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1、什么是主证?如何抓六经病的主证?
2、什么是兼证?
3、什么是变证?
4、什么是夹杂证?
5、什么是经证、腑证、脏证?
6、阳经和阴经的经证和腑证、脏证有哪些?代表方剂有哪些?
导语
《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为主,来论述外感寒邪在体内的传变规律,但是我们后世医家经过总结,把它列出了六种经病,或者说六种经的证候。把它分类,从证候群来讲,把它分成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从表里的角度,又把它分成了经证、腑证和脏证。下面将给大家介绍六经病的主证、兼证、变证和兼杂证,以及什么是经证,什么是腑证等。
01
什么是主证?如何抓六经病的主证?
什么是主证?主证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在某些疾病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证候,是辨证的主要依据。以太阳病为例,其主证包括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和脉浮。在太阳伤寒中,其主证为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此时可选用麻黄汤。而太阳中风的主证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此时可使用桂枝汤。
太阳病是中医常见疾病之一,其经证分为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各有其主证。太阳伤寒主证为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可选用麻黄汤;太阳中风主证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可使用桂枝汤。掌握这两条主证,即可理解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系列方剂。
对于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什么是主证。举例说明:当一个人感染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时,若出现寒邪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且无汗、脉浮紧,称为太阳伤寒证,注意一定是无汗,可直接选用麻黄汤,不论西医上的病名为何。同理,当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有汗、脉浮缓等主证时,注意一定是有汗,使用桂枝汤治疗,无需考虑西医上的病名,这就是抓主证。
抓主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选用方剂的重要依据。以阳明病为例,其主证为但热不寒、口渴、便秘、脉洪或沉实,对应的方剂为承气汤类。因此,只要出现相应的主证,无论是何种疾病,在辨证论治中均可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只要碰到了但热不寒,就是它只是热,它并不怕冷、口渴、便秘、脉洪或者沉实,这些情况,不管你在西医上叫什么病名,通通都可以用承气汤类来治疗。
举例说明:当一个人出现但热不寒、口渴、便秘、脉洪等主证时,不论在西医上的病名为何,均可使用承气汤类治疗阳明病。比如,一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出现了这些主证,也可使用承气汤类进行治疗;同样,一个被诊断为阑尾炎的病人出现了这些主证,也可使用承气汤类治疗。
一个糖尿病,一个阑尾炎的病人,两个人的主证上都属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而《伤寒论》的阳明病只要有这几个主证,因此用承气汤类来治疗,承气汤并非治疗糖尿病或阑尾炎的特效药,而是治疗阳明病的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无需过于关注西医的病名,只要抓住主证,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疗效,这就叫做对证治疗。
少阳病主证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对应的方剂为小柴胡汤。
举例说明:当一个人感冒两三天后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主证时,可使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张仲景强调,在众多主证中,只需抓取其中一两个主要症状即可,而非要全部具备。因此,只要出现了少阳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或几个,均可选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
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广泛,可用于感冒、肝炎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对于感冒后出现的口苦等主症,小柴胡汤常常具有较好的疗效。因为小柴胡汤治疗的范围非常广泛,很多病人感冒之后出现的口苦,用小柴胡汤几乎都是奇效,所以才把它做成中成药。因此,市面上有许多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供患者选用。
小柴胡汤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对于某些肝病、乙肝等疾病,只要出现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主要症状,它不一定需要寒热往来,就可选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无需寒热往来等其他症状。
小柴胡汤也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女子七七,天癸绝。女性进入49岁,这个时间正好是更年期,容易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状,此时也可选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症状。只要病人病人出现口苦、胸满、咽干、目眩等主要症状时,就可选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
总之,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胜枚举。在后续的讲解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小柴胡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它在西医所认知的一些疑难杂证的治疗方面的应用。
太阴病,其主证为腹满时痛、自利不渴、手足自温、脉沉缓弱,可选用理中丸、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剂进行治疗。同样地,对于少阴病的主证为但欲寐、手足厥冷、脉沉细微,可选用四逆汤进行治疗;对于厥阴病的主证为口渴、消渴、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寒热交错的乌梅丸证,可选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总之,只要出现了条文中所列出的主要证候,就可以选用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02
什么是兼证?
