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甲减】
2024
04-25

【甲减】

上池汤液 上池汤液 2024-04-15 06:07 山西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甲减的常见病因是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后、放射性治疗后、抗甲状腺药物过量等。临床表现为乏力、畏寒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出现非压陷性水肿,称为黏液性水肿,甚至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目前我国甲减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一般不能治愈,常需终身替代治疗。而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的基础上治疗甲减最具有优势。

1中医学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名的认识

甲减在古代中医学中无专属对应病名。基于甲减临床表现多为乏力、恶寒、面色苍白、脱发等元气亏乏、气血不足、肾阳虚衰之证,当归属于中医“虚劳”“虚损”范畴。如见浮肿、小儿发育延迟、心悸等症,又当属“水肿”“肤胀”“五迟”“心悸”等范畴。中医学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甲状腺肿物统称为“瘿”。故甲减由桥本甲状腺炎等所致者,可称为“瘿病·虚损证”:由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所致者,可称为“瘿痛·虚损证”:由甲状腺癌所致者,可称为“石瘿·虚损证”。

2中医学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精气夺则虚”,“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损坏也”,已指出了虚损证的病机。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阳虚”动物模型即表现甲减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阳虚证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偏低,进一步证实了阳虚与甲减的内在关系。

甲减的基本病机是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病位涉及肾、脾、心、肝四脏。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真火,温养五脏六腑。甲减有禀赋不足者,有始于胎儿期者,可见与肾虚关系密切。其临床主症为元气亏乏、气血不足之神疲乏力,畏寒怯冷等,乃是一派虚寒之象。除此以外,尚可见记忆力减退、毛发脱落、性欲低下等症,也是肾阳虚的表现。肾阳不足,命门火哀,火不生土,脾阳受损,出现脾肾阳气供伤。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且统血。甲减患者多见肌无力、疼痛,贫血、月经紊乱,甚至持续大量失血,均系脾阳不足之征象。又因“肾命不能蒸运,心阳鼓动无能”而常见心动过缓,脉沉迟缓的心肾阳虚之象。

阳虚为甲减之病本,而痰浊瘀血则为其病之标。黏液性水肿即为痰浊之象。此痰浊仍源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成痰。肾阳亏虚,可致阴寒内盛,血行淤滞,水湿潴留,形成心肾阳衰。阳气不运,气化失司,开阖不利、可导致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留滞全身,出现尿少或全身浮肿、眩晕、精神委顿,甚则神志昏蒙等症状。此外,肝气内郁,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于颈,痰阻血瘀,遂成瘿肿。由于妇女多见性情抑郁,加之经、产期肾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造成妇女多思多虑,易患甲状腺疾病。

部分患者尚见皮肤粗糙、少汗、大便秘结、苔少、舌红,此乃阴津不足之象,故甲减尚可见阴阳两虚型者,此系阳损及阴的病理表现。正如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虚则阴无所附,无所生,阴津遂亏。

3中医辨证施治要点

甲减的治疗首先要辨明病情轻重和病程。甲减病情严重者之鼎盛期常表现为典型的肾阳虚衰,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兼有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留滞全身。甲减初期和恢复期病位在肾,亦可在肝,除有肾阳虚衰的证候外,初期多见肝郁气滞痰凝;恢复期兼有痰阻血瘀的特点。

其次,甲减辨证论治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本虚与标实的关系。甲减之本虚证型,主要为肾阳虚衰,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阴阳两虚证。甲减之标实可为肝气郁结、痰湿中阻、痰阻血瘀等。然后辨病辨脏腑,在肾在脾,在心在肝,或数脏兼而有之。治疗时根据具体情况,可灵活化裁,不必拘泥。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证型及治疗

①肾阳虚衰证

症状:形寒怯冷、委靡嗜睡、表情淡漠、思维迟钝、面色苍白、毛发稀疏、性欲减退、月经不调,舌淡胖,脉沉迟。

治法:温肾助阳、益气祛寒。

方药:桂附八味丸加减。处方:熟附子9g,肉桂9g,红参9g,肉苁蓉9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淫羊藿12g,泽泻15g等。

宗《内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及《难经》“救其肾者,益其精”之旨,常以桂附八味丸为主,加入菟丝子、肉苁蓉之类,阴阳兼顾。若肾阳虚衰甚者,可伍以仙茅、仙灵脾、鹿茸加强温肾之功:若兼脾虚,则可配黄芪、党参、白术脾肾双补:若有血瘀征象,可加丹参、桃仁活血通脉。

②脾肾阳虚证

症状:面浮无华、神疲肢软、手足麻木、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纳减腹胀、口淡乏味、畏寒便溏、男子阳瘘、妇女月经不调或见崩漏,舌质淡胖,苔白滑或薄腻,脉弱濡软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中健牌、扶阳补肾。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神丸加减。处方:人参15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5g,熟附子9g,补骨脂15g,吴茱萸6g,干姜3g,升麻6g,当归10g,砂仁3g(后下)、泽泻15g,红枣9g,陈皮6g等。

③心肾阳虚证

症状:形寒肢冷、心悸怔忡、胸闷息短、面虚浮、头晕目眩、耳鸣重听、肢软无力,舌淡色暗,舌苔薄白,脉沉迟细弱,或见结代。

治法:温通心阳、补肾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处方:黄芪15g,白芍药15g,白术12g,猪苓15g,茯苓15g,熟附子9g,桂枝9g,杜仲12g,丹参15g,甘草9g等。

黏液性水肿其病机乃是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故治疗旨在增强水湿之运化,当以温阳助运为法,方能巩固疗效。全身浮肿甚者,加车前子、葶苈子、泽泻等泻肺利水消肿,一般不用猛泻之甘遂、芫花之类。心率慢、脉迟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若脉迟不复,或用参附汤、生脉散,并酌加细辛鼓舞心阳。

④阴阳两虚证

症状:畏寒肢冷、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皮肤粗糙、小便清长或遗尿、大便秘结、口干咽燥、但喜热饮、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少,脉来迟细。

治法:温润滋阴、调补阴阳。

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处方: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2g,菟丝子9g,仙灵脾9g,肉苁蓉9g,何首乌15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茯苓15g,泽泻15g等。

阳虚明显者加附子、肉桂:阴虚明显者加黄精、生地黄、生脉散等。

⑤其他甲状腺疾病

常因情志所伤,痰气交阻于颈,久病血行淤滞,症见颈前肿块。尤其在甲减初期和恢复期除有肾阳虚衰证候外,多兼肝郁气滞痰凝证候,恢复期还常伴有痰阻血瘀证,治疗应在温肾助阳的基础上佐以疏肝解郁、软坚化痰、活血消瘿。

肝郁气滞痰凝型常见症有颈前瘿肿、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咽梗不适、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方药: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处方:柴胡9g,郁金15g,白芍药12g,半夏9g,厚朴9g,香附9g,青皮9g,陈皮9g,瓜蒌皮15g,浙贝母12g等。若甲状腺肿大明显、质地较软者,则加用荔枝核、瓦楞子等理气化痰散结之品。

痰瘀互结型常见颈前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活血消瘿。方药:补阳还五汤或桃红四物汤合消瘿散加味。处方:黄芪15g,丹参15g,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牡蛎30g,浙贝母12g,白芥子15g等。病程较长,颈前肿块质地坚韧者,可加三棱、莪术等破血行瘀。

此外甲减尚可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治疗应在温肾助阳的基础上分别佐以补气养血或滋阴平肝。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甲减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及时改善症状。部分甲减患者还可免于甲状腺素终身替代治疗,弥补了单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不足。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