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4
05-26

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

引用格式:谭黄圣, 邓鹏伟, 何升华. 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J]. 中国针灸, 2024, 44(5): 537-538, 545.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根性疼痛是CSR患者急性期的主要表现,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机械压迫和炎性反应均与疼痛产生有关,如何有效快速缓解症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难经》认为“输主体重节痛”,故可治“项强不可俯仰”“头不可以顾”。笔者基于“输主体重节痛”理论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CSR患者56例,现报道如下。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7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以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总分及NDI评分降低(P<0.05),SF-12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1.1%(51/56)。

结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能缓解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1)取穴:若C5、C6神经根受压,局部取双侧C4、C5、C6夹脊穴,经络辨证远端取手阳明经输穴三间;若C7神经根受压,局部取双侧C6、C7夹脊穴,经络辨证远端取手少阳经输穴中渚;若C8神经根受压,局部取双侧C7、T1夹脊穴,经络辨证远端取手太阳经输穴后溪。

(2)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嘱其放松,施针区域常规消毒。选取受压神经相邻上下椎体双侧夹脊穴,如C5神经根受压则取双侧C4、C5夹脊穴,选用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缓慢进针,直刺8~13mm,针尖抵达病变部位或周围软组织,行小幅度提插,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三间、后溪、中渚以0.30mm×25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8~13mm,得气后行泻法,强刺激,快速提插捻转,使针感沿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上传。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7d为一疗程。若双上肢麻木疼痛则先治疗病情较重的一侧或两侧交替进行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属于中医“颈背痛”“痹病”等范畴。本病系由正气不足,风寒外邪侵袭,经脉痹阻,导致“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急性期患者常因颈肩部及手臂麻痛等症状就诊,治疗以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原则。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缓解神经根水肿,对于缓解急性期疼痛具有显著优势。针灸治疗具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根据手三阳经经脉循行以及颈脊神经分布规律,临床采用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治疗CSR。夹脊穴用于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可疏通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膀胱经通联脏腑气血,刺激膀胱经可振奋五脏六腑阳气,达到疏风散寒的目的。针刺夹脊穴可刺激脊神经后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局部神经根水肿,从而缓解症状。明代张三锡在《经络考》中指出“脏腑阴阳,各有其经……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明确脊神经受压节段和经络循行分布,根据“输主体重节痛”理论,结合手三阳经在上肢循行分布选取手三阳经输穴施以泻法,以活血止痛。手阳明经输穴三间在第二掌骨侧,全息图中对应颈椎部位,手太阳经输穴后溪是八脉交会穴,可以激发督脉之经气,手少阳经输穴中渚若临床针感不明显,可取足临泣加强针感,取“同气相求”之意,正如《标幽赋》所载“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动物实验研究提示,输穴容易兴奋神经纤维并可以兴奋较多的细纤维,可以调节脑内内啡肽、羟色胺的释放,这可能是输穴止痛的作用机制。调节神经递质、炎性因子等可能是针刺手三阳经输穴治疗根性疼痛的原因。本研究总有效率为91.1%,由此可见,基于“输主体重节痛”理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夹脊穴可有效缓解CSR急性期疼痛。

● 编辑 排版:罗宇婷

● 审核:徐晖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