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梅雨天,潮湿多雨。
空气能拧出水,地板上冒水珠,
衣服总也晾不干…
更难受的是身体:
头发刚洗就腻成一缕缕;
皮肤粘腻得像糊了层油膜 ;
身体沉甸甸的,走路像拖着沙袋;
这都是湿邪作祟的典型表现。
最近常常来馆里的人都在咨询:
“这个时节,湿气这么重,
饮食上如何祛湿气最快?”
深圳东方本草堂中医馆为您解析梅雨季祛湿之道
推荐5款安全有效的祛湿茶饮,
健脾祛湿不伤正,
下雨天可以多喝 !
一、 湿邪困体,梅雨季的烦扰
入梅以来,连绵的阴雨让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汽。中医认为,这种外感湿邪极易侵袭人体。
您是否也正经历这些困扰?
·头发脸上不清爽: 头发刚洗就油腻打缕,紧贴头皮;脸上仿佛糊了一层油膜,汗液黏腻难以蒸发。
·身体沉重疲乏: 周身困重,尤其关节部位感觉酸沉发僵,走路像拖着沙袋,精力不济。
·脾胃功能减弱: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饭后腹胀。
中医指出:“湿性重浊、粘滞。梅雨季外湿弥漫,若本身脾胃虚弱,无法有效运化水湿,则易形成内外湿邪交织的局面,引发诸多不适。'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祛湿需讲究方法,盲目泻湿反易损伤脾胃阳气。”
二、 祛湿需辨证,健脾是根本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湿分内外,治法不同”——外湿要疏解,内湿需健运。要祛湿,就要弄清楚是内湿还是外湿。
外湿:
主要是环境湿气重所致:黄梅天连绵阴雨、空气湿度大造成体内湿气重。重点在于疏表化湿、宣畅气机,利用芳香、辛散之品将困在肌表的湿邪发散出去。
内湿:
主要是脾虚运化无力所致: 无法有效代谢水湿,导致湿浊内停。脾主运化水湿,是祛除内湿的“发动机”。有内湿的人,若只祛湿不健脾,吃再多补品都如同扬汤止沸,湿气很快又会再生。所以想要改善内湿,不仅要祛湿还需要健脾。
“内湿是根本,外湿是诱因。尤其对于平素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梅雨季祛湿必须兼顾健脾,方能标本兼治,且不损伤人体宝贵的正气。”
一湿生百病,那湿气最怕什么茶呢?什么祛湿茶不伤脾胃,效果也不错呢?
三、 5款祛湿茶饮,温和有效,不伤脾胃
针对梅雨季常见的湿气问题,推荐以下5款茶饮方。它们多选用药食同源之品,性质相对平和,兼顾祛湿与健脾,适合家庭调理:
1.生姜红枣茶
– 温中散寒,驱散表湿
【材料】生姜10克(带皮切片),红枣4-5枚(去核,掰开)
【作用机理】 生姜辛温,能发汗解表、温胃散寒,有效驱散侵袭肌表的外湿;红枣甘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能顾护脾胃之气,防止生姜辛散太过。两者搭配,散寒不伤正。
【适宜人群】体质偏寒,怕冷怕风,受凉或雨天易腹痛腹泻,舌质淡、苔白腻者。建议晨起饮用(饭后半小时为佳),助阳气升发。
2.五指毛桃茯苓茶
– 补气健脾,利湿不燥
【材料】五指毛桃(又称“南芪”)20-30克,茯苓10-15克。
【作用机理】 五指毛桃性味甘平,补气之功类黄芪,却无黄芪之燥热,尤擅健脾补肺、舒筋活络;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阴津。此方补气行气,气行则湿化。
【适宜】气虚体弱、易疲劳乏力,湿气重且伴有轻微气短、肢体困重者(内外湿夹杂)。一周饮用2-3次。
3.陈皮茶
– 理气燥湿,醒脾开胃
【材料】 陈皮(建议选用新会陈皮)5-8克,可搭配少量红茶(3克)或单独冲泡。
【作用机理】 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其核心功效。其芳香之气能醒脾化浊,特别擅长化解脾胃的湿浊阻滞,促进脾胃运化。是岭南地区祛湿食疗的经典之选,性温而不过燥。
【适宜】湿阻中焦明显者,表现为脘腹胀满、嗳气、食欲差、口中粘腻、舌苔白厚或黄厚腻者。饭后饮用助消化。
4.六堡茶
– 祛湿调中,温养脾胃
【材料】广西六堡茶(熟茶)适量。
【作用机理】 六堡茶属黑茶,后发酵工艺使其茶性由寒转温,具有显著的祛湿调中功效。其富含的微生物及有益成分能促进消化、调理肠胃,改善湿浊内停导致的油腻、腹胀感,也有一定辅助代谢作用。
【适宜】痰湿体质(体型偏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或单纯感受外湿导致身体困重、消化不良者。可作为日常祛湿饮品。
5.普洱熟茶
– 温润醇和,暖胃化浊
【材料】普洱熟茶适量。
【作用机理】 普洱熟茶经过充分渥堆发酵,茶性温和醇厚,入脾、胃经。具有温养脾胃、消食解腻、降浊利湿的作用。
【适宜】脾胃虚寒(喜热饮、怕冷食)、消化功能偏弱、或需长期温和调理祛湿的人群。餐后饮用尤佳。
温馨提示:
以上茶饮仅为养生调理参考,具体选用哪种及饮用频次,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当下症状调整。
除了上述茶饮调理,我们东方本草堂中医馆还为您提供「一站式中医祛湿解决方案」—— 馆内配备专业中药房,文中提及的茯苓、陈皮等中药材均可来店抓配,更有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加减,让祛湿茶饮更贴合您的需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381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