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承岐
肩周炎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以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软组织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由于其多在50岁左右及50岁以后发病,故又称“五十肩”“肩凝证”和“漏肩风”,缠绵难愈,治疗相当棘手。
笔者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进修期间,见恩师郑永进先生用一种特殊的取穴方法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独特,很多患者慕名求针。
他给每个患者都是循患侧阳跷脉取穴,得气后让其旋转患侧肩关节,他给患者提插捻转针柄,持续10分钟后休息10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轮回的操作。
他曾在《新中医》杂志发表了“针刺阳跷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初步探讨”的学术论文,详细阐述了针刺阳跷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机理和具体方法。
我看后受其启发,回家后用同样的手法针刺申脉穴治疗此症,疗效确切,对于恐针的病人,可使用押手导引法代替针刺,现将我总结2种方法分享于下。
1、针刺法:取患侧的申脉穴,用1寸毫针进针,得气后让患者旋转患侧肩关节,医者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反复捻转针体,操作10分钟后休息10分钟,然后进行下一轮的操作,如此反复进行3次。
2、押手导引术:该法属于徒手导引术,适合恐针的人群使用,操之得当可以起到不用针也能达到针的效果。
押手导引术操作时与针灸的方法相反,要先做健侧的申脉穴,一边侧的申脉穴,一边让患者旋转患侧的肩关节,时间5分钟左右,有的人押手导引申脉穴时,会产生各种气感,是正常现象,无需害怕,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押手导引患侧的申脉穴。
这种方法也可教给患者回家自我操作,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还能预防复发!
本编按:不会针灸及押手导引术的网友,可制作一个棍针,以棍代针,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个棍针不需要购买,自己就可制作,棍针的制作方法附在文后,请参考。
使用申脉穴的原理是什么呢?
其原理是申脉乃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跷脉的交会穴,针刺申脉穴就有可能治疗阳跷脉循行部位的疾病。而阳跷脉起自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胫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
同时“申”同“伸”,申脉穴主治筋脉拘急,使血脉通畅,筋脉得伸,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在中医《针灸学》教科书中,虽未言明申脉穴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但从阳跷脉的循行路线和申脉穴穴名的含义可知,申脉穴有使肩部血脉畅通、筋脉得伸的作用。
验案撮要
案一:仇某,男,62岁,退休干部。1988年6月13日初诊。
患者右肩部疼痛已有十余日,抬肩、旋转疼痛更甚,右手自觉发凉,余无不适,舌苔脉象无特异表现。
我以布洛芬、吲哚美辛、参桂再造丸等药物治疗5日未见成效,又取肩隅、肩井、少诸、条口配承山等穴位针刺2次,疗效甚微,遂加用申脉穴,针刺手法同上,针刺一次后疼痛减轻。继续针刺4次,肩痛消除,右手复温,又嘱患者自我押手导引术,以防复发。
案二:孙某,男,48岁,农民。
患者于1996年冬季患肩关节周围炎,左肩疼痛难于屈伸,影响劳动,曾多方求治无效,于1997年8月25日求余治疗。
患者左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尔无不适,苔白脉紧。
我取申脉穴针刺治疗,手法同上。治疗2次,疼痛明显减轻,再针3次,疼痛消失,为防复发,嘱患者自我押手导引术,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非常难治的顽固性疾病。
案一患者年老体弱,正气不足,邪滞经络,我以祛风活络止痛之法调治,效果不太明显,加刺申脉穴,循阳跷脉直达肩关节周围,使局部血脉得疏,经脉得伸,故肩关节周围的筋脉拘急得除。
案二患者即用申脉穴循经直达病所,活血通脉,故能应手而效。
本文选摘自《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如何制作棍针?请看下面棍针模型图片,这个棍针模型源于南少林伤科,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南少林棍针,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暗藏机巧,它集拨、压、点、刮、推、撬等12种手法于一身,因此它即可拨、压、点,又能刮、推、撬,而且还有一些针灸效果,如果把2种棍针结合使用,还能巧妙的起到复位的作用,例如小关节错位,把2种南少林棍针结合使用,轻轻一撬,通过一种独特的杠杆力就自动复位了。什么是南少林棍针的尾部呢?南少林棍针的上面为头部,下面为尾部,带把的就是尾部。也许有网友会问:用棍针的尾部轻轻按压,力度太轻,会不会无法透达穴位?不会的。因为用棍针的尾部按压时,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杠杆力,只要一个小小的力,就能产生一个较大的力度。有网友问,用棍针按摩时会不会损伤皮肤肌肉什么的? 只要使用好,是不会产生的,因为棍针不论头部或尾部都有一定的弧度,另外使用棍针前,可以先抹上一些常见的按摩油即可,这样更不会伤到皮肤肌肉了。没有具体尺寸要求,因为有的人手大,有的人手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作,怎么顺手,就就怎么制作!下面是我们使用的棍针与常用圆珠笔大小对比图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棍针。不需购买,自己就可制作,在你当地找一个木工,基本上半小时内就可制作好,最好自己手工制作,自己的制作的,用起来也会更顺手,我们的南少林棍针,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制作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95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