随着意念流转,如臂使指,想让它到指尖,暖意就流到指尖,指尖瞬间变得温热;想让它到心口,暖意就聚在心口,驱散了残留的凉意。
“这便是’三息唤炁’?” 他轻按小腹,能清晰感觉到炁息在经脉中运行,像条小蛇在游走,遇到阻塞处还会轻轻撞击,撞得他有些酸麻。古籍记载不假,禁地果然是打通丹田的关键,地脉之气与吐纳之法相呼应,才能突破那层隔膜,就像钥匙开对了锁。
月光下,石碑符文缓缓流转,似在诉说古老的秘密,符文间的光点顺着气流上下游动,形成一条条光带。云逍忽然明白,前三年的吐纳只是筑基,就像给炉子添柴,积累足够的燃料;而禁地的地脉之气才是火种,唯有两者结合,方能真正唤醒丹田炁息,让炉火熊熊燃烧。
“天人合一,莫非是要与这天地之气相融?” 他试着再次吐纳,这次不再刻意引导,只是顺其自然,让气息随天地节奏起伏。四组深呼吸间,周围的草木清香、泥土气息都仿佛活了过来,随着呼吸进入体内,与丹田炁息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
炁息在丹田盘旋两圈,竟主动冲出体外,与月光交织成网,网眼处有光点闪烁。云逍惊讶地发现,自己能 “看见” 方圆丈内的气流运行,像透明的丝线在飘动,从草木根须处升起,往天空汇聚;能 “听见” 草叶生长的细微声响,沙沙作响,那是细胞分裂的声音;能 “闻” 到地下水源的湿润气息,带着淡淡的甜味,顺着地脉往山顶流动。
“原来如此!” 他心中豁然开朗,像打开了扇尘封的门。古籍说 “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以往他总想着掌控炁息,却不知该像溪流汇入江海般,让自身之气与天地之气自然交融,而非强行控制。就像风吹过竹林,竹子顺势弯曲,而非硬抗,方能保全自身,这便是 “顺势” 的道理。
正沉浸间,远处传来窸窣声,是有人踩断枯枝的声音,还带着金属摩擦的轻响。云逍迅速收敛气息,周身的光晕瞬间消失,像从未出现过,连呼吸都变得微弱,与山林的气息融为一体。只见三个黑衣人出现在空地边缘,为首者脸上带着青铜面具,面具上刻着狰狞的兽纹,獠牙突出,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果然有人捷足先登。” 面具人声音沙哑,像砂纸摩擦木头,手中拂尘轻挥,拂尘丝竟是黑色的,沾着些灰绿色的粉末,“这聚炁碑的炁息波动异常,比往日强了十倍不止,看来是有人引动了丹田炁。小家伙,把你练的法门交出来,饶你不死。”
另两人呈扇形包抄过来,腰间佩刀闪着寒光,刀鞘上镶着铜环,走路时却没发出声响,显然是练家子,脚步轻盈得很。云逍心跳加速,握紧了怀中的古籍,书角硌得胸口生疼,缓缓后退,后背抵住冰冷的石碑,凉意透过衣衫渗进来。
“小兄弟别怕,” 左侧黑衣人笑道,露出泛黄的牙齿,嘴角还沾着些血丝,“把你刚才练的法子写出来,我们保你平安,还能送你金银珠宝,比在这穷山沟里强多了,以后吃香的喝辣的,不用再啃红薯。”
云逍后背抵住石碑,忽然想起村长说的结界异动,这些人定是破坏结界的元凶!他深吸一口气,按照新领悟的吐纳法调整气息,丹田炁息开始急速运转,像烧开的水在沸腾,顺着经脉往四肢涌去,力量瞬间充盈起来。
“敬酒不吃吃罚酒!” 右侧黑衣人拔刀砍来,刀锋带起的劲风刮得脸颊生疼,还带着股血腥味。云逍下意识侧身,竟比平时快了数倍,堪堪避过刀锋,刀锋擦着他的衣袖划过,割破了一道口子,带起的气流都割得皮肤发麻。
“咦?倒是个好苗子,根骨不错。” 面具人眼中闪过诧异,用拂尘指着云逍,“抓住他,活的!这等根骨,正好用来炼’鼎炉’,比那些凡夫俗子强多了。”
云逍趁机冲入竹林,炁息在体内流转,脚步竟变得轻盈如燕,踩在竹叶上都没发出声音,像一片云在飘。他不敢回头,只凭着对气流的感应穿梭在竹影间,能提前感觉到前方的障碍物,连斜伸的竹枝都能避开,身后传来利刃劈砍竹子的脆响,木屑飞溅,带着草木断裂的清香。
慌不择路间,脚下忽然一空,云逍惊呼着滚下斜坡,身体撞在几块石头上,疼得他龇牙咧嘴,丹田炁息都乱了几分,喉咙里涌上股腥甜。待稳住身形,发现自己竟来到处石窟前,洞口刻着 “月华洞” 三字,字迹苍劲有力,笔画间还残留着淡淡的金光,像是用手指刻上去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身后追兵渐近,能听到他们的对话声:“往这边追,他跑不远!这小子身上有炁息,跑哪都能找到!” 云逍咬咬牙钻进石窟,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他摸索着往前走,脚下踢到个硬物,发出 “咚” 的声响,是个铜鼎,鼎身还刻着花纹。
