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张仲景经方治眼病: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青光眼都可用这个方!
2025
04-05

张仲景经方治眼病: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青光眼都可用这个方!

在中医的浩瀚宝库中,蕴藏着无数珍贵的古方,其中炙甘草汤便是一剂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良方。这一古老的中药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由医圣张仲景所创立,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子,临床上不论是功能性的或是器质性的均可用之。仲景先生用“炙甘草汤”来命名,就是借此明确的告诉我们,炙甘草汤可不是单单用来补心的津液(心阴)的,它是能补全身脏腑的津液亏虚的。在中医眼科临床上,运用炙甘草汤辨证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脉络膜萎缩、碱烧伤后眼压过低、干眼、虹膜部分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黄斑变性等眼病,如果对症,疗效确切。

病例1徐某,男,46岁,得病月余,视物模糊,如纱遮睛,且视直如曲,视大为小,此名视惑。注:视惑指视物颠倒、紊乱、变异的表现。看舌苔:舌淡中绛,脉来沉细而迟。辨证:病由心阴不足,阳气衰微,营卫俱虚,神光失序乱散。治宜:阴阳双补,佐固涩以欲浮散之气。处方:炙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复诊:目视已见好转,眼前黑影减少,延用上方,炙甘草汤以玉桂易桂枝。2次复诊:目视恢复正常,眼前黑影消失,视物亦正,舌绛亦化。但是脉象仍然不足,继续使用原方。由此可见,炙甘草汤治因虚劳引起的各种眼病,如青盲(视神经萎缩)、内障、视惑(指眼内外无明显征象,但患者感觉视物紊乱、失却本来面目)、瞳神干缺(指瞳神紧小缺曲不圆)、翳陷(指黑睛生灰白色或黄白色翳障,表面凹陷,边缘混浊,基地高低不平)以及目妄见、云雾移晴、神气枯瘁等眼病,而且效果很好。

炙甘草汤(《伤寒论》):甘草12g(炙),大枣6枚(擘),阿胶5g,生姜6片(切),人参3g(或党参15g),生地黄30g,桂枝10g(去皮),麦门冬10g(去心),麻仁10g。【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原方主治】气虚血弱,脉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等证。【眼科临床应用】(1)用于气血两虚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开角型青光眼等病。(2)用于心气不足,脉道瘀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慌心悸,心律不齐,或束枝传导阻滞,血压偏低,脉象细弱等症。亦可用于该型的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方解】炙甘草汤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代表方剂,能够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养血滋阴。桂枝、生姜、酒行阳气,通经脉。本方用于气血不足,目失供养的眼病,其功效与归脾汤略同,但本方健脾益气的作用逊于归脾汤,而养血滋阴的作用则胜于归脾汤。炙甘草汤同时具有通阳复脉的功效,治疗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眼底出血,与归脾汤治疗脾不统血者不同。一者主以鼓动心气,一者主以固摄脾气。但两方的特点皆是血证见血不专以治血,而重在治疗无形之气,此是利用气血关系治疗血证之方法,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炙甘草汤在眼科临床上还有病例:第1例,溢泪症的患者仅服5付中药溢泪症即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第2例白塞氏综合征的患者间断治疗2年,视力由治疗初的0.8恢复至1.0,病情稳定2年,后因劳累复发;第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治疗70天,眼底出血及渗出完全吸收,视力由0.5恢复至1.0,随访1年病情稳定。

温馨提示:炙甘草汤治眼疾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的,虽然可以治多种眼病,但一定要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使用,切不可盲目使用。如果你有需要的话,可以和我说一说你的情况,我来帮你辨证分析。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