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基本方:
山萸肉15克,五味子15克,鸡内金10克,知母15克,花粉10克,淮山15克,薏米15克,葛根15克,仙鹤草15克,车前子10克。
药方化裁: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气短食少,形销体瘦,舌苔薄白者,一般为阳气虚弱,加人参6~10克,或北芪10~15克。如有不耐受者,可酌加党参、或西洋参、孩儿参。
如有心悸、心慌,头晕、口渴可加天冬、麦冬、丹参各15克、天麻10克。
如有周身软弱无力,食少言短,可加女贞子,枸杞各10克。
枸杞可单服,每日取枸杞10~30粒左右生嚼,也可与人参、西洋参同煎。看个人耐受度,耐受者可多服。
阴虚血虚者,加服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糖尿病为慢性病,需长期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本方病急时每日一剂,病情缓和可两日一剂,即头煎取两碗,复煎取两碗,混和后分两日服。
看看这个方子可以用吗?出自哪里。
DsK分析1
这个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属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下的经验方,具有以下特点和分析:
### 一、方剂组成分析
1. **核心用药**(消渴基础方)
– **滋阴固肾**:山萸肉、五味子(固肾涩精)
– **清热生津**:知母、花粉(对应上消肺热)
– **健脾利湿**:淮山、薏米、鸡内金(对应中消脾虚)
– **升清降浊**:葛根(生津止渴)、仙鹤草(民间降糖验药)、车前子(利水渗湿)
2. **配伍特点**
– 融合了《金匮要略》肾气丸固肾思想与《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山药、黄芪、知母等)的滋阴升清法
– 仙鹤草(民间称”脱力草”)现代研究显示具有调节血糖作用
### 二、辨证化裁要点
1. **阳气虚弱证**(加参芪类)
– 人参/北芪:符合李东垣”补中益气”思想
– 备选参类体现因人制宜原则
2. **阴虚燥热证**(加二冬、丹参)
– 天冬麦冬:取法《温病条辨》增液汤
– 丹参:针对”消渴必瘀”的现代认识
3. **肝肾阴虚证**(加女贞子、枸杞)
– 体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滋阴学说
### 三、使用注意要点
1. **应用原则**
– 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如舌脉诊)
– 适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气阴两虚证
– 禁用于酮症酸中毒等急症
2. **现代药理参考**
– 葛根素、知母皂苷等成分具有辅助降糖作用
– 仙鹤草含鹤草酚等可能影响糖代谢
3. **使用建议**
– 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7-10mmol/L区间使用
– 需配合饮食控制(建议参照GL食谱)
–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特别是长期服用者)
### 四、方剂来源考据
该方融合了:
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架构
2. 施今墨糖尿病治疗经验(黄芪山药对药)
3. 现代民间糖尿病验方(仙鹤草应用)
4. 《景岳全书》固阴思想
### 五、改进建议
1. 可考虑加入黄连(小剂量3-6g)增强降糖效力
2. 血糖波动大者可配伍桑叶、翻白草
3. 建议明确煎煮法:葛根、山萸肉需先煎
注:具体应用需经执业中医师四诊合参,不可自行套用。西药降糖方案调整需内分泌科医师指导。
DSK分折2
这个中医方剂是针对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案,结合了多种中药材,旨在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以下是方剂的详细解析和化裁建议:
### 基本方剂:
– **山萸肉**:补肾固精,滋阴养血。
– **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 **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积止泻。
–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花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 **淮山**:健脾益肺,补肾固精。
– **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 **仙鹤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车前子**:清热利尿,明目祛痰。
### 化裁建议:
1. **阳气虚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气短食少、形销体瘦、舌苔薄白):
– 加 **人参** 6~10克,或 **北芪** 10~15克。
– 如不耐受人参,可改用 **党参**、**西洋参** 或 **孩儿参**。
2. **心悸、心慌、头晕、口渴**:
– 加 **天冬**、**麦冬**、**丹参** 各15克,**天麻** 10克。
3. **周身软弱无力、食少言短**:
– 加 **女贞子**、**枸杞** 各10克。
– **枸杞** 可单服,每日10~30粒生嚼,或与人参、西洋参同煎。
4. **阴虚血虚**:
– 加服 **知柏地黄丸** 或 **六味地黄丸**。
### 服用方法:
– **急性期**:每日一剂。
– **缓解期**:两日一剂,头煎取两碗,复煎取两碗,混合后分两日服用。
### 注意事项:
– 糖尿病为慢性病,需长期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 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结合现代医学治疗,避免单纯依赖中药。
– 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体质和病情调整药方。
这个方剂结合了滋阴、清热、健脾、补肾等多种功效,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调理。
Kimⅰ分析
这个中药方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针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的辨证论治方剂,整体上符合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思路。以下是对这个方剂的详细分析和建议:
