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100首方证解读汇要》022
2024
06-18

《100首方证解读汇要》022

                桂枝加附子汤

      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散剂比例:桂枝3芍药3炙甘草3生姜3大枣5附子1

      经方病理:阴性 表虚 里虚 里寒

      金水堂方歌:

                   汗因过发漏漫漫

                   肢急常愁伸屈难

                   小便不利又恶风

                   桂枝加附一两安

                 名家解读

      胡希恕:这个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证而陷于阴证,就是少阴病现桂枝汤证,就是这么一个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恶寒而不发热,当然也怕风,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凶了。我们临床应用呢,比方说少阴病,他有自汗,脉微细,但欲寐,这些情况,那你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虽然无里证,也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你得用桂枝汤加附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的这个应用的标准,就是桂枝汤证而现少阴病。

      附子这个药,是个辛温,是个热药,有亢奋作用,同时这个药在临床上体会,能够复兴这个代谢机能。生物都老在新陈代谢,这种机能要是沉衰,附子很有恢复他的力量。如果这种机能沉衰,反映在里,就说下利清谷,四肢逆厥,反映于里,你要用附子配合干姜这个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是。那么如果这种沉衰的机能反映于表,这就是反映于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黄桂枝这类的药。如少阴病,后来要讲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它也同太阳病一样,该发汗也得用麻黄,该解肌也得用桂枝,这个法度,这里也是。这个汗漏不止还直门出汗,这个发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解肌因这么样子虚,而现阴寒的状态,你使用桂枝汤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这个吃下去,既能够达到解表的作用,同时这种沉衰机能也能恢复。

      李冠杰:这个桂枝加附子汤也是一个产后,或者说是一个发烧以后,用西药发汗,或者说是别人给他发汗,用中药也好,用西药也好,发汗发的太多了,喝点水就出汗,不断地汗出,而且特别怕冷,像这些,就看看他精神也不是很好,这就基本上,用这个桂枝加附子汤就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呢,就是真到了那种汗漏不止,体表水分流失过多,让人都到了腿痉挛那种程度的,我没碰到过这种病人。

      这个方剂呢,就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多了一味附子。附子是一味温性的,有亢奋作用的药。它对的病理呢,就是阴证,就是人的机能偏于沉衰,或者一部分机能偏于沉衰,用附子都有好处,它都可以治。而且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方剂里边明显能看出来,用附子并不特别的合适,但是,要的就是附子振兴机能的这种作用。比如说肾气丸,这个肾气丸八味药里边,后世把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改成六味地黄丸了,那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寒凉的药。但是,肾气丸对的就是一种虚热证,又虚又热,又有血虚又有血瘀还有停饮,是这样的一种病理状态。但是他有热,这个热你要说桂枝和附子用到里边不太合适,但是,就是因为机能沉衰的厉害。机能沉衰到什么程度啊?喝了水以后下焦都控制不了,喝多少尿多少,或者说他就感觉到小腹麻木不仁,那都沉衰得就挺厉害的,所以说离了附子桂枝解决不了。怎么办呢?还得用。但是,这两味药又特别偏于温,那么,就减少用量,用量都比较少。

      症状:汗出、恶风寒、肢体冷、神疲体倦、面色不华、发热、

纳呆少食、头痛、身疼痛、小便不利、肢体拘挛、心悸。

      舌质:红、淡红、淡、淡胖。

      舌苔:薄白、白腻、白滑、水滑、滑润。

      脉象:沉细无力、浮缓、沉弱、浮紧无力、迟弱无力。

      现代疾病:西医诊断:风心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室性早搏、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型感冒、流感、风湿性关节炎、周期性发热、坐骨神经痛、脑出血、麻疹、小儿虚脱、小儿麻痹症、肌肉挛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诊断:漏汗证、阳虚自汗证、太少两感漏汗症、太少两感证、阳虚浮肿证、半身多汗症、半身闭汗证、过汗伤阳、阳虚致痉、产后漏汗、产后恶风、乳漏、经少带多、盗汗、冬季腰痛症、太阳风湿、四肢微急、十指疼痛、风寒咳嗽、半身不遂、痿证、发热。

      黄煌:桂枝加附子汤是经典的太阳病方,传统的温经回阳方,具有强壮、止汗、镇痛的功效。桂枝加附子汤证以脉弱、自汗、骨关节疼痛为临床表现特征,多见于发汗过多导致的亡阳证以及慢性虚弱性疾病。

      后世称本方为救汗汤,治阳虚自汗(宋《叶氏录验方》)。清代徐灵胎说“桂枝同附子服,则能止汗回阳”,提示本方可用于以汗出不止、怕冷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以用于过汗虚脱、心动过缓、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关于汗漏不止,可以延伸为其他体液分泌过多清稀如水,如带下如水、鼻涕清稀量多不止等,也可以考虑本方证的可能。也可用于以骨关节疼痛为临床表现特征的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骨关节病、内分泌疾病等。