洞内别有洞天,走了约摸十丈,前方忽然亮起微光,越来越亮。中央石台上供奉着尊白玉雕像,真人大小,手持玉简,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白光,将洞内照亮,连石壁上的刻字都看得清。雕像面容慈祥,嘴角带笑,眼神温和,像在注视着他。
云逍刚靠近石台,雕像忽然睁眼,射出两道柔和的白光,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顿觉浑身暖洋洋的,丹田炁息疯狂运转,竟自动按照某种韵律循环起来,刚才打斗时紊乱的气息瞬间平复,喉咙里的腥甜也消了。
“千年等待,终遇传人。” 雕像口吐人言,声音苍老却温和,像慈祥的老者在耳边低语,“孩子,别怕,运转你所学的吐纳之法,让丹田炁息与我这残魂相契,我传你完整心法。”
云逍依言照做,四组深呼吸后,奇迹发生了。石台上的玉简飞入他手中,冰凉的触感传来,沁人心脾,无数文字如活过来般涌入脑海,正是《青云吐纳诀》的完整版,比他手中的残卷多了后半部,连吐纳的时辰、方位、禁忌都写得清清楚楚。
“此诀分三层,” 雕像缓缓道,“第一层炼体,四息养气,固本培元,强筋健骨;第二层炼炁,三息唤丹,通经活络,炁行周天;第三层炼神,一息通天,天人合一,与道同存。你已入第二层,借聚炁碑之力打通丹田,只差最后一步便可成就天人之境,切莫错过今夜月华。”
洞外传来脚步声,面具人阴恻恻的声音响起:“原来藏在这儿,白玉老鬼的传承,今日归我黑风教了!” 脚步声越来越近,带着沉重的压迫感,连洞内的白光都在微微晃动。
雕像周身白光骤盛,将整个石窟照得如同白昼:“速按玉简所示,引月华为媒,天地为证,沟通天地之气!他们是黑风教的妖人,夺传承是为了修炼邪术,采补生灵,不可让他们得逞,否则青山不保!”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云逍不再犹豫,将玉简按在眉心,丹田炁息如潮水般涌出,与洞内白光、洞外月光相连,形成一条银色的丝线,不断加粗。他清晰感觉到自己与这片山林、这轮明月、乃至整个天地都建立了联系,树木的生长、虫兽的呼吸、云朵的飘动,都能感知到,仿佛自己就是这片山林的一部分。
“不好!他要突破了!快阻止他!” 面具人挥掌拍来,掌风带着黑色的雾气,腥臭难闻,像腐烂的尸体。掌风刚到洞口,便被层无形气墙挡住,黑色雾气被气墙反弹回去,面具人闷哼一声,后退数步,面具上的兽纹都黯淡了几分。他惊骇地发现,周围的草木山石都在散发微光,形成个巨大的气场,将石窟笼罩其中,气场内的炁息狂暴而纯净。
云逍悬浮在半空,双目紧闭,周身气流盘旋如漩涡,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在他周围形成个气旋。四深呼吸引天地正气,三息之间丹田炁与天地之气彻底交融,体内的炁息与外界的气息你来我往,像在跳一支古老的舞蹈,和谐而自然。当最后一缕月华汇入体内,他猛地睁眼,眼中仿佛有星辰轮转,闪烁着微光,洞明世事。
“天人合一,原来是这般景象,无我无物,与天地同息。” 他轻声道,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让人心神安宁。周围的气场瞬间爆发,形成冲击波,将三个黑衣人震飞出去,惨叫着滚下山坡,不知生死,他们身上的黑气在气浪中瞬间消散。
白光散去,云逍落在石台上,双脚平稳着地,像从未离开过。雕像已恢复原状,只是眼中多了抹欣慰的笑意,周身的白光渐渐隐去,化为点点星光,融入他的体内。他抚摸着胸口的玉简,只觉身心通透,三年来的沉疴旧疾竟一扫而空,呼吸之间,能感觉到天地之气随着自己的呼吸一同起伏,吐故纳新。
走出月华洞时,天已微亮,东方泛起鱼肚白,天边还挂着残月。山林间薄雾缭绕,像轻纱笼罩,空气清新得很,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湿润的露水气息。他每一步落下,都有细微的炁息与草木呼应,脚下的青草微微弯腰,像是在行礼,路边的野花都朝着他的方向绽放。路过禁地时,聚炁碑上的符文向他微微发亮,闪烁三下后便恢复原状,碑身的青苔都褪去了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回到村中,阿竹正站在老槐树下焦急等待,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手里还攥着块没烤的红薯。见他回来,少女喜极而泣,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你去哪了?全村人找了你一夜!王婶都要去镇上报官了,说你被狼叼走了!”