方剂分析
基础方组成
· 山萸肉(山茱萸)15克:补益肝肾,涩精止汗。
· 五味子15克: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 鸡内金10克:健胃消食,涩精止遗。
· 知母15克: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花粉(天花粉)10克: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 淮山(山药)15克:补脾益肺,养胃生津,补肾涩精。
· 薏米(薏苡仁)15克: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 葛根15克: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 仙鹤草15克: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 车前子10克: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分析:
基础方主要以滋阴润燥、健脾益气、利湿清热为主,适合糖尿病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的常见证型。方中多味药物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肾的作用,符合中医对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本认识。
加减化裁
1. 阳气虚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气短食少、形销体瘦、舌苔薄白)
· 加人参6~10克,或北芪(黄芪)10~15克:补气固表,增强阳气。
· 不耐受者可加党参、西洋参、孩儿参:补气而不燥,适合气虚体质。
2. 心悸、心慌、头晕、口渴
· 加天冬、麦冬、丹参各15克,天麻10克:养阴生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平肝息风。
3. 周身软弱无力、食少言短
· 加女贞子、枸杞各10克: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4. 阴虚血虚
· 加服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适合肾阴虚证型。
5. 枸杞单服
· 每日10~30粒生嚼,或与人参、西洋参同煎:根据个人耐受度调整。
方剂的合理性
1. 整体思路:
方剂整体符合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兼顾了阴虚、气虚、阳虚等多种常见证型,通过加减化裁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
2. 药物搭配:
方中多味药物具有调节脾胃、补益肝肾、清热利湿的作用,符合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病理特点。
3. 长期服用:
方剂强调糖尿病为慢性病,需长期调理,符合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思路。同时,建议在病情缓和时减少服药频率,避免过度用药。
建议与注意事项
1. 专业指导:
虽然这个方剂在理论上合理,但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和剂量。
2. 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中药调理的同时,仍需结合现代医学的血糖监测,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3. 饮食与生活方式: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综合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
4. 药物耐受性:
部分药物(如人参、黄芪)可能不适合所有患者,需根据个人耐受性调整。如有不适应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总结
这个方剂在中医理论中是合理的,适合糖尿病患者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调理。然而,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监测手段,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豆包分析
该中医方剂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方剂分析
– 基本方:山萸肉滋补肝肾、涩精固脱;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花粉即天花粉,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淮山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薏米健脾渗湿;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整体有滋阴清热、健脾利湿、益气生津等功效,对糖尿病气阴两虚兼湿等证型可能有一定作用。
– 药方化裁:针对阳气虚弱加人参、北芪等补气助阳;心悸、心慌等加天冬、麦冬、丹参、天麻等滋阴养心、活血安神;周身软弱无力等加女贞子、枸杞等滋补肝肾。阴虚血虚加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增强滋阴养血之力。
出处
目前并无公开资料明确显示该方剂出自哪位医家或哪部医学典籍,可能是民间经验方或某些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方剂。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糖尿病在中医范畴属于“消渴”等病,不同证型用药不同。使用该方剂前,需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进行辨证,判断是否适合使用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和剂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800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