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乌梅的身影就不会少,很多人在夏天都很爱把乌梅汤作为解暑必备饮品,但你可能忽略了它是一味治病良药,与胆囊息肉就有密切联系。先来跟大家说说中药乌梅的功效。乌梅,就是由梅子简单的低温烘干而成,味道很酸,酸味的药物都有“收敛”的功效,另外酸中又带了一点甘,中医讲“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血、生津补液的作用,能很好的缓解紧急疼痛的问题。敛肺止咳,这个功效可不能小看,应用的就是酸味的收敛之能。很多老年朋友一上了年纪就多气虚,这之后肺气就不容易降下去,因此就经常咳嗽,乌梅就能帮助把肺气收敛回去,从而达到止咳的作用。止渴生津,这也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源,就是因为它能生津补液。到了夏天,身体津液的流失就比较厉害,此时可以喝乌梅汤、酸梅汤补充水分,效果还会比饮用水厉害一些。另外也要注意,要是身体出汗不多,就不必太补津液,可能会使身体内湿气过重,更不利于健康。乌梅还能涩肠止泻,这是因为肺和大肠互为表里,既能收敛肺气,也能涩肠。这个功效就很适合长期拉肚子的患者,例如慢性肠炎之类的病症,其根因就是虚寒,用补中益气之品滋补,再用乌梅止泻,疗效很不错。如果有被蛔虫折磨的情况,乌梅也能派上用场,由于蛔虫得酸则静,乌梅就能让闹腾的蛔虫先安定下来,然后再搭配打虫之药,例如张仲景就有个“乌梅丸”的方子,治蛔虫的效果就不错。以上这些都是乌梅比较基础的功效了,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讲的还是乌梅在胆囊息肉患者上的应用。胆囊息肉这个疾病,是在B超检查广泛应用后,走向了大众的视野。西医虽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行之有效的方法只停留在手术切除,尚无其他特效疗法。但在中医思维中,却不需要手术,中药就能发挥很好的疗效,其中就能用到乌梅。“息肉”一说其实在《内经》中就有体现,“夫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说的直白点,就是瘀血积累化生为瘜肉,也就是息肉,中医将其归属在【癥瘕】的范畴。要说乌梅能应用到治疗息肉,那还是得用事实案例说话,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从中看看乌梅与胆囊息肉的关系。患者李女士,时年24岁,是一位农民,右上腹发生阵发胀痛,被折磨了一天忍让不见转好,且疼痛感向腰背处蔓延,有恶心感、无食欲的问题,而且以前就有同样的症状发生,但未重视。因疼痛不停到医院检查,巩膜无黄染,心肺(-),腹软,右上腹轻度压痛,肝脾未及。肝胆B超检查:肝脏未见异常,胆囊颈部可见8×7mm中高回声光团,向管腔内凸出,蒂短。由于患者胆囊息肉未达10mm,医院未行切除手术,患者遂到中医就诊,选用中药调理。初诊为患者开方仅乌梅、僵蚕两味药,由水煎早晚分服。药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右上腹稍有压痛,原方续服10剂。但此后症状未再见进一步好转,遂调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丹参,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楂,黄芪,党参。此后的多次复诊中,患者病情都呈好转方向,前后历时一月余,患者已无不适症状,后再做肝胆B超复查也未见异常。在这个医案中,乌梅发挥的作用则一改之前面目,主打散结、蚀恶肉、消息肉的功效,僵蚕也有治疗癥结之力,二者配合在前期疗效也很明显,但后劲有些不足。随后又加入的丹参、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则主打益气活血、祛瘀、破除积聚结块的功效,对于息肉形成的瘀血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黄芪、党参,这是经典的益气健脾的药物,气为血之帅,补足了气血运行也就更加通畅,再用山楂做化饮食之用,解决患者的腹胀问题。总的来说,这个方子从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多个方面消散息肉,方法简便,疗效不错。不过中医方子的应用,还是离不开辨证施治,如有需要,还请及时就医。
我是杨小平,师承国医名师翟明义、李发枝,累计40余年的临床经验,希望能够守护更多患者的肝胆脾胃。
擅长中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囊息肉、胆囊炎、胆结石、胆心综合征、月经不调、肠化生、月经不调等疑难杂症。
希望我的能力能够帮助到你!养好肝胆脾胃,我们一起努力!
扫码添加 找助理预约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点个“在看”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265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