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漫谈湿疹系列之一:一首经方加减,可以治疗一切湿疹
2024
06-03

漫谈湿疹系列之一:一首经方加减,可以治疗一切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有渗出倾向的一类皮肤炎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是瘙痒、红斑、丘疹、水疱, 具有分布对称性、损害多形性、瘙痒剧烈性、倾向浸润性、反复发作性、易成慢性等特点,又与过敏性鼻炎、哮喘合称为特应性三联征。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湿疹发病率高达8.7-18.1%,其中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其患病率可高达50%, 在1-5岁时发病率为30%。成年人发病率比儿童发病率低,大约达到3%。近年由于空气污染加重、饮食结构改变、精神压力增加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占皮肤科门诊病例的15-30%。    西医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发。    外在因素如刺激性食物牛羊肉、鱼虾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生活环境如日光、紫外线、炎热、干燥,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用品等。内在因素如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    西医治疗以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    抗组胺类药物是湿疹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镇静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因瘙痒剧烈而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常用的抗组胺药物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以苯海拉明、扑尔敏等为代表,第二类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为代表。第二类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第一类减轻,副作用更少,发挥抗组胺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为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强效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地奈德等,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等。    湿疹属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中医认为湿疹发病是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正气虚弱,风、湿、热阻滞于肌肤发病,其中与“湿邪”的关系最为密切。多系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运化功能降低,加之日常饮食不节、摄入生冷肥甘厚腻之品,使湿热内蕴,阴火旺盛,日久耗伤阴血,血虚不能荣养皮肤,可致皮损色暗、瘙痒、色素沉着或减退。    中医治疗湿疹有许多有名的方子,其中,除湿胃苓汤的使用率最高。    除湿胃苓汤来自《医宗金鉴》,现代中医皮外科奠基人赵炳南先生将其作为治疗湿气性皮肤病的主方。    本方是平胃散与五苓散的合方加减,方中苍术、白术、陈皮、厚朴健脾燥湿,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滑石、栀子、木通清热利湿,防风祛风胜湿,肉桂温中散寒,甘草缓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健脾除湿、和中利水之功效,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    若渗出明显、湿邪较重者,可加大猪苓、茯苓、白术的剂量,也可酌加白扁豆、薏苡仁等以健脾除湿。    若瘙痒明显者,可酌加白鲜皮、地肤子、连翘、金银花等以清热止痒。    若湿热相兼为病,可酌加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等以清热燥湿。    若寒湿相兼为病,可酌加附子、干姜、吴茱萸、细辛等以温阳健脾。    若寒象不明显者,可去除肉桂。    若湿疹皮损逐渐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者,可酌加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丹皮、桃仁、红花等以养血润肤、活血化瘀。    若病程日久、反复难愈者,可酌加乌梢蛇、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祛风通络。    临床报道,利用除湿胃苓汤治疗湿疹,疗效非常好。赵文雁运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内服及中药外洗方治疗50例湿疹患者,有效率96%。

参考文献

[1]赵文雁.中药治疗亚急性湿疮50例疗效观察.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89.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