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一二二:1剂汤药后即噩梦止——经方治愈噩梦8个月,加重伴焦虑心烦1个月案
2024
06-12

何庆勇医案一二二:1剂汤药后即噩梦止——经方治愈噩梦8个月,加重伴焦虑心烦1个月案

席某,男,14岁。初诊日期:2016年12月16日。

主诉:反复噩梦8个月,加重伴焦虑心烦1个月。

现病史:患者8个月前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噩梦、嗜睡,未予重视。1个月前患者因成绩下滑而出现噩梦频作,较前加重,并伴焦虑、心烦、紧张,坐立不安,无法正常生活学习,休学在家,就诊于某西医院门诊,予舍曲林口服(具体不详),药后睡眠改善,但噩梦频作、焦虑、烦躁、坐立不安无明显变化,为求中医诊疗,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噩梦频作,眠浅易醒,间断性焦虑烦躁,伴发作后困倦乏力,容易紧张,紧张时手脚发凉,欲哭无泪,坐立不安,全身畏寒,手足尤甚,口干欲饮,食少纳差,二便调,夜尿1次,无尿频尿急。

查体:形体中等,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茯苓四逆汤的方证为:烦躁,心下悸,全身畏寒,手足尤甚,小便量少。主要方证为:烦躁,心下悸,畏寒,小便量少。本案中患者噩梦频作,眠浅易醒,间断性焦虑烦躁,伴发作后困倦乏力,容易紧张,紧张时手脚发凉,欲哭无泪,坐立不安,全身畏寒,手足尤甚,口干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符合茯苓四逆汤的方证,故辨为茯苓四逆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郁证 茯苓四逆汤证。

治疗:方用茯苓四逆汤。

茯 苓42g,党 参14g,干 姜21g,炙甘草28g,黑顺片15g(先煎半小时)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2016年12月23日):患者诉服汤药1剂后即有效,噩梦即止,睡眠质量亦有所改善。服药后再未出现烦躁、坐立不安及紧张,心情舒畅,手足凉已愈。舍曲林逐渐减量,未有不适。

治疗:原方茯苓改为56g,更服7剂。

随访半年未复发,患者自诉平素无噩梦、焦虑、心烦,已经能正常生活学习,并心情舒畅。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关于茯苓四逆汤病机的论述,诸代医家尚未统一,如金·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中所述:“发汗外虚阳气,下之内虚阴气,阴阳俱虚,邪独不解。”认为茯苓四逆汤所主乃误汗误下后,阴阳俱虚、邪气仍在之正虚邪实之证。为何会误汗误下呢?清·汪苓友在《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阳明病中寒脉证并治法》中云:“伤寒汗下,则烦躁止而病解矣。若中寒者,强发其汗,则表疏亡阳,复下之,则里虚伤阴。”汪氏认为此为中寒而非伤寒,故汗下之法欠妥。而清·陈修园则在《伤寒论浅注·辨太阳病脉证篇》中说:“太阳底面即是少阴,汗伤心液,下伤肾液,少阴之阴阳水火离隔所致也。”他指出病仍在太阳,汗过而伤心液,下过则伤肾液而致阴阳俱损,两不相接,而致烦躁。刘渡舟前辈则认为词条承前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他在《伤寒挈要·辨太阳病变证·误治变证》中说:“彼言阳虚欲脱的重证,此言阳虚烦躁的轻证。”即此为阳虚轻证。清·曹颖甫则认为“烦躁不定,系少阴阴虚,阳气外浮。”并与61条相较而言“前证阴虚不甚”,而“此证阴虚太甚,故用人参。”认为茯苓四逆汤证者阴虚更甚。茯苓四逆汤的烦躁应与大青龙汤的烦躁相鉴别,茯苓四逆汤的烦躁为虚证,大青龙汤的烦躁为实证,廖厚泽老先生在《伤寒金匮汇证诠解·太阳篇第一·误下》中说:“本证的烦躁,是因阴盛阳虚,与大青龙证的热郁烦躁不同”,指出两者烦躁病机迥异。 

前人分歧多在“烦躁”一词,暂不究孰是孰非,且观茯苓四逆汤组成,其茯苓一药用至四两,在仲景所有方中,已为重剂。《神农本草经·卷上》言茯苓“味甘平……治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伤寒论》中,茯苓之用多在二至三两,最多用至八两(苓桂枣甘汤、茯苓泽泻汤)和六两(防己茯苓汤)。纵观全书,不难发现,重剂茯苓多见于水饮之证,如半夏茯苓汤(茯苓四两),而平剂则多用于安神,如酸枣仁汤(茯苓二两)。由此可推,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主要取其利水之效,然水从何来?方中取四逆汤原方原量加茯苓、人参二药,前文29条“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本为伤寒发汗太过,阳微欲绝之主方,本方则用在汗后下后,汗下俱伤阳气,阳虚更甚,则生寒饮,由此可见,此烦躁当为虚烦,而水则为寒水。全方以四逆汤为底方,温热之力不可小觑,重用茯苓利水兼以除烦,人参益气而生津液,共同温阳利水而除烦。

笔者临床体会到茯苓四逆汤的方证为:烦躁,心下悸,全身畏寒,手足尤甚,小便量少。主要方证为:烦躁,心下悸,畏寒,小便量少。本案中患者噩梦频作,眠浅易醒,间断性焦虑烦躁,伴发作后困倦乏力,容易紧张,紧张时手脚发凉,欲哭无泪,坐立不安,全身畏寒,手足尤甚,口干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一派阳微虚烦之象,故投以茯苓四逆汤温阳除烦。

方证总结

茯苓四逆汤的方证为:烦躁,心下悸,全身畏寒,手足尤甚,小便量少。

主要方证为:烦躁,心下悸,畏寒,小便量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