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俗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所致。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动膈是其主要病机。
笔者2023年1月8日治疗一呃逆患者,胡某,男,72岁,因感冒后呃逆不止,起病至来诊已经有10余天,曾在当地医院行胸腹部CT提示肝脏有一个囊肿,别无他病。因呃逆至今10余日未正常进食,仅能饮汤水,每因呃逆频频,食下汤水即有吐出现象,患者十分痛苦,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有些悲观,不愿住院治疗,遂求笔者诊治。
初到患者家中,观察患者精神倦怠,呃逆连声,声短而频,表情痛苦,一句话未讲完呃逆声便作。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无力。因患者呃逆连声、叙述困难,家人代诉:“口水很多,吐清稀痰水,因打嗝严重,胸口都扯痛了。”
观患者脉证后,脉诊合参,辨证分析为胃虚痰湿内阻,因而想到《伤寒论》原文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正是治疗胃虚痰湿内阻的方剂,与现在这个患者的脉证相符,遂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5g,代赭石30g,法半夏12g,杏仁15g,甘草6g,竹茹15g,生姜15g,大枣15g,党参18g。因是在患者家中,顷刻之间汤药难备,遂吩咐家属用生姜30g左右,立即煎汤,辅以白糖水,趁热少少与之。农村家中做饭菜常用生姜,家家皆有,生姜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本病辨证为胃虚痰湿内阻,用生姜正可温中化痰止呕。同时针刺内关、丰隆、足三里,公孙、太冲,均用双侧,内关配公孙宽胸理气,丰隆配足三里健脾化痰,太冲平肝降逆,施以平补平泻法。同时嘱患者家属到就近村卫生室取药,煎如仲景法,汤成少少与患者饮之,1个小时,患者呃逆遂止,安然入睡到下半夜四五点钟,醒后呃逆再作,并且吐出清稀痰涎甚多。
第二日再看患者,呃逆连声不断,声短而频频,常不能自制,自诉虽然打嗝频繁,但是感觉比起昨天要好一些了,笔者问患者大小便如何,患者断续回答:“因为打嗝10多天来进食少,大便已经几日没有解了,小便尚通畅”。诊其脉弱无力,伸舌痰涎欲滴,苔黄腻,脉证合参辨证为肝胃虚寒、痰湿内阻以及胃虚有热,想到《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吴茱萸汤用来治疗肝胃虚寒,而橘皮竹茹汤可治疗胃虚有热,旋覆代赭汤治疗胃虚痰湿内阻,以上三方合用加减正好治疗本病的肝胃虚寒、痰湿内阻以及胃虚有热。处方:吴茱萸12g,党参30g,大枣30g,生姜15g,陈皮15g,竹茹15g,代赭石30g,旋覆花15g,茯苓15g,瓜蒌皮15g,瓜蒌子15g,黄连3g,干姜6g,当归15g,枳实12g,石菖蒲10g、藿香15g、佩兰15g另包后下煎10分钟。同时针刺内关、丰隆、足三里,公孙、太冲,均用双侧,施以平补平泻法。
第三日,患者打来电话,高兴地说服药后呃逆至今再未发作,已经能正常进食,请笔者再次开方以调理善后。遂再次到家看患者舌脉,先前的伸舌痰涎欲滴、苔黄腻竟全然消失不见,脉弱,舌质淡红,苔薄。
患者生病之后半月余,饮食甚少,呃逆虽然止,然脾胃气阴已伤,虽有肝胃虚寒,但不忘同时予以益气养阴,以期患者病情早日康复。遂处以吴茱萸汤合四君子汤加味温肝和胃降逆、益气养阴: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15g,生姜12g,黄芪18g,白术15,茯苓15g,当归15g,麦冬15g,生地18g,五味子10g,黄连3g,瓜蒌15g。
隔几日后随访患者家属,患者病情告愈。事后常思,仲景之法甚妙,针灸治疗甚妙。(胡天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桐乐村第一卫生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415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