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是一种兼有针灸针和外科手术刀作用的特殊治疗器具,它由直径为1毫米的针身和位于尖端的宽度为0.8毫米的刀刃组成。针刀治疗(Needle Knife Therapy)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针刀疗法听证、鉴定会”,全国2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9位专家委员会评议后认为,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基本成熟,建议组织推广;针刀疗法在针刀刀具、微创闭合性手术方法、动态平衡失调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和力平衡失调导致骨质增生理论方面具有创新性。小针刀疗法的特点是可以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组织剥离,通过松解和切除软组织的粘连、疤痕、结节、卡压等,解除病变局部血管神经的压迫和牵拉、调整关节功能紊乱、使病变局部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小针刀适应症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因此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治疗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作用机制:1. “针”与“刀”合一,通过激发经气、疏通气血,达到止痛作用。2. 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3. 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4. 操作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可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物质,发挥止痛作用 [1] 。 适应症:在针刀医学的奠基著作《针刀医学原理》中,论述了211种疾病的针刀治疗方法,病种除慢性软组织损伤外,还涉及部分内科疾病、外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皮科疾病等。目前,比较公认的、针刀治疗最有优势、疗效最有把握的病种仍然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其中尤其以足跟痛、网球肘、学生肘、腱鞘炎及腱鞘囊肿、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枕神经痛(表现为偏头痛)等疾病疗效最为突出,对部分颈椎病、腰椎疾病等也一定的疗效。1. 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 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骨质增生、腰锥管狭窄。3. 软组织损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部分急性软组织损伤 [3] 。4. 滑囊炎、急慢性腱鞘炎和腱鞘囊肿、肌筋膜疼痛综合征。5. 骨关节病:骨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膝骨关节炎、跟痛症 [4] 、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6. 神经痛: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常见问题&解答:
- 有人不理解,自己也不做重体力劳动,怎么莫名就会出现软组织的粘连和疼痛呢?
其实日常缺少体育锻炼的人,躯体肌肉力线并不稳定,不平衡的运动就可能导致潜在损伤。在损伤初期,可能仅有肌腱内部的轻度撕裂和局部轻微出血、渗出、水肿,经过治疗(理疗、针灸等)或自我修复,急性损伤期结束,局部可能形成结疤、粘连、挛缩等病理变化,即可能导致该处的神经被挤压牵拉,从而引起疼痛。
- 针刀是在到达病变所在位置时才开始发挥刀的作用,进行切开、分离等操作,这些操作是否全凭医生的感觉?是否安全呢?
针刀治疗的正规名称是“针刀闭合性手术”,但它和腹腔镜等闭合性手术是不同的概念。针刀治疗只在体表进行,禁止进入腹腔、胸腔、颅腔等部位,而且针刀治疗多数是在肌肉或韧带与骨的连接处进行治疗,这些部位通常并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而且有骨性标志做为参照,是相对安全的。因手术在盲视下进行,确实需要医生精通解剖学知识,熟练掌握针刀医学的各种手术入路方法。不过只要做到了解相关部位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的分布、走向,就可以做到避免“伤及无辜”。针刀治疗确实很大程度上要靠术者的手下感觉,一般是首先将针刀进入到病变部位,探索进针,待针刀触及骨面,确保安全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如切割、松解、分离等)。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熟练掌握解剖结构的基础之上,医生在临床治疗中还可以辅助肌骨超声、体感诱发电位等设备辅助精准诊断,治疗靶点更加明确,安全性更高。
- 针刀对机体具有针灸针那样的刺激作用,与针灸针有什么样的区别?优势与劣势分别在哪?
针刀与针灸针的区别有两方面,首先,针刀比针灸针要粗的多(针刀的直径为1毫米,而常用针灸针的直径一般为0.16~0.30毫米);其次,针刀的尖端是刀刃,而针灸针的尖端是圆锥型的“尖”。针刀与针灸在临床上各有优势,各有不同的适应症,是不能互相代替的:针灸治疗是一种“刺激”,适合用于治疗功能失调性疾病(机体结构未遭到破坏),例如耳鸣耳聋、失眠症、抑郁症、减肥、更年期综合征等。对于器质性病变,针灸治疗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而针刀具有“刀”的作用,它除了同样具有“刺激”的作用外,还能够把一些结疤、粘连、挛缩(病变性质上可视为属于器质性病变)等病变组织切割、松解,而这是针灸治疗做不到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078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