兼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概念,指在主症的基础之上,同时出现的其他证候。举例来说,在太阳中风的主证基础上,同时出现了项背强直等兼证,影响到了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的输布不利,此时可选用桂枝加葛根汤进行治疗。
桂枝加葛根汤是桂枝汤的一个兼证,适用于太阳病出现项背强直等兼证的情况。在伤寒论中第14条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提到了出现上述症状可选用桂枝加葛根汤进行治疗。
在中医经典中,有许多方剂具有兼证的特点,如桂枝汤的兼证方剂包括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等,而麻黄汤的兼证方剂则包括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我在讲条文的时候,会每一条每一条的跟大家去剖析。
03
什么是变证?
变证是指六经病病情变化后形成的另一种病,不属于六经病范畴,但是是客观存在的病。在《伤寒论》中,变证占据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张仲景主要是通过误治出现的新的临床表现来描述变证,因为变证不是通过传经的形式出现的。
误治是指治疗的不当,如误汗、误吐、误下、误火疗、误水疗等方式,导致新的病症出现,这些病症不在六经病范畴之内,却是客观存在的,统称为变证。
举例来说,伤寒论第64条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冒就是按压,他叉着手,按压自己的心胸部,此时可选用桂枝甘草汤进行治疗。这种情况是因为汗为心液。发汗太过会伤及心阳,心阳不振,产生了变证。
它不是太阳病的主症,也不是它的兼症,而是你误用了发汗法之后产生的变证,它不属于六经病之内,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病症。
再比如,当一个人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肺炎等症状时,中医可以采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使用麻黄汤治疗感冒。但是,如果过度发汗导致出现虚脱症状,类似于一过性心动过速等心脏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发汗过多、心阳虚的桂枝甘草汤证。类似这样的变证在中医中很常见。
太阳病的变证里面,还有治疗奔豚气的桂枝加桂汤、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等,这是太阳病变证里面,由于误治而引起的心阳虚的变证。至于脾虚、肾阳虚、阴阳两虚、热症、痞证、结胸症等等,都在太阳病里面有论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讲条文的时候再具体讲。
那么,有很多疾病,可以认为是属于《伤寒论》变证的,但是《伤寒论》并没有记载的,我们怎么去治疗呢?张仲景作为医圣,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为他知道变证他是列举不完的。于是乎,他给出了12个字,即是《伤寒论》第16条里面给出的12个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个字,影响了中医思维1800多年,直到今天。我个人认为,这12个字,仍然是整个《伤寒论》浓缩、再浓缩之后的最精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临床当中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变证怪病、疑难杂症,我们要通过观测他的脉和证,才能分析出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需要用辨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张仲景是为了告诉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而变证是由于经过误治导致了病情发生了变化,出现的症状不属于原来的六经的症,因此辨证里面的内容往往可以治疗怪病和疑难杂症。
比方说太阳病辨证里面的痞症,痞症里面提出了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等。其中半夏泻心汤,就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很多胃病、呕泄泻、胃癌,可以治疗非常多的疾病。甘草泻心汤可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等等很多疑难杂症。而这些疑难杂症如果给它分类,它不属于六经当中的任何一经病,而在变证当中确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甚至治疗绝技。
04
什么是夹杂证?
夹杂证是指伤寒等疾病中,旧有疾病与新发疾病同时存在的情况,新疾病会夹杂旧有疾病的症状表现,使得疾病表现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特点。比如患者本身存在脾阳虚,亦或是肾阳虚、胃阴虚,本来就有一些原来基础病,此时又感受了新的病邪,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夹杂证。
例如,一个患有脾阳虚的患者出现了太阳中风的表虚证,遵循张仲景所讲的“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原则,这个时候就要先补虚再发表,先以四逆辈,再以桂枝汤。先用温脾阳的方法,再用桂枝汤来发表。
关于伤寒的夹杂证,除了夹杂脾阳虚外,还可以表现为夹杂寒、夹杂热、夹杂气、夹杂血、夹杂瘀等不同情况。
04
什么是经证、腑证、脏证?
