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在太虚之中,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内在规律(理);太极存在于太虚之中,规律蕴含在气的运行变化里。随着气的运动与静止,产生了阴阳的分别,阴阳的分化进而形成了天地。在天地尚未形成之时,气孕育化生了天地的形质;天地形成之后,气又寄寓在天地的形质之中。从形质去探究气的变化,这就是阴阳;依据气的运行去体悟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太极。
“太”,意思是达到极其宏大的程度;“虚”,指的是空虚没有实体。在极其广大、虚空,没有声音和气味的状态之中,蕴含着极其宏大、至极的规律与气。规律与气尚未分化,处于混沌状态的,就是太虚。把太虚称作无极,这是就太虚中流行之气的主宰规律而言的;把太虚称作太极,这是就太虚主宰规律中流行的气而言的。所以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这也是从极其虚无的状态去推究极其实有的存在。因为在极其虚无之中,没有什么不是规律的体现;在极其实有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气的运行。不通过极其虚无的规律去推究极其实有的气,怎么能知道气的存在呢?不通过极其实有的气去推究极其虚无的规律,又怎么能知道规律的存在呢?由此可知,规律与气,从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来说是两种事物,从它们相互融合的角度来说又是一个整体。有这样的规律就有这样的气,有这样的气就有这样的规律,名称虽然有两个,实际上却是一个整体,原本不存在有无、一二、先后的区别。随着气的动静变化产生阴阳,意思是太极随着气运动的契机而产生阳,随着气静止的契机而产生阴,这就是周敦颐所说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然而不说“无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而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因为无极专门侧重于主宰规律,而规律是没有动静之分的;太极则兼顾气的运行,气是有动静变化的。阴阳的分化形成天地,是说阴阳不断地运行变化,相互滋生不止,阳气清轻的部分积聚成为天,阴气重浊的部分积聚成为地。所以周敦颐说:“阴阳分明,两仪(天地)就确立了”。在天地尚未形成时气孕育化生形质,是说在天地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只有太虚之中的一气,化生出天地的形质;天地形成之后形质中寄寓着气,是说天地已经形成,而太虚之气就已经寄寓在天地的形质之中了。因此,天依靠它来资助万物的起始,地依靠它来资助万物的生长。从形质去探究气称为阴阳,阴阳就是规律中运行变化的气;依据气去体悟规律称为太极,太极就是气运行中主宰的规律。所以周敦颐说:“阴阳就是太极”,这是就气的极致状态而言;“太极本于无极”,这是就理的极致状态而言。
吴澄说:太极本身没有动静之分,动静是气运动变化的契机,所以太极专门侧重于从规律的角度来说。朱熹说:太极有动静变化,这是天命的运行,所以太极兼顾从气的角度来说。又说:太虚,是本然的奇妙状态。动静,是所凭借的契机。本然的奇妙状态就是太极,指的是本然主宰着动与静的奇妙规律;所凭借的契机就是动静,指的是天命运行,凭借着动与静的契机的气。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53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