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五脏免费疗法
2024
05-23

五脏免费疗法

   说到五脏,几乎人人都懂。每个人都有五脏六腑。一谈到健康,其实就是五脏六腑的健康。而五脏六腑之中,五脏是阴,六腑是阳,阴阳配对,共同执掌生命的运行。对于一个健康人而言,年轻时候,大多不关注自己的健康,也很少关注自己的五脏六腑,究竟有啥功能。该吃吃、该睡睡、该熬夜还是照常熬夜,通常都是等到问题出来了才关注自己的健康。比如说很多人都等到梳头大把掉头发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肾出了问题;很多人都等到晚上睡不好失眠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肝出了问题;很多人都等到体检出来这个指标、那个指标有红箭头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似乎不再健康,然后到处求医问药。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关注的人很多。求医问药固然没错,用药的偏性去治疗五脏六腑的偏性,让它们回归正轨,这是西医的思路。那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办法不用吃药或者少吃药,通过呼吸调息、按揉的办法能够让自己回归健康?答案是肯定的。不信我们来看《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所教给我们的调理五脏六腑的免费办法。

   一、肝

   说到肝,大家都知道。它的性属木,它的功能是生发。也就是说肝是人体的生发之脏。就像一粒种子一样,如果不能生根发芽,其结果将是什么?不用说就知道看不到夏天了,自然也看不到它结果。也就是说对植物而言,生发、生根发芽是第一步,否则后面的就别提了。对于人体而言,肝的生发是第一步,所以一个人有没有生命,我们常常说“魂附体”,而《黄帝内经》说“肝藏魂”,这也就是说这个魂藏在肝里面,附在身体上,你就有了生命,否则魂飞魄散,生命就不存在了。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锻炼这个肝呢。我们还是先看《黄帝内经》怎么说?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原文是这样写的。“详其天数,差有微差,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腧,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肝欲平,即勿怒。”这段话的意思是天运的变化失常,三年左右就要出现大疫。审查司天在泉之气失守的微甚程度以及差异的大小,差异微小的年份疫气致病就轻微,三年左右就会发生疫病。差异甚大的年份疫气治病就严重,三年左右就会发生疫病,金疫容易伤害肝脉。应先取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肝腧,用补法刺治。三天以后再刺手太阴肺阴的经穴经渠,用泻法刺治,针刺结束后,七天之内清静凝神。切勿发怒,大怒就会耗散真气。这也就是说,其一肺病会伤到肝;其二肝受损可以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肝腧用补法刺治;其三可以取手太阴肺经的经渠穴用泻法进行刺治。其四最最重要的就是清静凝神,切勿发怒,保持宁静的心态。所以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修到最后都是清静安宁,心平气和。诸葛亮也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纵观当今世态,到处以娱乐为荣,以快乐为常,更有甚者处处寻找刺激,日日寻欢作乐,岂不是自取灭亡?这里面的道理你可以自己去参悟。总之所谓的得道高僧、道长,永远都是心态平静,慈眉善目。

   二、心

   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也就是说,一个人感悟到的是心,明不明白靠的也是心。最简单的一句口头禅便是“我晓得了”。也就是说你对世事的认知靠的都是心,中医里面的心和脑是一体的。心脏的性属火,只有火才能够蔓延,才能够传承,所以薪火相传,传的就是人的心性,传的就是人的心灵智慧。那么我们怎么去补心呢?或者说强心。在《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腧,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也就是说当心受伤时,可以补足太阳膀胱经的心腧。同时切忌大喜,这还不够,还要少思。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心动不心动,靠的就是心。少思寡欲,清静安宁,乃是养心大法。所以佛教说要空其心,无思无欲,回到本源的状态。佛教经典《金刚经》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德经》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不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讲要将心虚掉,少思寡欲,特别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这和《黄帝内经》一脉相承,殊途同归。所以养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少思寡欲,清静凝神,这和养肝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心肝一体。民间有句古话叫做“心肝宝贝”。意思就是心和肝的宝贝是一样的,实际上用五行也很容易分析。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没有木,哪来的火?世上没有无木之火,也没有不生火之木,它们相辅相成。所以养心与养肝一样清净凝神,无思无欲,少思寡欲,自然就不会冲动,心态自然安宁。

