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气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杏苑》卷三。
具有泻风热,开泻肺经的风热,解肌表而和膀胱之功效。
主治风热乘肺,肺气郁甚,肩背痛,汗出,小便数而少;手太阳气郁而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组成防风、羌活、陈皮、人参、甘草各五分,藁本、青皮各三分,白豆蔻、黄柏各二分,升麻、柴胡、黄芪各一钱。防风通气汤,治风热乘肺,肺气郁甚,肩背痛,汗出,小便数而少;手太阳气郁而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
防风、羌活、陈皮、人参、炙甘草各3克,藁本、青皮各2克,白豆蔻、黄柏各1克,升麻、柴胡、黄芪各5克。12味。水煎服,2剂,日服1剂。
功用1.《内外伤辨》:泻风热。2.《脾胃论注释》:开泻肺经的风热,解肌表而和膀胱。主治1.《内外伤辨》:风热乘肺,肺气郁甚,肩背痛,汗出,小便数而少。2.《脾胃论》:手太阳气郁而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
方义用柴胡、升麻升阳气;黄芪、人参、甘草益肺气;防风泻肺经风热,用于升阳与益气之中,因为防风既是风药中润剂,又能助黄芪以益气;羌活、藁本散太阳的风寒;橘皮运脾气;青皮理胃气;蔻仁宜肺气;三使分途而出,少用黄柏引热下行,阳气舒伸,气通痛定,溲便自调。
重要文献摘要方论选录《名医类案正续编》:
“一妇人患瘰疬不消,脓清不敛。以八珍汤治之少愈。忽肩背痛,不能回顾。此膀胱经气郁所致,当以防风通气汤治之。盖膀胱之脉始于目内眦,上顶巅,下耳角,复上巅至脑后,过风府,下项走肩膊,一支下腰膂。是经气动则脊痛项强腰似折。按此非膀胱经症而何?彼乃云:瘰疬但经病也,其脉主行项侧,即是经火动而然。遂自服清肝降火之药,反致不食痛盛。复求治,诊其脉,胃气愈弱,先以四君子汤加陈皮、炒芍、半夏、羌活、蔓荆子,四剂食进痛止。继以防风通气汤,二剂而愈。
又妇流注溃久,忽发热,乃虚也。与补药二剂,不用,另用人参败毒散,大热而毙。夫老弱之人,虽有风邪亦宜以补中益气汤治之,况又非表症而峻表,不死何俟。”
注意事项1.《内外伤辨》:如面白脱色,气短者,不可服。2.《脾胃论》:气盛者,宜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684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