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入门:一个有机整体的中医人观,中医诊断防治的整体性
2024
06-11

中医入门:一个有机整体的中医人观,中医诊断防治的整体性

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体(筋、脉、肉、皮、骨)、官窍(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构成。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精气神一体观:精、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精可概括为精、血、津液,它们相互转化、互相滋养。精气神一体观认为,精可以转化为气,气可以化为精,精和气共同滋养和生发神,而神则统驭精和气,形成有机的整体。

小王恭敬地站在谢老师面前,谢老师坐在书桌旁,正在研究一本古老的医书。他抬起头,微笑着看着小王。

小王:“谢老师,我一直在思考中医与西医对人体的理解有何不同。西医似乎更侧重于机械的构成,而中医则似乎更注重整体和相互关联。我能请教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谢老师点了点头,轻轻合上那本古书,将注意力完全投向小王。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谢老师:“小王,中医与西医对人体的理解确实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小宇宙。在这个小宇宙中,心是主宰,五脏是核心。我们将所有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都纳入这五大系统之中。”

小王:“是的,我听说过中医将人体比作一个小天地,五脏是核心,可我还是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谢老师:“这意味着,在中医看来,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生理上,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

小王:“那么,如果这种协调和制约失去平衡,会发生什么呢?”

谢老师:“很对,如果这种关系无太过,无不及,是平衡和谐的,那么人体就保持着健康无病的状态。但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出现疾病。在病理上,中医也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

小王:“这听起来很有深度,但与西医的理论相比,似乎更加抽象。”

谢老师:“是的,中医的观念往往更加综合和抽象。而西医则深受原子结构论的影响,认为世界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本源,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了世界,人体也是如此,是由不同组织、器官、系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

小王:“所以,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的理解基础不同,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对吗?”

谢老师:“正是如此。中医根据整体观念,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是有着明显的脏腑相关论。比如,中医会考虑肺系的咳嗽,不仅仅看肺脏本身,还会考虑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如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肺与肝的相克相生等等。这种综合性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

小王又问:“谢老师,我对于中医的五脏一体观和精气神一体观非常感兴趣。您能否给我讲讲这些概念的背后的故事和哲学思想呢?”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讲述这些概念背后的故事。

五脏一体观

谢老师说道:“五脏一体观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它认为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形体和官窍等组成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器官。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形体则包括筋、脉、肉、皮和骨,它们是人体形态的基本组成部分。官窍则指的是目、舌、口、鼻、耳、前阴和后阴等器官。”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开始想象五脏一体观在人体内部的神秘景象。他看到心脏在体内静静地跳动,肝脏如同一片充满活力的森林,脾脏是一个温暖的大厨房,肺脏则像是一座绿色的花园,肾脏则是一片深邃的池塘。这五脏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谢老师继续说道:“五脏一体观认为,这五个生理系统之间具有结构的联系性和功能的统一性。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王感叹道:“原来人体内部是如此复杂而又精妙的一个系统啊!五脏一体观的理念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观点。”

谢老师微笑着鼓励道:“是的,中医的观点深深扎根于对人体的细致观察和哲学思考。除了五脏一体观,中医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精气神一体观。”

精气神一体观

小王兴奋地问道:“精气神一体观又是怎样的呢?”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精、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精可概括为精、血、津液,它们相互转化、互相滋养。精气神一体观认为,精可以转化为气,气可以化为精,精和气共同滋养和生发神,而神则统驭精和气,形成有机的整体。由于人是形神统一的整体,因而形与神在病变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形体的病变,如躯体、脏腑、经络、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皆可引起神的失常;而精神情志活动异常,也能导致躯体、脏腑、经络、官窍功能失常以及生命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

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在病机上相互影响。如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时,不仅肝脏本身出现病变,而且常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也可影响肺气宣发肃降而见喘咳;还可影响心神而见烦躁不安或抑郁不乐;影响心血运行而见胸闷等。因此,在分析某一脏病的病机时,既要考虑到本脏病变对他脏的影响,也要注意到他脏病变对本脏的影响。

小王感慨地说道:“精气神一体观的概念真是美妙而深奥,它让我更加明白了人体内部物质与精神的紧密联系。只有当我们的精、气、血、津液得到滋养和平衡,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才能健康和谐。”

诊断防治的整体性

“在中医学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的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表现,来推测内在脏腑的病机变化。”

小王听得入神,他明白了中医诊断的独特之处。“所以,通过外在的表现来推断内在的病情,是中医学诊断的核心思想之一。”他思索着说道。

谢老师点点头,“没错。就像《灵枢·本藏》中所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

“而验舌、望面、察神、切脉等诊病方法,则是具体实现这一思想的手段。”谢老师继续解释道,“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薄、舌体的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出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通过观察面色的红白、泛黄等变化,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气血情况;通过察看患者的神情和精神状态,可以推断出其情志是否失调;而通过切脉,则可以探知患者的脏腑功能及病变情况。”

小王听得入迷,他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古老而神秘的画卷中。“这些方法真是奇妙而精确。”他感叹道。

“正是因为中医学注重整体性的诊断方法,才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谢老师说罢,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和满足。

“在中医学中,口舌生疮多由心火上炎所致,所以治疗时可以采用清心泻火的方法。”

小王听得入迷,“原来口舌生疮和心火上炎有关啊。”他心中一动,“那如果心火上炎可以通过清泻小肠来治疗,是不是意味着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内在的联系?”

“正是如此。”谢老师点点头,“在中医学中,我们强调’上下相通’的理念。比如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可以循经脉下移至小肠,所以通过清泻小肠同样可以起到调节心火的作用。”

小王茅塞顿开,“原来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是如此深入和细致地考虑了全身的关联。”他感慨地说道。

“再比如,久泻不愈或脱肛的病症,虽然表现在下部,但通过艾灸巅顶的督脉百会穴,可以调整督脉通行上下,使得阳气得以温暖,从而达到疾病自愈的效果。”谢老师解释道。

小王听得入迷,他仿佛看到了中医学的一种神奇力量,一种能够渗透到身体每一个角落的力量。

谢老师又说,“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我们既要顺应自然、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劳逸适度、外避病邪,以养护我们的形体,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精神旺盛。”

小王听得入迷,他感觉到中医养生的魅力,“原来养生不仅是保持身体健康,还包括了对心灵的滋养。”

“没错。”谢老师点点头,“中医养生还强调恬淡虚无、怡畅情志以养神,使我们的精神清明、神气饱满。”

“在治疗康复方面,如果躯体病变引起精神病变,我们当先治疗躯体疾病,因为形乃神之本。”谢老师继续解释道,“而如果是精神情志伤害引致躯体疾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先调理精神情志的失调,因为神乃形之主。”

小王恍然大悟,“原来养生康复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治疗,还包括了心灵的调养和修复。”他感叹道。

“正是如此。”谢老师微笑着,“只有当我们的身心得到平衡和调和,我们才能真正健康幸福。”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