   三、脾

   脾在我们人体当中性属土,说到土,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大地。《易经》中的坤卦乃为土,因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坤土,自然也会联想到土德和土性,土之德为信,土之性为厚道,给人以信任感。所以我们说土载万物,无论高楼大厦还是参天大树,无论高山还是峡谷,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高速公路,土都能够承受住它上面的荷载和重压,因此土德常常被比喻成为默默无闻的象征,常常将它比喻成为母亲的德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厚德载物,说的就是坤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这样说道“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腧,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这段话给我们传递了以下几个信息。要想实脾,第一就是不能吃得太饱。其二就是不要久坐。第三不能吃的太酸。第四不要吃生冷的东西,当然包括水果。很多的专家都叫人们多吃水果多喝水。如果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说,那是大错特错。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还吃什么水果,还建议多吃水果,这不找死吗?水果什么时候吃?秋天吃。果实出来的时候吃。同时这里也告诉我们不要大醉歌乐。也就是说酒不要喝得过多,说到酒大家自然就知道,嗜酒成命的老酒鬼(就是那种早晨都要喝两杯的,有酒瘾的人)没有一个是胖子,大多都是瘦子,原因何在?酒不仅伤了肝,同时也伤了脾。也不要载歌载舞,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如何保养脾的方法,知道了,受益终生。

   四、肺

   《黄帝内经》说肺属于华盖之官,是五脏位置是最高的,像两片巨大的芭蕉叶保护着心脏以至肝胆脾胃。肺的性属金,是心主之官的大元帅。肺主气,主一个人一生的气。《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调节人体的气息,靠的就是肺,靠的就是人体呼吸。呼吸轻重缓急、快慢大小,全部都靠肺在调节。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气候不能太干燥,太干燥了,肺就会不舒服。所以每到秋天,气候干燥的时候,很多人的肺病就犯了。也就是说肺宜润不宜燥。中医里面叫做润肺,舒肝(平肝)、强心、实脾、固肾,这些名词都是几千年来在五脏前面加的各种动词,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五脏都有不同的习性和“爱好”,你要摸透它们的爱好,才能更好地呵护它们。《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样说“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腧。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真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养肺首先不能悲伤,人一悲伤肺气就动,真气就会失散。其二,要想肺强起来,要进行深呼吸之后,然后屏住呼吸,如此反复操作。可以增加肺的运气能力。这里的“息”就是“止”的意思。如果你有疑问,看看一个人熟睡状态下的肺就知道了。是不是深呼吸,一大口气吸进去,屏住一下,然后慢慢地吐出来。据说正常状态下的肺所吸气的量是熟睡状态时量的30-4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熟睡状态是最好的休息时段,身体全面放松,吸气量是最大的,似乎每一次都是深呼吸。

   五、肾

   说到肾,我们自然就想到它是我们身体的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的性质属水,既然属水,肾就是寒脏。正因为肾易寒,所以我们常常要暖肾、温肾助阳。否则寒水不能生木,你有没有听说过天寒地冻而枝叶繁茂,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可能温室大棚里有。树木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是在夏天,而夏天的温度是最高的,对于植物而言,生长也是最快的。从这里你可以得到什么启发?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体的好坏,首先要让他的肾温暖起来。否则其他任何办法都是徒劳,但是如果你把一个人的肾温暖起来了,其它的脏你再辅助一下,疾病自然而然就很容易好。当然用药物的办法,温肾的药很多很多。如何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让肾越来越好呢?《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这样说的,“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精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这段话的意思是凡是有肾病的人可以在寅时,也就是早上的三到五点,面向南方,集中精神、清除杂念,屏住气息,深吸气而不呼,连续七次,伸直颈项如同吞咽硬物一样用力咽下,这样连续七次之后,再把舌下的津液全部咽进去。说到这里,我们联想到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说练气,多讲究打坐。打坐就是静心、集中精力、不胡思乱想,然后调匀自己的呼吸,所以打坐过之后,很多人都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如果用五行的角度来分析,就是金能生水。你在不断呼吸的过程当中,让这个气固守下焦丹田。打坐有益,在中国古代就有此说,郭沫若在自己的《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谈到,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打坐,自古以来就有了,《庄子》上就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这也就是说儒释道三家都讲究打坐。至于打坐的好处,我们还是听《黄帝内经》的自然没错,它可以温肾,如果你每天都能够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打坐,时间一久,你自然能得到它的益处。

   从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养护开始,阐述的每一种方法都是免费的,人人都可以去做,在不断的实践中,你会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也会受益非浅。(以上观点部分来至于《太极》《古文观止》)

甲辰年,在雨坛寺。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