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大風頸項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
大風汗出,灸譩嘻。
譩嘻在背下俠脊傍三寸所,壓之,令病人呼譩嘻,譩嘻應手。
從風憎風,刺眉頭。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肌肉蠕動,命曰微風。
形有余則瀉其陽經,不足則補其陽絡。
取分肉間,無中其經,無傷其絡,衛氣得復,邪氣乃索。
风中于面,法当祛风散邪,若治不如法,风邪留恋日久,常见肌肉蠕动,面如虫行,此时,直取其处刺于分肉之间,以行卫气而散风邪,常可收效,正所谓邪在肌肉,当刺分肉之间也。
風痙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腘中及血絡出血。
中有寒,取三里。
風逆暴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饑則煩,飽則善變,取手太陰表裏,足少陰、陽明之經,肉凊取滎,骨凊取井、經也。
风水。
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
常食方食,無食他食。
皮肤病之忌口。
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針。
病風且寒且熱,炅汗出,一日數過,先刺諸分理絡脈。汗出且寒且熱,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偏枯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余,乃可復也。
痱之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
病先起於陽,復入於陰者,先取其陽,後取其陰,浮而取之。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余,輕重不得,傾側宛伏,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復,顛倒無常,甚於迷惑。
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284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