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咳嗽辨证录
2024
09-04

咳嗽辨证录

一、咳嗽产生机理

“肺为娇脏,而主清肃,—物不容,畏寒畏热,火刑金灼则咳,水冷金寒亦咳。故咳嗽必归于肺者,以肺主气而声从出也。但有肺自受病,与由他脏受病,而传及于肺者之不同耳。”(《姚国美医学讲义》)

所谓“气动则有声”,咳声是气(主要是肺气)的突然发动,欲祛邪外出,以恢复清肃,自下而上,历经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冲击声门,从口而出,并与胸腔、喉腔发生共鸣而发出声音,随后或咯吐出痰沫等物。

二、辨证流程(问诊为例,兼有闻、望诊)

(一)复核主症

1、先问真的吗?——确定患者描述与临床定义相同

2、区别咳、嗽、干咳、清嗓子(非咳嗽)

咳:有声无痰,非无痰,痰不易出,声先痰后;

嗽:有痰无声,非无声,痰随嗽出,声不甚响;

干咳:有声无痰,重咳几下,无痰或痰极少;

清嗓子:自觉咽喉有痰,主动频频清嗓,而非难以克制的咳嗽;

临床上常将无痰的咳称为“咳呛”,或“干咳”;有痰而有声的统称“咳嗽”。

(二)问清主症

问清主症的特征前,首先了解咳嗽发病经过与病情变化,即确定其初始病因以及治疗与病情变化的过程,然后围绕主症进行询问鉴别,需记录其过程的前、中、后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及诱因,主症的前后变化及其条件,以及上述内容与时间的相关性等。

1、症状之产生

须问清咳嗽的直接诱发因素(为什么会咳嗽/咳嗽前有何不适?)。

常见:

咽喉痒(少数为干,或干痒同见)作咳——风(主要是外风),干者多兼燥。

天突穴处痒作咳——风(主要是伏风)——解析:风为状态,或为一种趋势,为何银翘散有豆豉荆芥辛温药,风热表证会有恶寒,寒邪可以为状态,也可以为趋势,表之风热导致卫气不够宣畅,卫气行止有寒化趋势,如卫闭则热更甚,故用辛温药来防止寒化之趋势,亦是内蕴“火郁发之”之原理,伏风平时无表现(与其他伏邪类似),平时无表现,但如受内外到影响则有表现,天突穴处痒而咳则多有外风引动内风;

咽喉有痰作咳——湿、痰

咽喉异物感——喉痹(湿、痰)(据痰与上条鉴别)——梅核气无实质之病变(咽后壁,扁桃体等等)

气从胸中或心下(甚从脐下)上冲咽喉作咳——气、火上攻或饮动咽喉——解析:实际上都为肺气上逆的表现,如无有形邪气多不易上逆(火邪除外),一般是体内有痰饮水湿浊等邪气的内伏,此患者咳嗽一般偏深;

刺激感以致呛咳——饮水而呛者,多为水饮;亦可因血瘀会厌;因咽喉中泛酸苦水而呛者——多肝/胆胃不和(郁热者多);

但卧则咳——(气分)火热上冲,饮流聚阻气,血分热——ps:卧久则咳——气虚;瘀热);

结合原发病问诊——如鼻后滴漏而咳——鼻渊,鼻轨多见;

2、症状之新旧

新发咳——多为肺有实邪,风、热、寒、火等犯肺所致;

久病忽咳——多为新伤风、食;

久咳——多为气血亏虚;

久嗽——多为湿痰内郁,痰出则咳少止,少顷又咳。

3、问咳嗽的时间性

多发季节与一日中的多发时间段。

(1)咳嗽多发季节

春——春嗽(春气上升而动其痰);咳遇春而发(脾病不静所致);

夏——火热,现形寒饮冷多见;

秋——燥,寒包火;

冬——风寒,寒包火则多见(取暖措施多,饮食肥甘厚腻多);

(2)多发时间段(昼夜节律)

常问有:晨起咳嗽明显否?入睡时是否咳?半夜是否咳?

日夜不咳,晨起二三声——痰湿郁热;

五更嗽,或五更、清晨痰多——脾虚;

日轻夜重咳——血少;气不足;

黄昏熟睡中忽咳两三声——食积痰;

上半日咳,痰稠黄——胃火;

午后咳,痰黑粘滞——阴虚火旺;

日夜嗽,晨起嗽甚——食积,热气入肺;

黄昏五更上半夜咳——实证;

后半夜咳——虚证(或本虚标实,痰湿);

各经主时咳嗽加重——根据伤寒六经或十二经脉分析;

4、咳嗽缓解与加重因素

(1)常见缓解因素

如环境温度变化,或得饮,或痰出而减等。

若活动则减轻——多因气滞、湿阻所致;

热敷减轻——多有寒、湿、痰、饮;

进食、得饮缓解——多属肺胃阴虚燥热,肺胃气逆;

咳痰得出则缓——多因痰、饮、水、湿阻肺所致;

饭后咳即减——多属脾胃虚而咳;

