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胸痹
2024
07-14

胸痹

​瓜蒌薤白半夏汤,豁痰宽胸,开痹定痛

原创 史载祥 华祥医塾 2023-10-26 18:04

胸痛、憋闷临床常见,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胸部包括上焦心肺两脏所居整个部位,涉及病症诸多,胸壁及胸腔脏器病变均可引起胸痛,当下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病、瓣膜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支气管、胸膜病变等为多见。近年来各地西医院均成立“胸痛中心”,至今全国已逾5000多家,汇集相关临床科室为一新的单元,以便及时诊断决策救治。而中医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把“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列为专篇论述。体现了整体观念的特色优势。

一、胸痹、心痛源流简述

马王堆古汉墓出土帛书已有“心痛”、“胸痛”的记载,其出土女主人辛追尸体病理解剖发现生前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灵枢·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灵枢·厥病》还提到“真心痛”、“厥心痛”,《灵枢·本脏》:“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专篇论述胸痹、心痛,提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正式提出胸痹、心痛病名及其阳微阴弦的病机,后世多宗此发挥。

二、方源与传承

瓜蒌薤白半夏汤始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瓜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均有记载(前者加生姜、枳实)。《太平圣惠方》胸痹短气方,为本方加枳实、橘皮、生姜。《圣济总录》瓜蒌汤为本方加生姜、枳实。《妇人大全良方》薤白汤为本方加人参、麦门冬、甘草,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瓜蒌薤白汤治伤寒夹胃脘痛,为本方加桂枝、茯苓、生姜汁。当代中医大家焦树德教授治疗冠心病、心肌炎等心绞痛、胸痛彻背、心慌气短创用“胸痹汤”为本方加桂枝、檀香、茯神、红花、苏梗、五灵脂、蒲黄、赤芍、焦山楂。今有国医大师雷忠义所创丹蒌片也是本方加丹参、川芎、赤芍、郁金、黄芪、葛根组成。

三、方义与应用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治疗胸痹心痛的基础方、通治方。是针对胸痹心痛的核心病机“阳微阴弦”而设,痰浊壅塞、心阳痹阻、脉络闭遏的胸痛彻背、难以平卧为主证,比瓜蒌薤白白酒汤,胸背痛短气方证更重。较枳实薤白桂枝汤,心中痞,留气结在胸的疼痛更为突出。此三方可统称“瓜蒌薤白”剂。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在前者中加半夏,在后者中加枳实、桂枝、厚朴,去半夏、白酒。三方中瓜蒌均用一枚,用量大为君,宽胸涤痰。薤白辛温通阳为臣,《灵枢·五味》:“心病食薤”。而瓜蒌薤白半夏汤以半夏散结逐饮为佐,《金匮要略诠解》:“半夏亦可通阴阳,使人安卧而眠”,针对“胸痹不得卧”,尚有“双心治疗”之意。白酒轻杨散行,通阳宣痹为使,用量一斗,以此为溶媒液煎煮,使其在水中不能析出的成分,充分析出而发挥药效。

结合现代心脏X线断层扫描(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可延伸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辨识,对胸痹心痛有CTA或CAG确切改变的胸痹心痛者,应用本方时可合并活血祛瘀治疗,辨证属气滞血瘀者可选血府逐瘀汤、冠心II号方(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气虚(陷)血瘀,可合用拙拟升陷祛瘀汤(黄芪、党参、山萸肉、柴胡、升麻、桔梗、知母、莪术等),提出“祛瘀必言气血相关,言气必查虚实升降”,力求祛瘀而不伤正,瘀血祛而新血生。

四、验案举隅

案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

贾某,男,58岁。

主诉:反复胸闷、心前区疼痛4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患者2009年曾因急性心肌梗死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回旋支中段严重狭窄80%,置入支架1枚。术后胸痛仍然发作,2012年9月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图1-2-1),显示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中段狭窄80%,远段狭窄60%;第一对角支近中段长病变,最重狭窄80%;回旋支全程弥漫性长病变;第一钝缘支开口、近中段长病变,狭窄70%;第二钝缘支近段狭窄90%;主支中段原支架通畅,支架远段内膜增生70%,主支远段狭窄90%;右冠状动脉全程弥漫性病变,近段狭窄40%,远段狭窄50%;后降支开口狭窄80%,远段狭窄70%。遂于前降支中段置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仍然存在,2012年11月至今症状逐渐加重,遂来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高脂血症病史10年。

