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生血起废汤
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
组成:玉竹2两60g,熟地1两30g,山茱萸4钱12g,当归1两30g,茯苓5钱15g,白芥子5钱15g。
用法:将以上药一起水煎,去药渣,温服,每日2次。
功效:滋阴养血,化痰通络。
主治:血虚不能养筋,痰阻于络,左手半边不仁,语言蹇涩,口角流涎。
本方重用玉竹,是因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当代药理研究显示玉竹还能治疗小儿麻痹症,《中药大辞典》中收录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以黄芪、白术、玉竹等水煎服,治疗小儿麻痹症34例,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2例。熟地和当归为中医常用补血药,中医认为熟地“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对血虚不足,同时又有血瘀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山茱萸能治肝肾两亏所致的阴血虚少、头晕耳鸣、咽干潮热等,也属于滋阴养血之品。茯苓健脾利湿,白芥子豁痰利气、散结通络,二者合用,有利湿化痰通络作用,中医认为半身不遂多由痰阻于络所致,故应采用利湿豁痰通络之品。如此组方,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对既有阴血亏虚,又有痰阻于络的半身不遂、语言蹇涩(语言障碍)、口角流涎的中风后遗症理应有一定的疗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093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