(2)常见加重因素

如遇环境温度变化,或进食,或劳作,或运动,或怒郁着急之后咳嗽加重等。

见风易作——多因风邪上袭或内风上攻所致;

受凉、生冷易作——多属寒、饮束肺;

进食油腻、腥荤加重——多为湿痰阻肺;

进食辛辣、煎炸易发——多属火热、痰热蕴肺;

因郁怒易作——多为肝火(气)犯肺;

运动后易作——多为痰滞郁热;

闻及油烟后易作——多与湿、痰与火、热相搏,或阴虚有热、血虚生风有关;

劳累、汗出后加重——多属气虚或阳虚受风;

5、结合闻诊问咳嗽之声音

(1)听咳声(多加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1.松紧、是否沉闷、深浅、缓急、有痰声还是干咳(有痰声需确认是否容易咳松)、有力无力、是否有尾音?

2.咳声松或紧、干咳或有痰只能表示喉这一层次的性质;

3.咳声可每阵有所不同,比如时松时紧;

(2)一般情况

咳声有力或洪亮,多属实证;咳声轻清,多属正虚、邪微,肺受邪而咳,邪有阴阳之分,寒邪闭遏玄府,使汗不得出,热邪迫津外泄,可使汗出,阴邪郁遏阳邪,可用阳邪发动时是否有汗来测知阴邪与阳邪的主次对比,咳嗽是阳气的发动,阴邪郁阳的咳嗽,若阳气发动咳嗽时不能冲破阴邪的郁遏而迫津外泄,此时阴邪一般在整个疾病中占主导,若可迫津外泄,一般说明阳邪也不轻。

Ps:若患者就诊时无咳嗽,须通过问诊,亦可以嘱患者试咳以了解患者咳嗽的声音(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声音者字词难明,具体需多从临床或典型音频加以鉴别训练。

(3)具体表现

1.松紧

咳声紧——喉、声门紧缩,人体发动阳气冲开喉及声门的束缚,故声音有拘紧感;

咳声松——喉、声门张开,阳气有余,自然从喉或声门外泄而出,故咳嗽较轻松且无拘紧感;

咳声或松或紧——(手太阴)寒(多夹湿)郁(足阳明或厥阴肝)热

2.是否沉闷

咳声闷(声音被罩住,如从瓮中出)——痰、湿郁闭;

咳声紧闷——寒湿外闭,肺气不宣,多属实证;

咳声清脆——湿邪不明显,多为风(燥、热)邪袭肺;

咳声重浊——内有停痰(此痰为黏痰、拉丝痰);

3.深浅

咳声浅——病位较浅,如在喉;

咳声深——病位较深,如在肺之里;

咳在鼻咽(咽源性咳嗽)——胃为主

咳在喉(喉源性咳嗽)——肺为主

咳在支气管(肺源性咳嗽)——肺为主

4.缓急

单声咳嗽(或两三声)——可由清嗓发展而来;少阳;邪轻正虚;

咳声咯嗽,不急不剧——多为湿痰留连,多夹有热;

咳嗽连声(欲咳不可忍)——多为风邪(内、外),火热之邪,风火相合而迫肺;或痰湿饮郁闭于肺或上焦;邪重正不甚虚;

咳声短/急促或高亢——多因风、热、气上冲;

咳嗽紧促(咳声有金属音)——寒邪郁热;

ps:60岁以上老年人,咳逆上气,肺泡弹性差,注意治标(镇咳)防止咳出肺大泡、气胸;

5.有痰声还是干咳(有痰声需确认是否容易咳松)

干咳:

干咳定义:嘶哑,咳无痰声,无痰吐出(病人常因无吐痰则误认为干咳),咳时喉中无痰(并不能排除痰饮),有痰者咳出痰之后,亦可干咳;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燥邪伤津;肺阴虚火旺;

咳嗽嘶哑,病缓程长者——多为阴虚津伤;病急程短者,多为痰与寒、热搏结。

咳声嘶哑,如犬吠——为肺肾阴虚,疫毒攻喉(白喉)。

有痰声:

咳声带痰鸣音——多属痰浊阻滞;

咳声带水鸡音——多属水饮阻滞;

Ps:有痰声而尚易咳松,咳2-3声即痰声消失、通畅或随之不咳——痰不甚黏;痰不在焦膜;

6、有力无力

咳嗽有力——邪实为主

咳嗽低微或咳嗽无力,排痰费力——肺气不足

7、是否有尾音

有吼样尾音——火热(气有余便是火);

咳声频作,咳后有回声——多属痰饮与风、热搏结;

阵发性(顿咳)、痉挛性咳嗽,回吸如鸡鸣——风痰、热饮搏结(百日咳)。

8、辨咳声真假,避免误诊误治

有痰声和无痰声,以有痰声为真

咳声浅与咳声深,以咳声深为真

(三)主症紧密伴随症状

“气动则有声,声异脏器疾”,咳嗽多因肺气失于宣肃所致,因此咳嗽一症的紧密伴随症多为肺系(肺、息道、咽喉、鼻)疾病的症状。加之“肺主皮毛”,“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具体脏腑咳嗽表现见论治部分),咳嗽亦可见到大量其他的伴随症状。