经证是指病邪侵扰到经络而没有袭击到脏腑,导致经络上出现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经证包括太阳经证和其他经脉的证候,其中太阳经证又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表实证和表虚证。
在太阳经证中,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症状称为太阳的经证,而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腑则称为腑证。太阳经证的症状常出现在足太阳膀胱经所循行的部位,如头痛、身痛等。若太阳经证不及时治疗,邪气可能侵袭到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等症状,此时称为太阳腑证。
为了治疗经证,可以使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太阳经证,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和桂枝汤;对于太阳腑证,可以使用五苓散进行治疗。
五苓散可以治疗肾炎、前列腺炎。五苓散的主证:小便不利,少腹满,这些症状与前列腺炎症状类似,因此可以治疗前列腺炎。
如果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结于少腹,而出现了小便自利,其人若狂等症状,这个在《伤寒论》里就称为太阳蓄血症,用抵挡汤来进行治疗。抵挡汤常用于治疗邪热与血相结的证型,包括精神疾病、妇科病等。只要病情符合太阳腑证的蓄血症,无论其在西医上被归类为何种疾病,都可以使用抵挡汤进行治疗。
经证是指邪气在经络上与正气相搏而形成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腑证是指经证不解,入到相应腑脏而形成的临床表现。太阳经证是指太阳经在表面出现的临床表现,太阳腑证是指足太阳膀胱腑出现的临床表现。
类似于太阳病的经证和腑证,其他经脉的病也有相应的经证和腑证。由于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在经证和表证中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在治疗上,我们主要以太阳经证为主要依据来进行立法、立方、立药。
经络是外连四肢百骸,内连脏腑的通路。因此,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通路之一,经证和腑证的形成与经络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阳明经证是一种以足阳明胃经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特点是邪气在足阳明胃经与之斗争,导致经络出现热象。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太阳经病证,而阳明经证尚未完全表现,治疗仍需以桂枝汤为主,若表现为伤寒表实,仍需使用麻黄汤。若太阳病未解,进入阳明经的阶段,可使用桂枝加葛根汤,已经进入阳明经的阶段则需要使用葛根汤。
对于阳明经经证中的风寒入里化热病症,若热象在胸部,可选用栀子豉汤;若热象在气分,或同时伴有三阳合病,则可以使用白虎汤;若同时伴有气虚,则应选用白虎加人参汤;若经热在下焦,导致水热互结,应使用猪苓汤。
总之,阳明经证主要表现为阳明经热,其临床表现包括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和猪苓汤等方剂,若同时伴有太阳经表证,则可选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等方剂。阳明经经热,导致热扰胸膈的,仍然用栀子豉汤。
而阳明腑证腑,是阳明经经热内传到腑,通过足阳明胃经传到了胃和肠,而出现了阳明腑实证,或者脾约证,或者津亏便结证等等。所以阳明腑证用的是承气汤类,调胃承气汤以及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至于少阳病的经证,以及少阳证的腑证,少阳腑是指胆,少阳经是指足少阳胆经。大家都知道了,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既可以治疗少阳经证,又可以治疗少阳腑证的,它是唯一一个经腑同治的方子。也就说,它既可以治疗少阳经上的病邪,又可以治疗少阳腑上的病邪。为什么呢?正是由于少阳的特殊的生理情况,因为少阳主半表半里,所以它的经证和腑证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因为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它既能治半表又能治半里。它是半表半里,既能治经证又能治腑证。它是一个特殊情况,以后我们在讲它的时候具体会讲的啊。
