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礼敬历代医祖
『Doctor刘朴霖』 第 167 期
耆婆神针,又名岐伯内针、大准提相应坛城取穴针法、大相应取穴法,是一种基于“万物皆药,无处不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天人相应,阴阳调和”“道无所不在”之传统养生理念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极道诀》云:“物物各具一太极。”相应思想与天人合一理论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在传统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耆婆神针取穴法的主要特点和原则包括:1. 整体与局部的相应:耆婆神针取穴法主张人体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映射,即局部反映全身的信息。因此,在特定区域(如手、臂)可以找到对应全身各器官和系统的穴位或反射区。《黄帝阴符经》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宇宙全息论,也认为宇宙是一个各个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体,其基本原理是:任何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一思想贯穿整个中医学体系,借助天地自然规律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这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创见。《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有日月星辰的周期变化,地有江河湖海的水文联通,那么人体也有经络系统沟通上下内外,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易学家邵康节先生说:“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2. 局部穴位分布规律:孙思邈先生引用耆婆尊者思想曰:“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故“人身无一处而非穴道”,在耆婆神针取穴法中,局部穴位分布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手掌内部(阴面)的穴位分布与面部相对应,手背(阳面)与后脑相对应;前臂内侧(阴面)与内脏器官相对应,前臂外侧(阳面)与背部位置相对应;手指则与四肢部位相对应。经络学说的科学内涵,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在当今科学体系的价值转化需要严谨的分解、验证和总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3. 广泛的治疗范围:耆婆神针取穴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调理,通过刺激局部的全息反应点,能够疏导病气,《灵枢·九针十二原》:“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的神经解剖学机制》一文对针灸学基础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研究证实PROKR2-Cre神经纤维在躯体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差异性分布是电针特定强度刺激足三里激活“迷走-肾上腺轴”产生抗炎效应的关键,揭示了选穴部位、层次、强度、干预时机对针刺治疗作用的影响。依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实际,精准选穴并施加精准的刺激手法和强度,这就是治疗之要。“神”即人体本自具足的自愈能力。针刺通过体表刺激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信号,逆向作用于“神”即“调神”,使之强化人体自适应系统,发挥免疫调节、抗炎、抗感染、强心等效应,以调整相应器官功能和全身生理平衡,激发人体本自具足的自愈能力,促进自我修复。可能是针刺治疗疾病、恢复生物体稳态的根本机制。4. 灵活的取穴方式:耆婆神针取穴法并不完全依赖传统的经络系统,而是根据“万物皆药,无处不穴,一针多效”理论,在身体各部位探寻有效的治疗穴位。《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及其“万物类象”理论。《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取穴方法更显灵活与个性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宜的穴位,甚至可以运用“量子纠缠”理论,在亲属或特定物件上找寻治疗之点,突破空间限制施针治疗。经络系统基于解剖,高于解剖,形神合一,是结构与功能的相互成就。针灸起效的关键因素:选穴组方的准确性;操作者的手法;时间空间的配合;操作者的心力、愿力是否强大。《灵枢·邪客》:“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5. 多样的刺激手段:耆婆神针取穴法不仅涵盖传统的针刺手法,还可以结合按摩、刮痧、艾灸、激光、音频脉冲、EMS微电流、音乐疗法等多种刺激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针灸起效时间因人而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立竿见影也有循序渐进。《灵枢·行针》:“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针刺得气:医者:沉、紧、涩、动;患者:酸、麻、胀、重。通常情况下,得气感出现的快慢、轻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与疗效的快慢、预后的好坏有密切关系。艾灸得气:医者:沉紧感、下拉感、下吸感;患者:热传感、虫蚁爬行感、流水感等。6. 安全性和便捷性:由于耆婆神针取穴法主要操作于手部和前臂等非关键部位,所以较为安全。同时,这种方法也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应用,无需深厚的解剖知识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耆婆神针取穴法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一定应用和验证。然而,如同所有医疗方法一样,“能治百病,不能治百人”,其效果会因人而异,且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师或经过针灸培训合格的人员执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并符合现行医疗法规要求。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615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