1、肺系相关的伴随症状

主要须问及咳嗽时是否有痰、喘、哮、胸痛、胸闷等症状。若患者有痰须问痰之形色质量及味等,尤其需问及患者咳痰或嗽痰的难易程度。

(1)咯痰情况(结合望诊)

①问/望痰之形色质量(令患者吐于白底光滑平面、或卫生纸上方便观察)

痰白如沫或稀薄色白——风寒;

痰白清稀水样或如蛋清牵丝——水饮;

痰白黏聚,色浊不净——痰湿、寒湿所致;

咯痰多泡——风邪袭扰于肺;

咯痰稠、黄——火热煎熬肺液;

咯痰色白,少而黏稠——风燥所致

痰稀色灰黑——肾经寒饮;

痰稠色灰黑——脾经湿痰;

痰中带有血丝——火邪伤络(含郁火),或阴亏肺燥;

痰黄脓浊或有腥臭——湿热生痰蕴毒;

咳唾涎沫,色白清稀——虚寒肺痿,津气不布;

②问咳痰或嗽痰的难易程度

但咳无痰或痰少黏连成丝,不易咳出——燥、火伤肺或肺阴亏损所致;

咳而有痰,痰不易出——多为寒、湿阻滞,肺气不宣;或痰饮、水湿滞于焦膜;

咳即有痰,或痰多易出——多属痰、饮、水、湿犯肺;

③鉴别痰、饮邪气

1.痰合六淫

风痰——多因风寒、花粉、吸入烟尘或油漆诱发,其咳声轻扬,痰多清稀夹有泡沫,咽痒阵咳,甚则胸骨后或天突穴有痒感,咳喘略明显,喘息多有咳嗽引起。

寒痰——多遇寒即咳嗽,咳声紧,喘时伴憋闷,痰清稀,咳甚时可伴胸紧痛或伴呕逆,饮冷则咳喘,小儿病深者在冷天大哭或大笑则咳喘,病重则面色青晦、唇紫暗。

热(火)痰——上气咳逆,遇重衣厚覆则咳喘更剧,间咳出黄浓痰,也有痰色并非黄稠,但有胸膈烦热,渴而喜饮,甚则喘急鼻煽,欲得呼出为快。

湿痰——咳而憋闷明显,痰声辘辘,咳痰甚多而白浓,甚则卧则喘咳加剧而痰涎壅盛,小儿可咳则吐痰,咳声沉闷,甚则声如从瓮中出。

燥痰——喉干痒而干咳,痰量少,色黄或白,痰出艰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咳而噼噼连声。

2.水饮粗分

水(寒)饮——遇寒饮冷易发,胸膈满闷,短气难卧,吐痰稀黏,呕吐黏涎咳减,多无口渴,饮入不舒,少数欲得热饮;

饮邪郁热——上证兼热象,所吐略黏稠,扯丝明显,可略带黄色,气味略有酸腐,口苦黏,口渴不欲饮;

风饮——咳喘明显,遇风则加重,多因咽痒或天突穴处痒而咳,口不渴,痰稀偏多而黏,鼻塞而卧显交替,清涕甚多而黏,鼻酸痒则嚏;

(2)肺系症状

主要询问鼻及咽喉的症状。

举例:

鼻部的鼻塞(一侧或两侧)、流涕、喷嚏、鼻内痒(风)、呼气热(肺胃热)、嗅觉下降(湿阻;营瘀)等;

咽喉的咽痒(风客营络)、咽痛(经络营气受阻)、咽肿(热、痰壅滞)、咽堵(痰;湿热;气郁)、咽干(热;阴、津不足)等。

(3)胃系表现(呕吐为例)

肺脉还循胃口,经云咳嗽“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肺气上逆多易致胃气上逆(反之亦然),如咳则呕而不吐者,多有邪气(痰饮)阻滞(或有郁热)中焦胃气,吐者除关注其吐声大(多实)小(多虚)外,当望其呕吐物之性质,闻之气味。

例如:

呕吐清稀无酸臭(或吐清水痰涎)——寒伤胃阳,水饮内停;或胃阳不足,腐熟无力;

呕吐秽浊酸臭——积食滞热蒸腐;

吐不消化、味酸腐的食渣——多属伤食;

呕吐黄绿苦水——多属肝胆郁热或湿热。

呕吐夹血者——或肝火犯胃(血鲜红);或胃腑血瘀(紫暗或有血块);

(4)表证的表现

一般而言,“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表不解而咳嗽难除,因此咳嗽问表证的表现,主要问寒热之有无,以及寒热与体温之关系;寒热之关系(二者并作、一者但作、前后);寒热之新旧,轻重,持续时间;寒热之发作特点(时间性,部位);寒热消长与缓解因素等。

三、咳嗽论治

整理未全,待后续补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