云逍笑着帮她拭去眼泪,掌心传来的暖意让少女惊讶地睁大眼睛:“你的手好暖!以前你的手总是凉凉的,像冰一样,夏天摸都舒服。” 她忽然注意到他身上的泥土和破口的衣袖,“你受伤了?是不是遇到坏人了?我去叫李郎中!”
村长闻讯赶来,拄着拐杖跑得气喘吁吁,胡子都翘了起来,见云逍安然无恙,松了口气,手捂着胸口直喘气:“后山禁地的坏人被发现了,躺在山脚下动弹不得,浑身是伤,骨头都断了好几根,已经被送官查办。听说是外地来的盗匪,想偷禁地里的宝贝,活该遭报应。” 他打量着云逍,忽然道,“你身上的气息…… 变了,像雨后的青山,清爽又有生气,连走路都不一样了。”
云逍望着初升的朝阳,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金色的光芒穿过薄雾,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轻声道:“我明白了,天人合一不是要凌驾天地,而是要融入天地,顺应自然。就像水滴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草木扎根土地,才能茁壮成长,并非征服,而是共存。” 他低头看向掌心,那里仿佛还残留着月华与草木的气息,温暖而平和。
此后,溪云村多了位奇人。云逍不再是那个病弱少年,他面色红润,步伐稳健,眼神清澈如溪,连背影都透着股挺拔的气质。他时常在山间行走,教村民辨识草药,哪些能治病,哪些有毒,还教他们简单的吐纳法子强身健体;遇有旱灾便在山巅吐纳祈雨,不多时便会乌云密布,降下甘霖,滋润土地,竟次次灵验,村民们都尊称他为 “云先生”。
有人问他吐纳之术的秘诀,他总是笑着说:“四息深呼吸,是让心沉静,去除杂念,让气息绵长;三息唤丹田,是让气归源,找到根本,让能量汇聚;至于天人合一,不过是懂了’顺应’二字,顺应天地规律,顺应自然变化,不强求,不妄为,与万物共生,方能长久。”
那本古籍被他供奉在祠堂,用紫檀木盒小心装着,盒上还刻了新的云纹。只是扉页多了行小字,是他亲手所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所谓合一,是与天地同其心,与万物共其生,而非索取,而是奉献,守一方安宁,护一片生机。” 祠堂里香火不断,村民们路过时,都会对着木盒拜一拜,祈求平安健康,连外村人都慕名来祈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云逍的吐纳修行之路,从懵懂摸索到顿悟真谛,印证了 “天地一气” 的古老智慧,展现了国学中 “顺应自然” 的深刻内涵。四深呼吸养其形,让他摆脱病弱之躯,重塑体魄;三息唤炁培其本,使他打通任督二脉,炁行周天;而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实则是放下执念后的自然相融,是与天地共生的顿悟,是 “无我” 之境的体现。这不仅是修行之道,更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当下,唯有与天地共生,顺应自然节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方能在浮躁世间寻得真正的安宁与力量,这或许就是古老吐纳术留给今人的最珍贵馈赠,是先贤智慧穿越千年的回响,指引着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向。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63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