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辨二一: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白术附子汤方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有伤寒,又有风湿,身体痛,不能动一下,动就痛;不呕,病不在少阳;不渴,不在阳明;在太阳,脉浮虚涩,大便坚,小便自利。用桂枝附子汤(桂枝汤中白芍换成炮附子)。
桂枝附子汤
(1)用的非常多。可用于西医病名:肌纤维痛症,肌肉痛,痛到不能动,晚上睡觉转身就痛醒,影响睡眠。(1)桂枝、炮附子、炙甘草、生姜、红枣。(2)身体烦疼,在太阳,桂枝去风,炮附子去寒。因为湿几乎都是寒湿(少湿热),不渴代表里寒。(3)脉虚而涩:涩为寒证。(4)桂枝汤中白芍去掉,白芍味酸,收敛。(5)桂枝:解肌,病在肌肉,去风。(芍药甘草汤,用于腿无力,静脉血管堵,专治下焦,白芍、炙甘草两味药)(6)若留白芍加炮附子,变为另一处方桂枝汤加炮附子,用于伤寒等太阳表症发汗剂量太重,收敛毛孔,桂枝汤生津,炮附子收表,毛孔缩、汗止。(7)桂枝去风:风即痛游走不定。针灸用于痛无固定点的穴位:开四关——合谷、太冲。(8)炮附子去寒,桂枝去风,即风寒都有,风寒并在。一般起因为:体力工作者,汗出很多,当时又在下雨或比较冷,汗未透发,或现代汗出进入空调房间(超市、便利店),即大汗出而受表寒,未透发,全身痛。(9)桂枝与炮附子并用,病邪一定是在肌肉。四物汤:当归、芍药、川穹、熟地,2:3:3:2。
温病派的方子。(1)白芍酸收,攻血,让脚部血回流到心脏,止腹痛。攻坚而非滋补。(2)当归补血,有油脂,增加肠胃蠕动,增肠胃津液,色黄,辛香。(3)熟地:黑色,入血,补血。(4)川穹:如血管状,让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活血化瘀,排淤血。大便坚:并非真的便秘,而是大便稍微不利,还是会有大便,只是困难一点。原因是中焦湿太盛,压迫大小肠。湿在肌肉,产生的痛,用桂枝附子汤。湿在中焦,引起大便不利,用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汤(1)白术的剂量大于炮附子,白术5钱,炮附子3钱。(2)白术把湿收敛起来,去中焦之湿。(3)炮附子热性,阳药全身游走,会微微出汗。(4)去湿时很容易伤到津液,加炙甘草、生姜、红枣,让肠胃津液回来,不至便秘。(5)炙甘草2钱,生姜2-3片,红枣10个。(6)可3碗水煮成1碗药,一次喝完。也可大剂量,9碗煮3碗,一天3次服完。(7)服后其人冒状,即有点头昏,为中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90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