阳明腑证是指阳明经经热内传至胃肠腑脏,导致阳明腑实证、脾约证、津亏便结证等病症的临床表现。常用的方剂包括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等。
而对于少阳病的经证和腑证,少阳腑指的是胆腑,而少阳经指的是足少阳胆经。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它是唯一一个能够治疗少阳经和腑证的方剂。这是因为少阳主半表半里,小柴胡汤能够和解少阳,既能治疗半表又能治疗半里。它是一个特殊情况,既能治疗经证又能治疗腑证。
总之,对于阳明腑证和少阳病的经证和腑证,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阳明腑证可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少阳病的经证和腑证可选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它是唯一一个能够治疗少阳经和腑证的方剂,因为少阳主半表半里,能够治疗半表又能治疗半里。
可能有人要问了,阳经有表(经)证,有腑证。那阴经呢?比如说太阴经?太阴经太阴病它有没有经证,有没有腑证呢?太阴经有经证,但是它没有腑证。为什么?因为太阴病它主要是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的病变。它的经证涉及到足太阴脾经,而这里没有腑,太阴脾,脾属脏,它不属腑。所以,它只有经证和脏证,而没有腑证。腑证是针对于阳经来说的,脏证是针对于阴经来说的。而太阴病如果是有表证,表邪未解的,仍以桂枝汤。如果表未解而里有寒的,我们先用四逆汤,后以桂枝汤,也就是说太阴的经证,仍然是桂枝汤证,而太阴的腑(脏)证就是四逆汤证,用四逆辈。
那么少阴病呢?少阴病有没有经证,有没有脏症呢?当然有。少阴病的经证,就是表证,经因为它循行于肌表,所以呢把经证叫表证,把脏证叫里证。少阴病的经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它是指本身就具有肾阳虚,而感受寒邪。少阴病的里证,也叫脏证,它有少阴寒化和少阴热化。少阴寒化用四逆辈,少阴热化,用黄连阿胶汤,或者猪苓汤,这需要看什么情况。
厥阴病有没有经证呢?当然有。厥阴病如果说是由于血虚寒凝导致的疼痛,甚至手足厥逆,脉细、气微欲绝,采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能够治疗经寒,血虚经寒,所以可以认为当归四逆汤是(治)厥阴病的经证。如果经证又涉及到了脏证,表证涉及到了里证,形成表里两寒,经脏两寒,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厥阴的脏症有很多,它的纯寒症可以用吴茱萸汤,它的上热下寒可以用乌梅丸,寒热格拒的呕吐可以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热错杂用麻黄升麻汤。厥阴的热利脓血,用白头翁汤。
本文已经详细介绍了阳经和阴经的经证和腑证、脏证的情况,阐述了经证主要是表证,适用于表证方剂;脏证主要是里证,适用于里证方剂的原则。阳经具有经证和腑证,阴经具有经证和脏证,不同病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相信通过多次学习,即使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也能够理解。
05
小结
《伤寒论》六经辨证并不能概括所有疾病情况,因此张仲景提出了变证的概念,以弥补临床中出现的不属于六经病范围之内但常见的病症。变证的出现并非只由误治引起,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但其都不能归为六经病范围之内。除太阳病外,其他每一经都有变证,约占《伤寒论》的1/3以上,是学习中的重点。然而,这1/3以上的变证内容并不能涵盖临床上所有情况,因此张仲景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12字箴言,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更多的是传授方法论和辨证论治的思维,让学习者能够在面对各种疾病时遵循其所提供的法则进行治疗。学好《伤寒论》并不能够治愈所有疾病,但若能掌握其中的方法论和核心思想,便能够治疗各种复杂病症。学习《伤寒论》不仅限于基础知识,还需学习其中的辨证论治思想。在面对浩瀚疾病时,我们应遵循张仲景医圣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治疗原则。若我们连中医核心思维都不能够发扬传承,那么如何去治疗老百姓的病症呢?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不断进步。正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856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