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临床经验方
原创 赵玲 悦读中医 2024年09月10日 11:30 北京
天气渐凉,人们的身体也逐渐感受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凉风习习,不仅带来了清爽,也给我们的胃肠带来了考验。在这样的季节里,胃肠病的患者往往会感到症状加重。他们可能会经历胃脘隐痛或胀痛,食欲不振,甚至在进食后症状加剧。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还可能预示着胃肠功能的紊乱。
中医认为,胃肠道的健康与人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胃肠病的治疗和调理,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的各个方面。让我们跟随赵玲老师学习他的临床经验自拟方“益胃调肠汤”。
“益胃调肠汤”
炒白芍20g,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5g,煨葛根10g,煨广木香10g,薏苡仁15g,炒麦芽10g,炙甘草10g,防风8g,黄芩8g,黄连5g,桂枝6g,生姜6片(20~3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
胃脘隐痛或胀痛,甚至胃痛和腹痛同时出现,不思饮食,食则更甚,或不食亦痛,时而嗳气,或泛酸,按揉略减,形体渐瘦,面色微黄,疲倦乏力,大便有时秘结或正常,脉沉弦细,或濡弦,舌苔略厚腻或微黄腻。
体会
人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胃肠,胃肠道的健康与我们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胃肠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究其原因大多与精神、情志以及饮食不节、不洁密切相关。
由于胃肠病容易复发,且易迁延日久,从而导致脾胃虚弱,引起虚实夹杂的病证,难以治愈和调理。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亲身感受,拟定的“益胃调肠汤”,效果较佳,尤其是反复发作,虚实夹杂的病证,即西医学所说的“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减慢的病症”。
胃、肠功能是密不可分的,久病既可影响胃及肠道受纳、腐熟、运化、吸收的功能,同时又会出现胃肠道功能异常,故在治疗和调理时要同时进行。
重用生姜,因其性温、味辛,首入脾胃经,有温中补虚、增加食欲、温通阳气、祛风散寒、解毒杀菌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生姜含有姜辣素,被人体吸收可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并可刺激口腔和胃黏膜,加速消化液分泌。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而且不论外寒内侵还是阳气不足,均可运用。
木香和葛根要用煨制。木香和葛根其性寒凉,木香偏燥,故以煨制使其性缓和,用其升举、运行脾阳之气,和中止疼,调理胃肠道功能。
煎药后的药渣可趁热敷在脐周,辅助治疗,效果更佳,可上午、下午反复用两次(注意别烫伤)。
如大便不爽,或口干腹坠胀者,葛根可加至20g;湿热不明显可减少黄芩、黄连的用量;胃脘痛减可减少白芍用量。亦可随症加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085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