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蒋健治疗过敏性疾病验案举隅(痒咳)
2024
08-11

蒋健治疗过敏性疾病验案举隅(痒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是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其临床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笔者有幸跟诊年余,收获颇多,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方分享如下。

沈某,女,66岁,上海浦东人,2022年9月23日初诊。主诉:慢性咳嗽反复发作40年。患者诉年轻时经常需要在无防护的情况下长时间进入河塘工作,季节变凉时亦如此,这样的工作状况持续几年之后,出现慢性咳嗽直至今日,至今近40年。总因咽痒而咳、咳后咽痒有所减轻,旋复咽痒而咳,如此循环不已。昼夜皆咳,四季皆咳,但一般天热时咳嗽发作频率及其程度稍有缓解,一旦气候转凉时即咳嗽加重,平素着凉受风易诱发咳嗽加重。2017年11月因咳嗽服用过复方甘草合剂;2019年1月因咳嗽,服用过阿斯美、清开灵、止咳化痰冲剂及中药汤剂射干麻黄汤加减2个月,当时咳嗽缓解七八成,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咳嗽问题。刻下:咽痒而咳,昼夜咳嗽、昼咳甚于夜咳,痰多色白。舌质偏红,苔薄白腻,脉细弦。2019年外院喉镜检查未有异常发现,肺部CT示磨玻璃结节。

中医诊断:咳嗽(痒咳)。

治则:祛风利咽止咳。

处方:防风12g,蝉衣12g,胖大海3g,炙甘草30g,土茯苓30g,乌梅15g,地肤子15g,白鲜皮30g,麦冬15g,玄参15g,五味子12g,板蓝根30g,半夏12g,干姜3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

9月30日二诊:服药1周,咳嗽程度及频次均减轻三成,痰不易咯出,舌色似有变红倾向,苔转薄黄,脉细弦。

上方去干姜、板蓝根、半夏,加生地黄30g、水牛角50g(先煎)、牡丹皮12g、蛇蜕12g、麻黄9g、桂枝12g、艾叶9g、龙葵30g。14剂,煎服法同上。

10月14日三诊:服药3周,咳嗽基本消失;唯药后大便日达3~4次,不成形,伴腹痛,泄后痛减,舌脉同上。

上方去生地黄,加炮姜炭15g。10剂,嘱3天服2剂药,逐减药量,以资巩固。

10月28日随访:咳嗽止,大便正常。11月11日再次随访:未再有过咳嗽。

按 蒋健将“咽痒而咳”称为“痒咳”,认为其是慢性咳嗽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咽痒不适导致咳嗽发生,咳后咽痒缓解,咳嗽亦随之缓解,直至下一个循环。很少有咽痛,一般主要表现为干咳,有痰也不多,难以咯出,痰色白。痒咳病史短则数日,长则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甚,着凉受风易发,严重者昼夜咳嗽,或昼咳甚于夜咳,或夜咳甚于昼咳,其病包括但不限于变异哮喘性咳嗽,主要由慢性过敏性慢性咽炎引起。

蒋健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认为当今外感病因非止六淫而为八淫,即除风寒暑湿燥火外再加“霾”和“毒”。霾是指与PM2.5值密切相关的大气污染,毒是指包括与土壤、水质、食品污染等。霾和毒导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呼吸、循环、消化等心肺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逐年增加。除霾、毒外,随着卫生条件、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群体越来越多,再加上快节奏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较大、焦虑抑郁增多,所有这一切都导致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对痒咳而言,在治疗上用一般止咳药较难见效,而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现代新型中药过敏煎治疗,往往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本案虽无明确过敏病史,但咽痒而咳,每着凉遇风时诱发咳嗽加剧,病史甚长,大概率可判断为由过敏性慢性咽炎引起。故以奕安私方过敏煎为主予以治疗。奕安私方过敏煎含祝谌予过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与刘方柏抗敏煎(犀角地黄汤、蛇蜕)部分药物,加上白鲜皮、地肤子、蝉衣、土茯苓、甘草、艾叶、龙葵、麻黄、桂枝等一些现代药理认为有良好的抗过敏的药物。

在抗过敏的基础上,首诊药物配伍还体现了以下用意:用板蓝根、胖大海、土茯苓、玄参、甘草以解毒利咽;用麦冬、玄参、五味子、乌梅以养阴敛肺;用半夏化痰;《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原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但临床多有报道以甘草干姜汤治疗慢性咽炎有效,况本案咳嗽每于气候转凉或着凉受风时加重,所以尽管患者舌质偏红还是投放了甘草干姜汤。

二诊时因初见成效,减去干姜、板蓝根、半夏,大量追加犀角地黄汤、牡丹皮、蛇蜕祛风抗过敏,体现治风不忘治血的原则,为维持整方药性平衡,还加用了艾叶、龙葵、麻黄、桂枝药性偏温的抗过敏药。麻黄、桂枝乃麻黄桂枝各半汤中的主药,这也是蒋健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方。三诊时,患者出现腹泻,乃大剂量生地黄所致,故去生地黄,加炮姜炭即止。

蒋健指出,奕安私方过敏煎与一般方剂有二大不同之处:一是过敏煎是根据现代过敏性疾病发病机理及现代中药药理组方的,属于现代新型中医方剂;二是过敏煎药物构成及其剂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不同的过敏性疾病灵活运用。(赵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