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司运动,为罢极之本,爪为筋之余。
筋是肌腱韧带一类的组织,主司运动。肝主筋,主要是肝藏血,血能够濡筋,肝藏血靠肝疏泄出来。
生理上,血充裕,肝功能疏泄又好,那就筋力强健,至少运动功能是正常的。
病理上,轻者手足发麻、关节拘挛,重者会出现不由自主动作,比如抽搐。
自然界,风吹树动,树不是自己动的,是风吹让它动。人体也一样,凡是出现不自主动作,都用“风”来概括。具体在病基里展开,里面有个内生无邪的内风,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等。
产生不自主动作,八九成都是肝的问题,叫肝风。肝主筋司运动功能失常。不自主动作,不纯粹是抽,控制不住的天旋地转那种晕,躺到床上还在晕,是风;中风病人风滞,舌头伸出来是歪的,不自主,是风;鼻唇沟一边深,一边浅,不自主,是风;说话不流利,是风;甲亢病人手抖,是风;帕金森病症,也是风。
肝为罢极之本
罢(音同匹),罢极之本,耐受疲劳的意思。其实就是筋力健能够耐受疲劳,肝藏血功能好,血能够濡养筋膜,就能耐受疲劳。肝藏血功能不行,肝血虚,筋力不健,耐受疲劳的能力就下降。
爪为筋之余
木曰曲直,所以筋的作用是弯曲伸直,带动关节运动,疏肝最好的药是藤,和木同一个意象。
通过爪甲的荣枯,大概可以判断肝的功能状态。正常的指甲状态是红润有光泽,弹性好,生长速度正常,压下去变白,一放手很快就回红,月牙明显。
颜色不红就是不好,回红速度慢,也不好。
指甲颜色暗,偏淤,指甲生长速度慢,或者脆,或者软,都是肝血虚。
正常指甲是微微隆起的,如果像勺子那样反凹,就更差了。
2. 在窍为目
目还有一个别称“精明”,看东西看得清楚叫精明。
肝之精气上通于目。肝的精气主要表现是阴血,阴血能够濡养眼部,看东西就看得清楚,分辨力强。
但其实这里不那么严谨,眼睛和肝距离远,经络方面,也不是只有肝经上到眼睛。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睛。
那眼睛和肝是怎么关联上的呢?前面讲过,临床反证是藏象的来源之一,可能是古代眼睛的病,心肝脾肺肾都试过,最后发现从肝治疗效果最好。
病理: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多半是肝阴虚或者肝血虚,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眼部。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眼部的五轮学说,五行互藏。
上下眼睑叫做肉轮,归脾管。若眼泡浮肿,多半有水,可能是脾或肺的问题。
老年人下眼袋大,正常,若没到年龄就下眼袋大,是脾虚。
白睛叫气轮,肺主气,归肺管。若红眼病,整个眼睛都红了,是肺的问题,但假如只是白睛上一小块红点,可能是肺热。
两边的血络是血轮,归心。熬夜后,眼角出现红血丝,是心火。
黑睛叫做风轮,归肝。
瞳孔叫水轮,归肾。
整个眼睛归肝,但是如果局部病症明显,那就归五脏,不纯粹是肝的问题。
3. 怒则气上
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肝的阳气容易升动太过。一发怒,气往上,等于促进了升动,本身就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人容易加重病症,所以很多高血压、心脏病病人,一生气就发病了。
反过来,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人,烦躁易怒,脾气特别大。脾气大其实有点冤枉脾了,应该是肝气大。
脾气火爆的人肯定是肝气旺,基础肝气就比别人旺,容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喜怒忧思恐这所有情绪中,怒对人体影响最大。思发生的概率最大,但它是个慢性的过程,怒是瞬间发作,短时危害大,劝都没时间劝。
佛家说,人有三毒,贪嗔痴。最难戒除的就是嗔念。
但是,怒也不见得都不好。怒则气生,如果刚好肝气郁结,怒而不过可以舒展肝气。古代医生治疗忧思郁结的病人,劝不了,就找个由头让他生气。气生出来,疏泄了,人就舒服了。问题是不好把握度,一不小心,疏泄过了。发泄中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让人把气发泄出来,人就舒服了。
4. 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眼泪的作用是濡养眼睛。