2013年1月14日首诊:患者快速行走20m就出现胸闷憋气症状,心前区时有疼痛。乏力、畏寒、心烦、纳呆、失眠多梦,面色少华,口干口苦,大便调。舌暗苔薄根黄腻,脉沉细短、寸弱。

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

中医辨证:痰浊壅塞,心阳痹阻,气陷血瘀。

治法:豁痰宽胸,通阳散结,升陷祛瘀。

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升陷祛瘀汤加减:

全瓜蒌30g薤白30g半夏30g枳实15g

生黄芪30g桔梗30g柴胡6g升麻6g

山茱萸15g知母20g三棱10g莪术20g

益母草30g生牡蛎30g生鸡内金15g红景天30g

以水和黄酒各200ml煎服,14剂。

2013年2月4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明显。已无胸痛,运动耐量提高。脉细短滑,苔薄白腻。效不更方,原方巩固:上方加桑白皮15g、黄芩10g;生黄芪加至40g,升麻加至10g,柴胡加至10g。继服14剂。

2013年2月21日三诊:症状继续改善。胸痛未再发作,偶尔心烦,脉细短,舌质暗,苔薄腻。效不更方,原方去益母草,加仙鹤草60g、穿山龙30g。继服15剂。

随访:患者病情显著好转,可以行走3000m以上而不出现胸闷胸痛症状。

按:该案为介入后心绞痛的典型表现,四诊合参,辨证属于胸阳不振,痰凝痹阻,气陷血瘀,故以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涤痰宽胸的基础上,合用升陷祛瘀汤,升阳举陷,使大气得以充足,瘀血得以除去,故胸中气血畅行,而胸痹心痛自除。

案例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张XX,女,77岁。

主诉: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15年,发作加重5小时。

现病史:患者1998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999年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三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长期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盐酸曲美他嗪,偶有因劳累而出现心前区疼痛,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2013年11月4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放射至左侧颜面部、压榨性、程度剧烈、持续不缓解,自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后可部分缓解。查全血肌钙蛋白I是0.65ng/ml,心电图胸导广泛ST-T改变。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收入CCU。后病情平稳由CCU转入普通病房,心绞痛仍频繁发作。再请西医心内科会诊:患者冠脉病变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必要时可复查冠脉造影,但行PCI已难以实施。先以养阴、行气、活血、止痛法治疗,效果不显,后改投益气养阴法,亦不佳。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2余年;阵发性房颤病史7月余;糖尿病病史17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60余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40余年;十二指肠溃疡病史7年余;高脂血症病史4年。

2013年12月25日首诊:患者神疲短气,胸痛每日发作数次,而且在静息状态下即可发作,范围为广泛前胸疼痛,向背部、肩部放射,疼痛剧烈,伴大汗,心悸,心率可达100次/分,每次发作均需服用硝酸甘油(8片/日)方能缓解,基本无生活自理能力。舌质淡暗,苔腻,舌下脉络迂曲紫暗,脉细短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血压,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

中医辨证:心阳痹阻,痰凝血瘀,气陷络阻

治法:涤痰化浊,通阳散结,升陷祛瘀。

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升陷祛瘀汤

瓜蒌60g薤白30g   姜半夏30g  山茱萸15g  

柴胡10g醋三棱15g  醋莪术20g  知母20g

升麻10g生黄芪30g  桂枝15g   生牡蛎30g    

生龙骨30g 炒白蒺藜15g

            5剂,加黄酒100ml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心绞痛未再发作。夜间可平卧。患者主动要求继续服用原方,故效不更方。且出院后继续服药本方。后近3个月未再住院(以往平素患者平均1个月就要住院1次)。

按:本患者是典型的冠心病三支病变,已于15年前即行搭桥术。术后虽然病情一度缓解,但近年以来病情持续恶化。2013年一年内即出现4次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反复住院,至今已在本院住院30余次,且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病、阵发性房颤、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且高龄,因此心内科认为无法行介入治疗,只能保守治疗。病情疑难危重。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西医治疗能使用的方法已用尽,病情仍然不能控制。抓住其痰瘀互结,气陷血瘀,心阳痹阻的根本病机,以涤痰通阳,升陷祛瘀立法,也能切中病机,发挥中医特色特色优势。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