       皇汉医学

      《类聚方》曰:桂枝加附子汤者,治桂枝汤证之恶寒或肢节微痛者。

     《方机》曰:湿家骨节疼痛者(兼用应钟七宝),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者(兼用南吕或紫圆),或头疼重者(兼用应钟),或身体麻痹者,或头痛剧者,桂枝加术附汤主之。湿家眼目不明者(兼用应钟或紫圆或七宝),或耳聋,或肉筋惕者,桂枝加苓术附汤主之。

     《建殊录》曰:老人病后肘骨突出,难以屈伸。先生诊之,腹皮挛急,四肢沉惰,时有上逆,作桂枝加附子汤及芎黄散使饮之,时以梅肉散攻之。数十日,肘骨复故,屈伸如意。

     《续建殊录》曰:一男子尝患头重而微痛,鼻中冷,清涕不止者有年。于是按其腹,自少腹至心下挛急,脉微细,饮食如平日。与桂枝加茯苓术附汤兼用应钟散而诸证得治。

     《成绩录》曰:一男子周身疼痛,足痛颇甚,变为大热,手不可近,堪以浸于冷水中。先生诊之,腹中无实处,乃与桂枝加术附汤而愈。

     《汉方诊疗三十年》大塚敬节

桂枝加附子汤为桂枝汤加附子而成,在《伤寒论》中表述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含有剧毒物质乌头碱,初学者应使用中国产的炮附子较为安全。如果使用日本产的白川附子,必须充分注意剂量,否则有引起中毒的危险。

     使用附子剂,以新陈代谢极度衰弱,手足冷,脉无力(或脉体大而无力,或沉小而无力),身体整体缺乏生气为使用指征。

     曾有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而获效的经验。

      曾多用于古人称为“疝”的疾病。也用于夏季出现足冷和腹痛,甚至夏天足冷离不开布脚套的病例。

                   医案:

       李冠杰:

      桂枝加附子汤,我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医案,一个八九岁的一个小男孩,他就是整个过程就跟这一条论述的非常相似。他是个什么情况呢?最初的时候啊,是这个小孩的姨妈带着他的就是带着他的表妹来看病,他表妹很小,当时我给看了以后呢,开的是小青龙汤,我就给了她6剂小青龙汤,就是6小袋。这个孩子她是什么症状呢?主要是咳嗽发烧,后来这个孩子呢回家以后吃了一袋,基本上症状就差不多消失了,后来又吃了一袋,就完全好了。结果就在这个茬口上呢,这个小孩的这个表哥,他也出现了这个症状,然后呢他妈妈呢就跟他姨说,哎呀你看我这孩子,在人家这医生那里拿的药,吃了马上就好了,然后她那孩子也是发烧咳嗽,你就让他吃了吧,剩下的药你让他吃了吧。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就把药拿回去就让他吃,晚上呢,孩子发烧咳嗽,她呢就让他吃,吃完了以后啊,不管用。哎吆,她警觉起来了,因为她前边在我这儿看过病,她就给我打电话,她说我妹妹家的孩子吃了管用,我的孩子吃了不管用呢?后来我说你赶紧来看,以后千万不要这样,我说中药不是这么吃的。然后她就过来看了,我给他看了看呢,是葛根汤证,那么我就给了他葛根汤,葛根汤回去吃了以后就好了,可是我给了她呢,大概是三四天的,他大概也就吃了一两天就好了,剩了一些,剩了一些她就放着,放了大概半年多吧,她孩子又开始,她想起这个方剂,唉,就上一次烧了喝了能退,这一次我再让他喝吧,她呢就孩子睡觉的时候让他喝了,喝了以后呢,孩子出了点汗,出了汗呢,烧稍微退了退,半夜里边又烧起来了,又烧起来了。她一看,这个方子不管用啊,她知道我的方剂基本上,像感冒这类的病吃了就好,她又弄了其他的发汗药,至于是什么药,她也没跟我说清。到最后,到了下半夜,她又让孩子吃那个发汗药,吃完了以后孩子大汗淋漓,到了就是凌晨的四五点钟,孩子大汗淋漓,结果呢,出完汗以后就当时烧退了,到了上午马上就要烧起来,烧起来以后她一看这不行啊,后来就跟我联系,这个孩子最后就是吃的桂枝加附子汤。中间这里边呢还有一点周折。那么最后就吃的桂枝加附子汤。后来我就让她,我说你呀不要回家了,你就带着孩子在这儿住,住三天,住到那个旅馆里边,晚上吃了以后你随时给我打电话,因为她那孩子已经烧了快三天了,后来我就给她就是桂枝加附子汤的原方。那么吃下去,晚上的四五点钟吃了一次,到了晚上八九点又吃了一次,晚上十一点她就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出了点汗,退烧了。我说那就没问题了,你就睡觉吧。第二天体温稍微还有点高,到第三天第四天差不多就基本上正常了,孩子就好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