假如有病,眼泪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少了前面讲过,肝阴血虚,濡养不够。
多了,经常是肝经湿热,比如红眼病的时候迎风流泪。红眼病除了肝火问题,还有风,泪也可以说是火迫精妄行。
得了红眼病,目眵(音同痴)多,也就是眼屎多。凡是人体分泌物粘的,都是湿。
所以红眼病,其实是肝经风湿热,或者风湿火。
中医诊断其实不难,只要把每个因素都分解出来,再叠加在一起,就差不多了。
5. 与春气相通应
春天,早上,青色,生发之气,酸味都与肝相应,这里是以春天为代表。
春天万物生长,自然界之气疏达,人体之气也疏达。生理上,人在春天,在早上,心情会好一点,人也多情一点。
病理上,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人,随着春天阳气生发,病情会加重。所以很多精神病人或者心理不稳定的人会在春天发病。
肝气郁结的人,如果是少腹、两胁、乳房胀痛的气机郁,随着自然界春天疏达,肝气也会疏达。
如果是情志郁,则不一定在春天会疏达。除了自然界,情绪更多的是受社会影响。假如在春天遇到不顺心的事,一下情志郁了,接着气机郁。靠自然之气疏达,力道不够,肝气在里面憋着,郁而化火。所以肝气郁结容易郁而化火,有可能会加重。
6. 与胆相表里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属于奇恒之腑。
复习下五脏六腑的概念。
五脏:心、肝、脾、肺、肾,属实体性器官,主藏精气,精气以盈满为宜,藏而不泄,满而不能实。
六腑: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形态多中空,主传化物,泄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奇恒之腑:脑、髓、胆、骨、脉、女子胞,贮藏精气,形态中空,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胆有双重身份,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属六腑,是因为它形态中空,又参与了消化过程,它分泌的胆汁促进了小肠的消化吸收。属奇恒之腑,是因为它内藏胆汁,胆汁是精华的东西,这个内藏的功能跟脏有点像。
胆的生理功能:
1. 储存和排泄胆汁
2. 主决断与勇怯
功能1来源于解剖之胆,功能2应该跟人们常说的胆大胆小有点关联。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决断有点像五脏六腑之中的大法官的意思。心是君主,肺是宰相,肝是将军,胆是法官。
中正两字应该出自《易经》。一个卦有六个爻,《易经》里判断爻的位置好坏是根据它是否居中则正来的。什么叫居中则正这里不讲,反正《易经》里,得中、得正就是好。
胆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内藏精气跟脏的功能类似,跟三家的关系都好,它做大法官,大家都服。
而且它还有一个优势。胆小害怕容易受惊,中医诊断是胆气虚,治疗时却是心胆一起治,潜台词是心胆气虚。由此可见,它和君主之官——心的关系也很密切。
五脏六腑的病,先影响到气。气有病,再影响血,影响津液,再造成形之上的损害。
若性格没那么怯懦,悲则气消、怒则气上这些情志变化对人体影响不会太大。气不变,其他就不太会变。
如果性格怯懦胆小,一有情绪波动气就变,血、津液、脏腑功能跟着产生连锁反应。所以,《内经》里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协助心君,监察群臣情绪,让心肝脾肺肾情绪不要太过。
肝胆相表里:
1. 经络相通。后面经络时讲,肝和肝两条经络串在一起。
2. 功能配合。同司疏泄,共主勇怯与虑怯。
肝主疏泄促进胆汁分泌,胆汁分泌本身就是胆的疏泄。肝主疏泄帮助胆汁疏泄,下到小肠。
同司勇怯与虑怯,肝和胆刚好是一对,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生理上,肝胆功能配合得好,谋而能断,多谋善断。
病理上,
肝强胆弱,能谋而不能断,多谋寡断,这样的人适合做军师,搞策划等,不用决断。
胆强肝弱,不谋而断,或者武断。
不管是多谋寡断还是武断,都只是气质问题,当事人不觉得难受,难受的是身边的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271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