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大夫。你是不是经常感觉身体很矛盾?明明怕冷手脚冰凉(阳虚),但又容易口干、心烦甚至失眠(阴虚)?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很可能就是中医说的“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补不对路更伤身!
已故的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特别指出,调理阴阳两虚的人,方法很关键,不能乱来。为什么呢?
- 光猛补阴(比如大量用熟地、麦冬等滋阴药): 可能会把本来就虚弱的阳气“压”得更弱,让你更怕冷、更没力气。
- 光猛补阳(比如用大剂量附子、肉桂等温阳药): 虽然能暂时暖起来点,但容易“烧干锅里的水”,把身体里本就不足的阴液耗掉,反而加重口干、心烦、睡不好这些“上火”症状。
李可支招:阴阳两虚调理“三步走”
那该怎么办?李老强调,核心在于恢复阴阳的平衡,而不是单打独斗。他总结的调理思路,可以理解为“三步走”:
第一步:阴阳平补,打好基础。直接针对阴阳两虚的根本,选用既能补阴又能助阳的方子,让阴阳一起慢慢恢复。比如经典方剂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人参、枸杞子),或者地黄饮子(熟地、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等),它们的设计就是兼顾阴阳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二步:调好脾胃,补养有源。李老常说“调气为先,缓补为后”。为啥?因为脾胃是身体的“后勤部”(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吃再多补药也吸收不了,白搭。所以,健脾胃是关键一步。可以用四神汤(茯苓、莲子、芡实、山药)或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类方子,先把脾胃功能调顺了,让身体有“本钱”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自然有助于阴阳恢复。
第三步:固肾防漏,补得进去。如果前面两步都做了,还是感觉“补不进”,吃啥都好像“漏”掉了,那可能是肾气不固了(肾主封藏)。就像水桶破了洞,加再多水也存不住。这时候需要“堵漏”,加强肾的固摄能力。可以考虑桑螵蛸散或五子衍宗丸这类方剂,它们能帮助“固精缩尿”,把补进去的精华守住,“不泄即为补”。
真实案例:张女士的调理之路
45岁的张女士就是典型的阴阳两虚:常年手脚冰凉,特别怕吹空调(阳虚明显),但稍微吃点温补的又立刻口腔溃疡、晚上燥热睡不着(阴虚火旺)。之前自己乱吃补品,要么越补越冷,要么越补越“上火”。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后来遵医嘱,走了这“三步”:
- 先用地黄饮子加减平补阴阳,缓解“冰火”矛盾。
- 同时配合四君子汤打底,健运脾胃。
- 调理一段时间后,发现精力恢复但仍有夜尿多、腰酸(提示肾气不固),适时加入五子衍宗丸加强固肾。这样分阶段调理了三个月左右,张女士怕冷和燥热的情况明显改善,睡眠好了,人也精神不少,感觉“补得进去了”。
总结一下:
阴阳两虚调理,切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李可老中医的智慧在于:先求平衡(平补阴阳),再保后勤(健运脾胃),最后防流失(固摄肾气)。 按这个思路来,才能稳稳当当地把身体调回来。当然,具体用药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55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